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丽
(新疆医科大学 语言文化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网络环境下催生出的网络语言,以词语生动、结构灵活、容易记忆的特点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网络语言正是以它特有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深入地研究和了解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产生的诸多影响,先从了解和认识网络语言的特点着手。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必然的语言现象。由于它的简洁和生动的特点,所以受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广泛青睐。对于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笔者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首先,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网络语言数字化。网络语言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或者谐音来代替简单字词或者长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二是网络语言字母化[1]。网络语言除了利用数字来传情达意外,还可以通过字母化后的网络语言进行“直抒胸臆”,字母化的网络语言可以通过谐音法、缩写法等方式来进行网络语言表达。谐音法是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对象想要表达的汉字或者词语。其三是网络语言符号化。这种网络语言表示方法主要是通过简单的符号来表示特定的表情或者文字。这种表情符号在网络环境下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其次,网络语言在内容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语言内容上不断地出现新词和产生新意。比如鸭梨是代表压力的意思,恐龙指的是丑女孩,浮云表示轻视的意思,等等。网络环境下这些网络新词不断地被刷新,旧词在刷新以后又会呈现出新的词义;其二,网络语言表达方式中的语法超出常规。网络语言抛弃我们汉语语法结构,把一些汉字、数字甚至还有其他的符号或者英语混杂在一起的情况,这种没有章法的表达也不会受语序的限制。其三,网络语言错别字严重。比如把飞机说成灰机,把什么说成神马,把悲剧说成杯具,等等;其四,网络语言事件性更强[2]。对于网络环境下出现的被人广泛传知的事件,被网络用户用网络语言进行表述后就出现了“犀利哥”、“我爸是李刚”等一批新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环境下孕育的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会产生积极影响,那就是网络语言可以给当代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语言进行自由的情感表达,但是网络语言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如果网络语言成为一种可以取代正规汉语语言的第一大语言时,那么规范用语自然会退居其次,这种情况不但会给大学生语言交际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会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对于网络语言给大学生产生的影响,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干扰教学。网络语言给高校汉语规范教学带来干扰。许多学者担忧网络语言会对汉语发展造成危机。例如,“给力”一词源自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动画片《西游记》,片中孙悟空对唐僧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随后“给力”一词蹿红。
其次,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网络语言本身具有不确定、不规范和模糊的特性,造成网络语言的真实用意大家各不相同。比如说对于“汗”字的理解,有的人利用是因为它是要表现表达对象一种敬畏之感,但是还有人把他指代为“晕”的意思,网络语言的广泛运用及不确定性使得各类人群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再比如对于PS一词的使用,对多数人而言,当使用PS一词时实际是photoshop的简称,但是对于热衷于网络游戏的玩家他充其量会把它联想到那款令他着迷的游戏机,除此以外,PS还可以代表后记和附言。
最后,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影响大学生素养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语言有它的积极影响,这对于大学生学习和成长是有益的。但是网络环境下的不文明网络语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是从道德规范教育起步的,而不文明网络语言则恰恰是与道德规范教育相违背,它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养成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不文明的黄色网络称号、不文明的脏话以及不文明网络语言隐喻下的自嘲词语,这些不文明的网络语言都会影响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当然网络环境下盛行的享乐主义思潮也会通过网络渠道快速地传播给更多大学生,这样就会影响到他们对当下真正盛行主义产生了置疑或者不假思索地做“盛行思潮跟随者”,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产生冲击,最终会影响到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探究其积极影响更多一点,还是其消极影响更多一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孕育产生的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面对网络语言对于汉语文化的冲击,笔者认为应当科学合理地引导、做到更好调适和规范,让网络语言以它特有的方式推动我国语言文化的发展,所以更好地调和好网络语言和现代汉语言,才能更好地传播我国中华民族语言文化。
首先,营造规范的汉语使用大环境。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头超乎人的想像,追本求源,根本原因还是由于语言使用的大环境不够规范,使得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在不规范的网络环境下能够一路畅通,所以营造一个规范的汉语使用大环境是当务之急。
其次,做好对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教育引导。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传播地点主要以学校为主,所以学校可以借助于规范和必要的教育来帮助大学生使用具有积极意义的网络语言或者引导他们使用具有展现时代风貌的网络语言,而对于那些庸俗、媚俗和低俗的网络语言则坚决反对。教学工作者要让大学生愉悦身心,让大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获得更多具有语言实践经验的网络语言,引导学生养成使用规范语言、使用规范网络语言的好习惯。
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题,和谐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和引领者是大学教育工作者,有了正确的引导大学生才能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去积极地进行“和谐网络语言”的创造[3]。可以利用好大学生喜欢网络这一点,让他们借助于网络完成教师布置下来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搜寻热点网络事件和热点网络用词,通过集体讨论形式保证大学生真正理解网络语言的使用语境以及使用时间,能够正确地使用好网络语言,而这个工作过程需要更多的教学工作者的指点和引导。网络语言的科学使用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重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1] 方治强,江海文,朱超.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5(9).
[2] 张舒予,于一凡.消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J].教书育人,2009(6).
[3] 李进书,赵可,李树春.网络应用中的传统道德遵守[J].探求,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