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莹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分院,浙江 义乌 322000)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发展文化软实力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由农而工、由商而富,谱写了一段兴商建市、经济发展的神话。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制约义乌经济转型升级的“文化瓶颈”问题仍然突出。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发展义乌文化软实力,是惠民之举,是增强义乌城市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在新的起点上促进义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涵盖资源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等硬实力,还包括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和外交政策在内的软实力,而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1]这种观点提出后,引起了很多西方学者的关注,他们都比较重视运用软实力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学者对软实力的关注始于2004年,学者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对软实力进行阐释,但都认为软实力涵盖了政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国民素质、文化和外交等多个方面,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战略的影响下,许多城市开始了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思考与实践。应该说,城市文化软实力理论是文化软实力理论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的产物。在梳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以城市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凝聚力,以文化创新为核心的城市文化传创力,以文化品牌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影响力,和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的城市文化辐射力。[2]对于义乌来说,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抓住工作重点,形成城市文化合力,进一步发展文化软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义乌经济的快速发展,义乌的文化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其他大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悠久的历史给义乌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积淀。义乌市境内蕴藏着不少历史文化遗产,例如现在义乌有24处不可移动文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市文物保护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有古建筑9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11处,义乌市级106处,市级文物保护点344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项。这些都是义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由于某些原因,这些宝贵的资源一直没能较好地加以研究与开发,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品牌优势,众多文物也没能为世人所知,没能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第二,随着义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市场已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面对着文化市场的丰富多彩,义乌公共文化设施,如书店、文化馆、文化广场、青少年宫、公共健身器材等建设相对滞后,与群众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在《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中,义乌市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是184.8平方米/千人,排名全省第64位,这充分说明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缓慢。
第三,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义乌市常举办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如义乌市文化艺术节,优秀国产影片展映,以镇(街)特色文化节培育为重点的上溪桃花坞乡村旅游文化节、城西莲藕节、佛堂“十月十”民俗文化节、苏溪孝义文化节、义亭红糖节,等等。尽管如此,在《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中,义乌重大文化活动次数在浙江省排名仅为43位。的确,总体来看,义乌举办的这些文化活动对外的影响力不大,没有成为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
第四,虽然义乌时常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文化活动,但是,调查显示参加活动的人很少,而且义乌文化消费市场乏力,市民文化消费水平并不高。在义乌人的文化消费中,休闲娱乐消费占了很大比例,主要集中在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的活动上,很少人愿意听讲座、看展览、听音乐会,等等。义乌人的精神生活、文化消费和现代化的文明城市还相差很远。
第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义乌市文化产业生产销售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从业人员30万人,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制笔业、娱乐业等六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成为浙江文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基地。近年来文博会的如火如荼,为义乌文化产业的发展抹下了浓重一笔。不过即便如此,义乌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面临着一些困境:文化产业发展历史短,缺乏大量文化人才。在《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中,义乌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全省排名76,大专学历以上的公共文化从业人员比重全省排名47,参加业余文艺团队人数占总人口数比重全省排名59。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义乌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发展义乌文化软实力。
第一,弘扬义乌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凝聚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各界政府在艰难中探寻规律,提炼出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十二字的“义乌精神”。然而,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义乌的城市精神,知道的人仅仅只占12%。其实,城市文化凝聚力是通过城市精神的塑造和弘扬逐步形成的。城市精神就像一条纽带,可以把全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向心力,引导大家关心城市命运,将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贡献给城市。因此,在发展义乌文化软实力的今天,要依靠学习、宣传和弘扬义乌精神,放大其效应,使义乌精神深入到千家万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鼓舞市民齐心协力共创义乌的未来。
第二,拓展城市文化空间,打造城市文化形象。城市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一种体现,城市文化形象提高了,会让身处这所城市的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文明的高度发展。在城市文化形象的诸多构成要素之中,以外观建筑、公共文化设施等为基础的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对于义乌而言,可以抓住国际商贸文化这个特点来进行城市的文化空间设计:适当的将义乌的商贸特点、历史文脉、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渗透和蕴含到建筑物中,建设一批体现义乌个性的标志性的现代化建筑;建设一批有义乌文化色彩和人文元素的城市景观,特别是有纪念性的城市雕塑;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流的公共文化空间,并依托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开展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惠民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专业书店、展览馆、游乐园、艺术馆等各类文化休闲设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娱乐需求。
第三,培育文化自觉意识,提高市民综合素养。发展文化软实力,必须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主动力。[3](P15)说到底,城市建设的落脚点是千千万万个市民,市民的文化创造才是城市文化发展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市民素质环境才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一个城市,如果市民在整体素质方面,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观念,科学文化知识,有序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敬业负责的精神,那就具备了城市建设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尤其注重市民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去熏陶市民的精神世界,唤起市民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广大市民感知义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家对义乌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让广大市民重视文化,认识文化,提高文化产品的消费比例;积极调动市民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并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
第四,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众多独立且相关联的文化创意企业及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并在一定区域集聚而形成的现象。[4](P3)因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将各种要素在一定的空间里实行有效集中,所以它的建成有助于集聚区内的机构或企业相互合作,资源优化配置。仔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所需要的人才、科技、文化、创意、园区都是高校所具有的,高校完全有可能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园区为依托,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对于义乌而言,有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园这个小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的。现在,创意园已初步构建了一个以设计企业、高校研发中心、个人工作室相结合的全方位创意产业联盟,在22家入驻企业中,来自香港、台湾、上海、杭州等地的高端创意企业占76%。可以说,义乌创意园已经成为涵盖企业战略管理咨询、品牌策划、产品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广告设计与摄影、庆典方案策划等创意产业的流水线。在如此光明的前景下,可以加大产学研合作平台,把创意园打造成为义乌小商品创意的引擎,推动义乌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五,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义乌的文化遗产既是义乌历史发展的见证,彰显了义乌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建设义乌文化软实力,推动义乌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几年,义乌政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大为提高,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过,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和资源加以利用与整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使命。像建于清嘉庆元年的黄山八面厅,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规整、对称、尊卑有序,采用大量的雕刻艺术,是东阳木雕的顶峰之作,对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要继续加强科学规划,加大保障投入,正确处理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利用关系,促进文化遗产资源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应该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将分散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加工成为板块,并充分挖掘板块里共同的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设计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只有在当地才能买到的旅游商品,使之成为有明确主题和定位的文化旅游品牌。
第六,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实现文化的大繁荣。要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除了城市的文化建设以外,还要推进农村文化的建设。农民的精神文明家园如何建构,是提升文化软实力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2013年浙江省政府的工作报告上,将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列入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农村文化礼堂,不是简单的演出活动、观看节目的礼堂,也不是单纯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而是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是建设农村特色文化的平台。当然,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农民的生活思想实际,善于挖掘村庄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地方民俗文化和现代主流文化、现代文明的紧密结合,与现有的村文化中心、公园、农家书屋等结合,形成特色,做到“一村一色”,而不是“千村一面”,“万村一格”的局面。
义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提升的基本举措,任何一项要素功能的发挥,都要依赖其他构成要素的互动与支持。而且,在文化发展战略的部署下,政府一定要出台政策和措施,强化资金保障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Joseph Nye.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J].Time Magazine,1999.
[2]余晓曼.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当代传播,2011(2).
[3]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牛维麟,彭翊.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聚居区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