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胜 赵粉琴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前,中西医结合本科(五年制)教育已成为我国培养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的主要途径,据统计,2009年全国有40余所大中专院校开设有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现有培养模式上,由于专业设置时间短,师资队伍结构等问题,部分院校仍然采用两个基础加两个临床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于掌握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1]。而现在的患者更愿意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使得中西医结合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显得更为迫切。
某中医院校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自2006级开始实施“两段式”教学改革,已经走过了数个年头。学生前三学年在学校本部进行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第四学年在附属教学医院进行“两段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医学临床实践两方面有机结合了起来。在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过程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思考和动手能力[3]。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我们在“两段式”教学的各个阶段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也有了一些心得,现总结如下:
成立相应的中西医结合妇科教研室,使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专业教育从组织机构上得以保证。为适应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始实施“两段式”教学改革需要,在2008年,我们从中医妇科教研室和妇产科教研室抽调了一部分教师,并新进教师,成立组建了中西医结合妇科教研室,承担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本科和专科层次的教学任务。
合理安排中西医教学内容,对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优化。专业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形成中西医结合专门人才能力、素质和医学知识结构的核心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两段式”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的优化重组。通过中医妇科学课程和西医妇产科学课程的整合、规划和重组等手段,合理计划各知识点的比例学时,提高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课程整体的立体综合程度。在基础理论教学上,既要讲清楚中医妇科学和西医妇科学各自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又注重中医妇科学和西医妇科学理论的优势互补,从而或分开讲授,或合并讲授,绝不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例如把西医学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妊娠生理生殖内分泌学的内容与中医妇科学中的经、孕、胎、产、乳等生理的内容安排到一起,把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西医妇产科学检查和诊断内容安排在一起。在妇产科疾病教学中,将中医病证和西医病症对应,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有机结合,中医和西医学的治疗方法相结合。在学生掌握中医妇科学和西医妇产科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妇产科疾病的中西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明确的结合点及对应关系。并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两段式”教学过程中进行比较和分析,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和革新是加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两段式”教学课程建设,提高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两段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改变了以往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坚持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妇产科基础理论教学多采用以课堂讲授的多媒体教学,而在临床疾病各论的教学上,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安排PBL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诊疗教学法和病案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并利用仿真实物模型、各类比例标本和DVD影像等来丰富教学过程,同时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进入妇产科技能实训室,操作练习妇产科临床基本技能。这样,既要授之鱼,更要授之渔,培养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学习热情和知识认识,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创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宽松的环境。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两段式”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加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两段式”教学实践环节,统筹规划,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教学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4]。我们在学校和医院的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了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科室建设,完善了带教机制。在“两段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合为一个循环,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呈螺旋式上升。学生在第四学年提前一年进入临床医院接受“两段式”教学的培养。实行住院式教学,学生每天上午在科室病房跟带教临床诊疗实践,下午接受专业理论学习。鼓励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参与妇产科诊疗过程,开拓临床思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所学习的中西医妇产科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术及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妇产科疾病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而中西医结合妇产医学人才是中西医结合妇产专业发展和成功的重要保障,搞好中西医结合人才教育与培养是关系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两段式”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仍将继续积极探索妇产科学中西医学教学的结合点,寻找中西医妇产科学理论和诊疗相结合的特色和规律,使二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适应中西医临床,综合素质较高的中西医结合应用型人才。
[1]杜惠兰.关于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443-444.
[2]陈可冀,等.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6):485-488.
[3]万生芳,等.中西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西部中医药,2012,25(3):41-43.
[4]刘宏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