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恕,张淑霞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河北承德 067000)
图书馆大学生读书会组织过程探析
张 恕,张淑霞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河北承德 067000)
通过对大学生读书会的组织和指导,总结了读书会的理想形态、追求目标和对话原则,探索了图书馆大学生读书会的组织模式和实践方法,将读者服务与大学生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突出了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读书会;图书馆;大学生;组织过程
在对读书会的考察和嵌入式的活动中,笔者采用了民族志调查的步骤:先进行现场的客观描述;主观印象;所能够找到的理论以及理论的解释;形成新的视角、观点、形态以及相应的理论总结。当然,在这个研究的步骤下,许多通过观察和参与的事件和表征还不可能在有限的视角下全面地反映清楚,因为作为参与者和观察者,目光和精力通常总是集中在焦点发言的同学,所以,有些反馈需要通过同学们之间直接的对话过程体现,这些反馈一般是经过思考后的结果。
语言在对话过程中并非是矢量传播,人们必须具有现场的环境体验,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性地理解和解构话语,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略去了现场的客观描述和主观印象等材料,所以,理论总结和论述显得是突兀的,而且由于不同的论述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在与同学们的对话过程中,或者在读书会的活动后马上领悟和归纳的,所以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线索。但是,作为实践领域的框架参考,这个目的还算是能够做到的。
读书会的理想形态应该是读书会同学们自己的组织,自己负责选题、查阅资料、组织讨论和交流、记录好每一次的讨论场景和结果,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在谈论、讨论、争论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每名同学都是在没有任何偏见、固执和传统上的对话,这类对话渴求结果但不追求实现它,只是让它生长和壮大,每个人都会细心地呵护它,尊重这个无形的体验区给每个人独自特有的感受。哈耶克在《自由文明的创造力》中说:“文明始于个人在追求其目标时能够使用较其本人所拥有的更多的知识,始于个人能够从其本人并不拥有的知识中获益并超越其无知的限度”[1]。价值产生于不同,比较后价值的力量才会真正地体现,没有思想的交流,价值观的利益链是不会流动的,所以读书是为了有交流的机会和资本,为了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的存量盘活。读书与对话的互动产生丹斯的传播的螺旋,能为专才铺砌坚实的横向的通才基础,包括知识、情绪、态度以及身体气质的积极变化。教师要观察到同学们文质彬彬的样子,必须要在读书会的活动中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观察者,细细地记录每一句话以及每一句话后面的表情动作和内心状态,记录下身边的时事对同学们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同学们传播过程中的变化。
为此,首先是将同学们领上路,将读书会的活动形式和内涵完全地教会给他们,然后再静下来参加每次他们的活动和讨论,当这种讨论变得过于正规和松散时,要重新将他们拉回来,这既是一种观察嵌入式的人类学研究,也是实验室的控制研究,因为这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形态和村落的研究,而是学校的教育行为,不只是为了观察的方便,还要考虑到观察者首先是教育者的身份,是塑造人的真实的活动,每个被教育者都在教育者身上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他们今后的生活,应该说是有教育者的影子的。但是,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交叉会产生理论和实践的眩晕,更加重要的是,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和分量必须体现出来。但当同学们能够自助驾驭读书会的形式之后,而且在驾驭自如后的快乐体验产生后,由于马太效应的释放作用,老师在其中就会体验到学生们潜伏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量。
在管理形式上,读书会将会给每一名准备经常参加活动,并愿意在活动中尽自己一番努力的同学都建立两份相同的档案或可以叫做成长记录,活动的过程,从准备到发言,从主持到给别人主持,从策划单独的活动内容到统筹整体的活动方案,都一一记录。在毕业或退出读书会的时候,一份给同学自留,一份在图书馆留档。这些需要每个同学的自己建构、积极的参与和记录,点滴过程能够成为大学生激起回忆和发展愿景的引火线。另外一个形式是必须要有严格的读书会章程作为活动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约束。因为读书是一项终身的活动,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力量,那么在兴趣与爱好基础上的活动迟早有一天会变成浅尝则止的秀场,同学们是不会学到和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变化的,没有了变化,兴趣就会如风中的火柴,不仅要随风摇摆,而且说不定就会被风吹灭。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团队去探索和讨论,如果这种探索和讨论符合社会的真正趋势的话,坚持下去的结果将是有光明的。
对话模式指讨论组中相对的俩个人,基于主体间性的原则,每个人都能够依次发言,一方面是基于语言的线性原则,而且又不至于大学生演独角戏的紧张或者忘词。对话是思维的碰撞,印度教育家和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集体性而非个体性的,而传统的内省法和自修法是不足以理解心理的真实本质的。“如果能够坚持定期地开展对话,那么不管以什么为话题,大家所习以为常的社会习俗和惯例就会逐渐弱化,而每个人身上所带有的各种亚文化差异就会浮出水面。人们各自价值观念的摩擦和碰撞,使得对话者能够注意到弥散于群体之中的各种思维假定,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思维假定”。其实那是纯粹的生命的表达,是完全脱离和超越于语言和身体表达之上的境界,理解的生命的表达应该是与语言和身体的表达分开的,在对话过程中,每个人都体会到了生命表达的本有原理和内涵,同时也是理解与体验自身。
经常参加读书会活动的大学生,能够对时事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够在网络或者传统媒体上得到专家、业界人士以及大众的鼓励,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们有理性的思维能力和感性的表达技巧,在对时事的再现和表现上,显示出他们的中性色彩和强烈的具有理据的言说。从大学生的自我介绍中,还是能够看出,他们在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具备有一定的语言和逻辑的基础,甚至有的同学,是怀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心情来参加读书会的活动的,作为老师,如何不去打搅他们的热情,并能够在适时地发出能够被他们欣然接受的善意提醒,还是要具有相当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才行。
读书先识字,读书会的教育也应该在细节上做到深入地剖析。与做学问一样,最精细和脆弱的地方才是学问着眼点。网上的耶鲁公开课程中有一门“古希腊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对照了考古和文献中的每一个细节,来还原古希腊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特点。每一个点上的论据都是丰富和精彩的,虽然作为我们渴望“概略理论”和“浅阅读”生存的现代快节奏的新新人类来说,论证显得拖沓和啰嗦了,但学校生活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严谨的作风。其实,“生命中也有不可承受之快”呀,我们生活在你追我赶的快节奏之中不能自拔,快是我们的常态了,慢下来反而是失态了。但读书会是否能够在慢节奏的失态之中,深挖自己,重新涌出新泉呢?可见,慢也并不是单纯速度上的事,更是一种在慢中的巧工细活。这些在中国的戏剧中表现得十分清楚,比如京剧的节奏就让许多年轻人感到很不适应,可是有了兴趣和阅历后却会慢慢地细细品味。
有些人天生就会作为引领者出现,但是引领者也是可以在环境中主动成长和变化的,需要环境的培养和支撑。所有来到读书会的同学都是在不同的目的下决定参加的,但他们大多为渴望不受别人限制而单凭自己兴趣与爱好行事的人,也可以说他们是简单的个人主义或无政府主义者。经过读书会的活动,他们的习惯想法和行为会有所改变,改变为真正想要组织和指挥一个团队的愿景与冲动,改变为真正懂得合作与竞争的人文主义法则,改变为真正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改变为在自由灵活与规矩原则面前左右逢源的心态平和的智者。他们的智慧和见识的增长,直接影响的是社会对于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的重新认识,那时的工作才没有高低贵贱的背景,这种时代引领着改变和决定的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氛围。
首先应该是形式上的圆满,在追求形式和逻辑规律的前提下,在每一个步骤中,添加内容单元,在讨论组活动之前,形式或过程必须能够得到同学们的理解和认可,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入更新的形式和过程的分析与具体实践,首先要做的是形式和过程的统一,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中,虽然没有看到多少成绩或讨论了多少话题或主题,但是,一旦同学们将这种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与规则理解、熟悉和掌握以后,余下的主题讨论就会在一条平稳的轨道上自由地运作。作为形式的介绍和掌握,需要反复的实践来确证每一次具体的讨论的模块化的形式问题,多种形式的互相促进会使思维在不同的角度和平面中展开。每个人的角色不同,就会有对事件的不同理解,有的可能注重主题的政治正确性、有的看重主题的显著性、趣味性、时新性、知识性、贴近性等、有的会对主持人或观众、嘉宾的表情动作感兴趣、有的关注在应急情况下别人的反应、而有的是出于交流思想为目的的交友心理、有的直接就是为了放松和清净下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形式越清晰,参与的同学就会在讨论开始前有自己的心理准备,而且准备的就会更加充分。他们对什么时候该他们说话,什么时候该聆听就会事先清楚。这符合语言的线性特征,在时间公平、轮流发言的讨论组中,这样的效率应该是最高的。
在一个固定的主题上,相比自由漫谈式的讨论,限制时间以及杜绝或避免重复的论述的效率将会是更高的,但作为适当的冗余来说,对重点问题和认知框架的反复说明更加能够让同学们形成理解之后的定势或应急反应。在一定时间的读书会活动中,应急的反应或倚马可待的言语不会那样轻易地出现,但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读书会形成的形式上的定势,会继续担负起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重任,读书会的形式的掌握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位移。
在放松和惬意的状态下,同学们的自我披露会非常自然,语气和语速都比较适中,对自己熟悉的家乡的描述、对自己平时爱好的表述、对参加读书会的心情和目的的表述都可以看出同学们渴望与别人交流和沟通的心情。他们对熟悉的都能说出一番话语来,但对于如何认识读书会或者对读书会的章程提出自己的方案和想法方面,他们就显得对不熟知的领域缺少探索精神的秉性来,其实,在互联网上,各种读书会的章程随手可得。一方面,由于同学们的兴趣所致,大家对形式上的读书会还缺乏一定的理解,因为他们要的是绝对的自由,而不是自由的精神寄托。另一方面,同学们对自己为什么要在读书会的章程下活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探究的实践精神,他们还没有把读书会的章程在活动中活用,也没有体验到和激发起对话中的自由状态。虽然这种组织结构有时是以团体的形式出现的,但他们更加像闪族,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冲动在一定的时间内聚集在一起,做出一个无厘头但意味深长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大动作后,迅速地消失的一群人,在新的时代里,有人称之为后现代的碎片化的组织结构。但是无论如何,图书馆读书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时事的讨论是时间固定和活动地点固定的活动,还不算上是闪族一类,可就是这样,读书会的存在和发展才遇到需要时间和耐力考验的困难。
因为没有辅导员、系主任、任课教师、学校官员等与学生身份上的差异所引起的敬畏和疏远,学生的各种问题和疑惑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与图书馆老师诉说,图书馆员与学生的关系能够如同朋友的情谊那样逐渐地培养起来,脱离了功利,反而双方都觉得非常放松和惬意,在平静安详的氛围环境下,真诚的交流,使交流成为了一项固定的事情,同学在读书之余愿意与老师探讨一些今后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技巧、看待问题的态度等等。交流与读书的相互促进,让这种良性的循环有了成果,学生们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和对社会的态度同比其他同学会显得成熟许多,而且学习的习惯和理念较其他同学会更加持久。这些效果只有毕业同学的电话中才可以证明,当时的谈话转瞬即逝了,留下的是读书会的对话原则和传统,以及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之中的文化自觉。
[1]邓正来.哈耶克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英]戴维·伯姆著.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 Process of Student Reading Club in Library
ZHANG Shu,ZHANG Shu-xia
(Information Center,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Hebei,China)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and guidance on college students’reading club,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ideal form of the club,the pursuit of the goal and the principle of dialogue.Then it explores the library reading club organizational models and practic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combines reader service work with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and highlights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library.
reading club;library;college student;organization process
G252.17
B
1008-9446(2013)04-0065-04
2013-03-18
张恕(1970-),男,吉林白城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馆员,传播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