聂静怡 应森林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中医药国际教育凭借其专业特色和国际比较优势,吸引着众多海外学生来华学习,同时,海外中医药教育也在蓬勃发展并日臻成熟,海外中医教育逐步走向本土化。相比之前零散、实用型的专业培训,海外中医教育逐步向正规、系统的学历教育转化,与国内知名院校共同开展的联合培养模式等也促进了海外中医药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面对海内外庞大的国际中医药教育市场,保证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赖于高质量的专业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我国高校的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的专业双语教学工作开展已久,从最初的主要在部分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中开展试点工作,发展至今已成功申报并逐步打造成为双语精品课程:中医学概论双语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双语课程、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程、中药学双语课程、方剂学双语课程、针灸学双语课程等。双语教学的范围也由最初的留学生教育扩展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及课程教学。
我校自建校以来,已为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0名本科、硕士、博士及进修生进行教育培训,并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和进行长短期学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具有特殊国际视野的人才。在多年的对外教育中,承担了英语、韩语、日语、俄语、法语等多语种的教学任务,并逐步推出全英文授课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
我校依托国家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国家科技部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泛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医疗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专业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1)我校作为唯一一所由国家教育部注册的中国传统医药国际教育学院,十几年来一直承担着国家教育部委培的来华西医医师一年制的高级针灸进修班的教学任务,现在逐步开设了针灸学、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班,全部专业课程均采用英语授课教学,为我校培养和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中医专业教师队伍提供了平台。
(2)自2001年开始承办国家援外项目,先后成功举办了多期我国政府面向发展中国家的“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高级培训班”、“传统医药发展与管理高级研修班”和“亚洲区域中医药高级师资研究班”,为来自亚、非洲28个发展中国家的12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提供培训。
(3)每年接待来自美国、巴西、英国、意大利、德国、瑞典、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近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访问团组200多个,从学员的需求出发,开发特色短期课程及学习形式,并采用不同语种进行授课,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欢迎。
(1)学校建设以英语、日语为授课语言的七年制中医外向型、针灸外向型及涉外护理等专业,培养国内学生成为适应国际需要的具有深厚中医药专业理论和较强交流能力的高水平中医药涉外人才,为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和中医药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做好与国外知名医学院校联合培养国内学生的工作,促进护理、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并通过多次互访共同探讨针灸专业、护理专业学生的国际化培养;选择特色专业优势的院校共同探讨医务管理硕士培养的可能性,在使国内学生充分享受国际教育资源的同时,也逐步尝试创新我校双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
(1)在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选拔出具有在国外教学和临床实践经历,同时长期承担留学生教学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对外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外派留学、国外讲学等方式培养出更多中医药专业的外语骨干教师,并吸收引进有才华、有志向的年轻教师作为双语教学师资的储备力量,逐渐建立起稳固的双语师资队伍。
(2)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我校的双语精品课程获得了重点支持,各二级学院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建设力度,积极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广泛地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使他们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动态,接触前沿的教学成果。我校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课程体系和专业职称,为广大教师安排了形式丰富、效果显著的交流学习机会,如:为青年讲师安排校内及国内行业间的学术交流;为教授、副教授及学科带头人安排赴海外友好院校、医疗机构进行参观访学等,在实践中切实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现在,我校已经拥有一支学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理念先进的优秀教师队伍。
(3)明确目标,强化进修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组织外籍教师为青年教师进行外语语言培训。如:安排日籍外教进行每周1次的日语口语培训;安排美籍外教进行每周1次的英语口语培训;安排美籍学者进行暑期外语强化训练等;此外,聘请由海外引进的医学专业人才对专业教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指导,教师间互相讨论,共同进步,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外语授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外向型双语师资队伍培养。
(4)建立和完善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机制,推进双语教学师资建设。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学校以立项的形式开展了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并制定了相应的《双语教学课程教师奖励资助办法》,在人事分配和晋升制度上对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政策扶持。
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逐步扩大因公派出和外籍专家、教师引智工作的规模,在因公派出的具体工作中,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也逐步扩大为中医药讲学、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参加学术会议及教育展等。继续积极引进高级外籍专家,促进学校国际人才的双向交流,努力完成天津市“千人计划”的引进人才工作,聘请海外人才来我校从事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并努力实现整体双语培训计划,营造一个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推动专业双语教学评估体系和双语教师培训机制的逐步规范,从而引导我国双语教学与师资培养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1]刘明星,等.中医教育如何适应中医全球化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39-40.
[2]倪露学.关于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留学生教育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9.
[3]邹美旸.浅谈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的国际交流工作[J]. 科技创新导刊,2011(9):194-195.
[4]高玉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提高高校办学水平[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71-74.
[5]陈媛,等.中医药对外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