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第三产业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根本途径

2013-08-15 00:49胡雅梅张飞宇李叶飞
关键词:居民消费第三产业公共服务

胡雅梅,张飞宇,李叶飞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然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低迷,由消费结构升级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明显不足。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一方面会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经济长期持续增长。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在当前我国特殊的经济形势和背景下,启动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动,单单靠经济内部的力量难以实现。应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借助政府的信用、财政、金融、政策等优势,主动出击,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持久拉动作用。

一、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低迷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总体上持续走低。进入21世纪以后,居民消费率一路走低,2007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低点48.8%。居民消费率快速下降的十年,也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十年。2007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4.7%,为建国以来的第二高水平,仅次于“大跃进”时期的历史最快增速。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持续低迷的消费率并存。

这一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伴随着消费低迷。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暂时缓解了我国居民消费低迷和供给过剩的状态,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是却让我国经济偏离了满足本国居民消费的轨道,导致国内以服务当地居民消费的非国际贸易型产业发展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国民经济生产环节不能与国内民众消费进行有效地匹配。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长期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难以维持,过分偏重出口的发展战略已显示出弊端。开拓国内市场,启动居民消费是必然选择。然而,长期累积的其他各种因素依然制约着居民消费的扩大。

民生事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欠账太多,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而相应的民生事业却得不到有效发展,特别体现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民生事业发展滞后,居民消费预期难以得到改善,居民消费倾向难以得到提高。居民的收入即使有较大幅度增加,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前景也忧心忡忡,害怕生大病,担心养老无保障,于是把增加的收入大量储存起来以备后用,消费支出比例也就比较低,长期得不到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滞后,居民即使有钱也难以放开消费。特别是在农村,居民想消费也没有配套的各项公共服务支撑,只好把钱存起来,形成强迫储蓄。民生事业一日不发展,居民消费就一直不可能扩大。

居民收入偏低是居民消费长期低迷的又一直接原因。虽然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收入分配却不太合理,居民收入增加速度赶不上经济增长速度,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比例低。从居民收入增长的绝对速度上来看,收入增加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在收入持续快速增加的形势下,居民消费预期应该是越来越好、消费支出越来越多才是,至少消费支出的增加速度不会很低,消费率不会一降再降,长期低迷。这说明居民收入偏低是消费需求长期低迷的一个直接原因,但非主要或根本原因。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居民消费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首先,我国产业结构在贸易与非贸易结构上失衡,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生产率差异很大,实际汇率长期高估。居民消费很大一部分具有当时当地的性质,也就是非贸易部门的产品在居民消费中占有不小比例,特别是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等。非贸易部门生产率低下,一方面不利于居民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又导致一些产品的缺乏,使得居民消费得不到满足,结果居民只好把收入储存起来。其次,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即使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依然滞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不是十分突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赖于政府投资或扶持,常常以上项目、建工业园区或技术开发区等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第二产业铺的摊子很大。工业虽然是主导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往往是中间需求,不是可以直接消费的最终需求。工业发展规模再大,如果不能有效转化为支持最终消费的产品,最终是没有效率的。过度依靠工业来实现经济增长,不可能有效增加居民收入,也不可能有效增加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的最终产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消费会逐步转移到服务业领域,而政府的工业思维惯性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调整,这就人为地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将经济资源大量集中在第二产业发展中。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一方面难以直接满足居民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难以帮助第二产业等实现中间产品向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的最终产品转化。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已经造成了“居民消费陷阱”,虽然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居民消费始终低迷,生产与消费之间结构性失衡持久存在。

二、第三产业对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

第三产业是现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和贡献率就越高。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比重很少低于70%的。我国第三产业长期徘徊于40%左右,即使经历了入世之后的低通胀高增长阶段,这一产业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印度刚过1 000美元,然而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还不如印度。据统计,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在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很大,居民消费率也就比较高。也就是说,第三产业与居民消费率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第三产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生产最终产品的服务业;第二类是为了方便居民消费,减少消费中的交易成本的服务业,主要负责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里,完成流通环节;第三类是服务于第二、第一产业的服务业,包括将要素转化成中间产品、将中间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过程中的各项辅助性产业。综合第三产业的三种类型,我们可以发现,第三产业是有效连接供给与需求的产业,能克服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又促进财富的形成。第三产业越是发达,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相互之间的匹配度越高,脱节的可能性就越小。

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整个经济畅通运行,将最终消费的信息传输到生产领域,进而生产出可以切实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做到资源最优配置。其次,第三产业不光服务于生产环节,还可以通过科技研发等创新产业活动,推进产品供给能力建设,依据对居民消费的理解力创造居民消费,创造新的消费点,扩大居民消费的范围。最后,将产品供给与居民消费进行紧密结合,将扩大的供给能力与新增的消费范围进行匹配,进而真实地扩大居民消费,在产生收入的同时,也生产出符合居民消费意愿的产品。

随着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居民消费的演化特点扩大居民消费,同时按照规律创造居民消费点,是所有经济工作的重心。第三产业是真正将经济重心从生产转移到消费的现代产业。只有在第三产业中,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才得以明确体现,才能在拓展居民消费范围的同时,从供给和需求的双重角度实现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就产业利润分配来说,处于技术创新研发和品牌销售环节的产业其利润获得分配比率高,处于制造环节的产业利润比较低。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居民消费的交易成本、创造消费点等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三、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居民消费

推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关键在政府。我国经济体制已全面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一根本性的转变还有待完善。一些领域仍然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和投入,进行开发性的战略引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的内生动力来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是不够的。毕竟几十年来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形成了很大的惯性。政府的建设投资等长期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对上项目、建工业园区等乐此不疲,各省区争着“跑部前进”,纷纷到发改委等部门争取项目。这种偏好上项目、建工业园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管理体制抑制了市场内在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力量。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铃还需系铃人,需要政府通过战略性的调整,将政府的经济建设推动力和执行力集中到第三产业,从工业园建设和项目扩张等方面抽出一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第三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在此基础上启动和配合市场内在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力量,形成“组合拳”,实现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

首先,政府可将投资重点转向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要求也就越高。政府公共服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大力投入公共服务建设,能从根本上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会培育出一些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第三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公共服务虽然不是居民消费的支出部分,但恰恰是制约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之一,甚至其重要性超过收入本身。公共服务不到位,诸如社保体系不健全、城乡公共设施落后等等,使得居民有钱不敢花或有钱不能花。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提高经济中公共服务消费的比重,从根本上解放束缚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些桎梏,释放居民消费力,进而启动市场内生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

其次,政府可直接投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上项目、建工业园的资金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政府投资第三产业不是事无巨细,各方面都要介入。政府应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第三产业中具有战略意义和产业带动作用的行业,比如金融服务业、市场营销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包含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支持,特别是直接针对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业。这就要求政府在金融部门中“抓大不能放小”。这里的“放小”,不是指建设一些国有小银行,而是发展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居民消费、风险投资的融资平台建设。依托政府信用,通过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全面提升,使之覆盖到国民经济的各类型部门,提高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提高科技服务在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政府要建设一批科技服务性企业,或者与社会资本联合推进科技服务性企业的发展,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资金瓶颈和信用等级问题。此外,政府还要率先推进国民经济中的市场营销行业发展。政府可以根据行业类别或产品类型等对全国产品进行归类和划分,据此组建市场营销的服务性公司,专门负责国民经济中的产品营销,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企业和政府双重动力的市场营销发展模式。市场营销业发展了,也拿到了产业链利润分配比重比较大的营销利润部分,增加了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利润率。政府组建营销公司,依托政府信用,也有利于一些民族品牌建设。我国好多产品质量上与国外名牌差别很小,但卖价很低,利润很小,输就输在品牌营销上。国家以市场化的方式介入,有利于迅速扭转这一局面。总之,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利润分配比重比较大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等阶段的利润留在国内,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增加居民收入,使得居民收入不再单纯依靠基本工资,而是去获得产业链的利润分成,这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消费的能力。

再次,政府在税收补贴、招商引资等方面,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上、制度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持续低迷,不光是消费本身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供给方面的原因就在于当前产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不符合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非贸易型商品和劳务。这些非贸易型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既不能通过进口解决,也不能通过国内出口型企业来解决,只能依靠国内培育和发展,生产符合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本地性产品和劳务。由于这种类型的商品和劳务具有当时当地性,政府不能全国一盘棋进行统一规划和战略介入,因此需要在政策和制度上扶持提供此类产品和劳务的地方性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方面。政府支持的主要方式是税收支持和信贷支持。税收支持就是减免针对当地居民本地性服务消费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税收,甚至给予暂时性补贴。信贷支持就是鼓励和推动民间金融发展,协同政府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等中介组织建设,提升信用等级,解决本地性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非贸易型产业发展了,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第三产业发展了,也就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与本国经济生产体系相匹配了,居民消费也就能得以提高,经济也就步入依靠自我生产消费的循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国民经济总产值,提高经济生产的利润率,同时居民收入不再单纯依靠基本工资性收入,从产业利润中获得利润收入将成为居民收入的有力增长点。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生产与消费的脱节问题,实现生产与消费时间上的同步与结构上的匹配,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扩大居民消费。

[1]刘建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比较与城市化战略[J].上海经济研究,2002(4).

[2]王少琳,邵毅平.关于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的分析[J].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88(Z1).

[3]洪银兴.推动经济回升的宏观扩张性政策取向 [J].经济学家,2000(1).

[4]刘方棫.我国居民消费的巨变、问题及解决思路[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5]逄锦聚.新经济波动与宏观政策选择[J].南开经济研究,2004(1).

[6]杨圣明.畸形消费与投资结构形成的症结[J].中国流通经济,2010(9).

[7]杨圣明.打破一种不依赖消费的封闭循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7).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第三产业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