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锋
(福建中医药大学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122)
“在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召唤是萦绕在我们时代上空的最强音符。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并号召“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1]52。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谈及“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2]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3]。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4]。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既对青年一代寄予了厚望,也深刻阐明了共同坚守理想信念的重要价值。如何在“中国梦”这一时代强音中建构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框架,是高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当今大学生已是“90后”一代,时代环境造就了他们新的特点。2008年11月武汉大学发布的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认为这一群体“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同时也存在“经济独立意识差,心理抗挫能力弱”等不足[5]。因此,对“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将这一群体的特点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逐步成长为人格独立、信念坚定的有为青年。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潜在的最具活力的重要力量,必须使他们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克服因缺少环境锤炼而产生的心理承受弱点,铸就坚强的意志品格,真正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在现实基础上的伟大追求。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曾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是在近代发展中落伍了,但中华儿女从未停止过民族复兴的努力。其中的曲曲折折归根于道路选择的正确与否,这也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的关键之题。如今,我们能够处于离梦想实现前所未有之近的位置,关键也是得益于寻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这需要共同编织这一伟大梦想的每一个参与者深刻理解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历经坎坷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拿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一条独具中国特色并最终取得胜利的革命道路为先导,在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强国富民之路。道路的理论指引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中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路线的基石是辩证唯物论。中国的独立富强之路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可能是一日之功,贯穿其始终的主线必须是唯物史观教育。
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唯物史观教育,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归依、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选择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曲折发展的主要教训、改革开放决策的关键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等问题。大学生在弄清了上述重要问题之后,就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奠基于近代17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顽强求索、建国6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具体实践,也能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带来的综合国力增强、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显著成就,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90后”大学生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信息获取的便捷、意识形态传播的多元等必然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取向产生重大考验。例如,二战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与繁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个别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与挫折、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与趋向等,这些都可能会使当代大学生感到困惑。通过唯物史观教育,一方面能让学生正确看待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态势,既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历史发展阶段所具有的自我完善机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客观对待和冷静思考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与“福利”。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置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进行考量,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历史相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甚至是资本主义社会来说还是很短暂的,总体上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具体道路的探索、发展模式的选择等都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的反复和曲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更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过程的长期性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如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显著存在的,正如世界银行在《2002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发展”[6]121。在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90后”大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才能去伪存真,理性分析,真正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抓住大学生有梦想、爱梦想的特点,将“中国梦”融入唯物史观的分析,培养大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疑具有重大作用。
圆梦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每一个中国梦的实践追求者都应该对这条共同确信的道路路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先知而后行,才能更好地发力、更顺地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7]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3]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曾涌现出许许多多践行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关心祖国的前途,自觉为祖国的发展和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是相辅相成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总是将个人的前途建立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基础之上,真正的爱国主义更是需要个人树立伟大的、切合实际的理想信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拥有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所当然应该将爱国主义作为关键的切入点,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在真正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3]大学生要深刻理解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意识到个人梦想的实现需要发扬一定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虽然是与个人相对应的概念,但强调集体的利益并不排斥个人的利益,相反,保证集体利益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个人利益,同时作为整体的集体利益也有赖于个人利益的实现。因此,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既是国家和民族梦想实现的需要,也是个人梦想实现的需要。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2]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至少要让他们能有两个层面的共识。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无法离开其他人而独立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集体的方式整体或部分推进的,个人能受益于集体的发展,同时整体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是以抱团取暖的方式与自然界作斗争,现代社会虽然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了,个体更是离不开集体智慧的庇护。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发展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可靠保证,每个人的具体努力是国家和集体利益实现的重要基础。
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当代大学生才能摆正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间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的利益得失,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才有可能真正树立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理想信念。
“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就、经济社会有了一定发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重大意义,他们还没有切身的体会。对此,中国革命史是鲜活的教材。在对大学生进行革命史教育的过程中,应突出对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革命家的光辉业绩、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这三个层面的学习。
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47在中国革命的艰辛过程中,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者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流血流泪,甚至献出生命,换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不断加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尖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愈演愈烈,同时还尖锐地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8]594。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但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三座大山”,注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中国革命的任务“是非常光荣的,但同时也是非常艰巨的。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任务是不能完成的”[8]61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我们才能够正确面对各个革命低谷、各种艰难险阻,不放弃、不气馁、不妥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19世纪20年代初,尽管工人阶级的力量非常弱小,我们还是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工人运动,以弱小的身躯艰难地传播着革命的火种。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发动反革命事变,大规模屠杀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了,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共产党人又果断地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秋收暴动。在秋收起义不断失败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转向了生存条件恶劣的山区,坚持红旗不倒,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建立了一个个红色政权。在国民党蒋介石发起的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爬雪山、过草地,经严寒、历酷暑,坚定的信念支撑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既保存了力量又广泛传播了革命的火种。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历经艰险,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敌后根据地,八年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力量。抗战结束后,在追求和平建国未果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以顽强的毅力和正确的战略战术有效打击了拥有美国先进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以上种种都揭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忆苦思甜的过程中,除了应牢记中国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更应该理解其间所包含的革命道理。其中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的无比重要性,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该问题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深刻认识。
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尊重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理解规律,也要善于发挥楷模的示范作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值得钦佩,他们在丰功伟绩背后的付出和坚持更值得当代大学生敬仰和学习,这也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2008年6月30日,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死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英勇无畏,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在和平建设时期,许多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因为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激励”[9]。如经历了“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同志身处逆境从不消沉,无私无畏,不屈不饶,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邓小平崇高的理想、信念使他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不是某一革命者个人的成果,而是共同奋斗的伟大成就,其更强调的是每个人怀着共同理想信念,坚定地全身心践行参与。当代大学生应该从中得到启发,既有梦想,又能实干,共同致力于中国梦的伟大践行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3]在漫长的民主革命过程中,先辈们逐步形成了优秀的革命传统,锻造了崇高的革命精神,这既是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10]200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调研时强调:“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奋斗观,保持和发扬革命先辈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迎难而上、锐意进取”[11]。这些论述告诉我们,过去年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不应该因时空条件的改变而被放弃,因为它们在和平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能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应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将它们发扬光大。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对未来自信乐观、充满希望,另一方面还要对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做好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既是教导他们要饮水思源,也是警示他们应居安思危,在此基础上的理想信念才不会变成好高骛远、盲目乐观。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大学生爱梦想、有梦想的特点,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为指导,把时代特征和“90后”大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国梦”贯穿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需要,也是夯实实现“中国梦”人才基础的需要。
[1]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烁.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01).
[3]新华社.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N].人民日报,2013-03-18(01).
[4]本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05-05(01).
[5]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8-11-12(03).
[6]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2013(1):20-21.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9]孙承斌.大力学习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N].光明日报,2008-07-01(01).
[10]刘思扬.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N].光明日报,2002-12-08(01).
[11]徐京跃.习近平在甘肃调研时强调: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N].人民日报,2009-0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