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西与长妈妈的形象对比

2013-08-15 00:49肖巧玲杨冰心
关键词:尔西女佣白人

肖巧玲 杨冰心

(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家族的颓废与衰败。该家族的每一名成员都痛苦、堕落与疯狂,始终被阴影笼罩着;相互之间也缺乏家人间应有的关爱,他们自私自利、相互仇视,甚至会相互折磨和虐待。福克纳成功地塑造了康普生家族的黑人女佣迪尔西这样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她温柔、善良、正直、极富同情心,她所代表的爱与饶恕,还有忍耐,成为了这个悲惨世界中的希望。

无独有偶,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也热烈歌颂伟大的母性。他以无限深情怀念他儿时的保姆长妈妈。《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都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长妈妈的唠唠叨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大”字形的睡姿都让人印象深刻。这个乡下女人的繁琐,一直让鲁迅觉得麻烦。虽然鲁迅厌恶过她,言语之中也常常充满讽刺,但是读者仍可以感受到他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尊敬、感激,以及真诚的怀念。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位特殊的女性形象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一、母爱情怀

迪尔西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康普生一家,她在家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主妇康普生太太。她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其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母性的光辉。而在鲁迅眼中,长妈妈给予鲁迅的爱也是如慈母般的。

迪尔西不仅担负起康普生家族的大量家务,还担当保姆,如慈母一般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家中的每一个成员。作为真正母亲的康普生太太却自私冷酷、无病呻吟,无形之中拖累、折磨着全家人,完全缺乏作为母亲与妻子应有的温情,家中没有一个人能从她那里得到爱与温暖。因此,迪尔西的存在对于母爱匮乏的康普生家族的子孙们来说,显得格外特殊与珍贵。班吉从母亲那里得不到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处处遭人嘲笑,迪尔西却义无反顾地照顾这个不幸的孩子。同时,她在受尽歧视和凌辱的凯蒂及小昆丁两代人身上倾注了唯有母亲才会有的伟大慈爱。她没有鄙视被人引诱失身的凯蒂,有的却是对她的无限同情与体贴;对于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迪尔西也呵护备至。文中所有的弱者似乎都受到了她的庇佑,她母亲般的温暖和关爱随处可见。

在长妈妈这个形象的背后,凝聚着鲁迅对母亲的深情。在鲁迅的童年时代,长妈妈不只是他的保姆,更给他带去了“不会重来的童年时光”。长妈妈在与他平等的相处中承担了母亲的角色,不仅哺育了他,而且在精神世界给了他极大的慰藉,起到了别人无法取代的作用。长妈妈会为他买他一直“可望而又不可及”的《山海经》。长妈妈“并非学者”,但“别人不肯做的,或不能做的,她却能成功”,对于“哥儿”的疼爱与慈爱,溢于言表。父亲、母亲的缺席,使得长妈妈作为童年鲁迅身边最亲近的长亲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在他的回忆散文中一提到长妈妈,“往往心中涌出那人性中固有的,早已被压抑了的亲情”。而最后的仰天长啸:“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这在鲁迅作品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也正是鲁迅对于非母亲而胜似母亲的长妈妈的浓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升华。

二、社会地位

迪尔西和长妈妈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都属于当时社会中被伤害、被压迫的群体。

在美国南北战争后,黑奴从法律上获得解放,并成为美国公民,与白人享有同样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权利。但是,由于受由来已久的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观念的影响,美国黑人的权利在南方社会仍然遭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剥夺,实际上沦为南方社会的“二等公民”。不仅如此,黑人在思想意识上也是甘居白人之下,时刻以白人主子为中心。在康普生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里,黑人女佣迪尔西地位卑微。虽然她很有自尊心,然而在被白人主人毫无理由地数落、呵斥时,却不敢有任何不满的表现。她像慈母一般照顾和关心着该家族中的每一名白人成员,却很少对自己的孩子如此。就连她敢于数落、制止杰生,也是因为他欺辱的是主人的孩子,这些孩子与杰生一样是白人;然而,当杰生戏弄侮辱自己的外孙时,却能忍气吞声,因为外孙和她一样,是低人一等的黑人。显然,在她的心目中,黑人生来就是奴隶,永远不可能与白人平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所有底层劳动妇女尝尽辛酸,受尽压迫,背负着封建道德的枷锁。她们地位卑微,无独立人格,无主体意识。许多妇女连名字也没有,通常对她们冠以夫姓或者主人家的姓氏。长妈妈是满清末年的一个下层妇女,是鲁迅家的女佣,又是鲁迅的保姆。同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众多的下层劳动妇女一样,她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地位卑下,靠帮人为生,喜欢“切切察察”,搬弄是非,“懂得许多规矩”,恪守一些“古怪仪式”,愚昧无知。她的这些行为、思想,正是封建文化对其灵魂毒害与腐蚀的结果。

这两位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十分低下的妇女,从思想上已经完全臣服于当时社会旧体制的礼教之道,谨慎遵循,毫无怨尤。

三、积极的人生态度

尽管迪尔西历经磨难,却没有任何怨言。在阴郁的康普生家的大宅子里,时时能听到歌声,这歌声来自于厨房,在那里迪尔西时而在唱歌。这歌声盖过了康普生家庭成员之间嘈杂的、不和谐的音调,是烦恼痛苦中的泰然自若,是苦刑下的狂欢。迪尔西历经苦难的洗礼,为周围的人带来喜悦与抚慰。她的忍耐力与坚定的人生信仰使她没有在困难面前屈服。她脚踏实地,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影响身边的人。

鲁迅在整篇文章中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性格率真、爽朗、不知收敛的长妈妈。在鲁迅的童年时代,长妈妈只是保姆,“没有了孩子,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乡下妇女”,地位卑微,命运不幸。然而,对于在那个社会中所受的压迫与歧视,她仿佛没有过多的不满情绪,始终保持着“生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主人家的几十年里,长妈妈一直任劳任怨、无比勤劳,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少年鲁迅。此外,她对生活也充满着热爱。文中元旦吃福橘的礼节让人印象深刻,从这个场景中,可以看到一个平凡而卑微的普通人潜意识中对美好生活的热情期盼和向往。

四、结语

黑人女佣迪尔西勤劳、善良、仁爱、忍耐,并有真诚的信仰、鲜明的是非观念,嫉恶如仇,极富同情心。在她身上体现着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迪尔西代表着未来,她有耐心,不屈不挠。她的形象代表了该作品中潜在的正能量。迪尔西选择了复活与光明,而非黑暗与死亡的生活,尽管地位卑微,却成为人类忍耐与尊严并存的象征。迪尔西已经成为福克纳作品中不朽的人物,在她身上作者表达了对人性的讴歌和人性复活的理想。

鲁迅虽然没有把阿长当作寄托着希望的理想人物,但并不因此对她失去敬重和怀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从她身上看到了难能可贵的淳朴和率真。

迪尔西和长妈妈这些善良、热情、仁爱的普通人,虽然处于社会底层,远离现代文明,但是她们勤劳、顽强,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平凡卑微的生活中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影响了周围的许多人,散发出极大的正能量。正是这些普通人,代表着人类的希望,体现着一种不一样的人性美。

猜你喜欢
尔西女佣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一个人的爱情小镇
一个人的爱情小镇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一个人的爱情小镇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漂亮的女佣
漂亮女佣
夏尔西里怀想
女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