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

2013-08-15 00:49郝亚男
关键词:经济社会规律哲学

郝亚男

一、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重大的问题,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这个时候,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来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因此,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目的就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国外发展等各个重大领域的协调统一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了社会科学发展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新纲领和新范式,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将从科技哲学的视角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理清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哲学规律,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应用科学发展观到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中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科技哲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棘手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等重大问题。那么,我国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在努力思考并寻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不能仅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要实现全领域的统一协调发展。因此,我国有创见性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事实上,发展本来也是一种科学性问题,它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和发展思想作为指导。那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就是基于我国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应运而生的。它具有经济理论意义,更具有哲学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

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网。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来分析,科学发展观具有全面性特征,它包含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过程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是一种充满了动态性特征的平衡发展过程,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科学化发展。对于个人来说,科学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各方面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还体现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发展,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把社会与其他各方面有机联系起来,组成统一的大系统。因此,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性理论,是由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基本范畴和观点构成的逻辑严密、思想成熟的一个体系。科学发展观引导我们更全面、更系统地来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指导和概念框架;

(二)科学发展观的协调性

我国改革开放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财富分配不公问题,造成了一些社会矛盾,这些问题显然会影响到和谐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实现。在此背景下,科学发展观蕴含了实现国家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性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和谐发展,重视发展的效率和质量的有效统一,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让社会财富能够得到合理、公平的分配,从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真正平衡和协调,才能够让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协调配合在一起。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发展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它必然有着差异性。然而,我们应该凭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来协调各个方面的矛盾冲突,让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实现有机统一。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协调性是一种简单的思维,然而,应用到社会系统内部的话,它就是指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之间要能够实现同步发展,相互适应和相互推动,做到整个社会系统内部的统筹协调发展。它对于我国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指我国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问题,走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三)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性

从科技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是能够持续的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经济社会发展应是数量、质量和时间三个维度的协调发展范式。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环境问题较为严峻,强调协调均衡发展的同时更要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重点解决一些人口、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多个问题,实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均衡发展,从而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客观性

根据科技哲学视角,科学发展观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应该要正确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的规律、党的执政规律以及人类发展规律等。这些规律都是具有客观性的,并非主观臆想。这些规律具有真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当代中国必须尊重这些具有客观性的发展规律,合理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要让我们对于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都符合和尊重这些客观规律性。在遇到各种发展难题的时候,我们要果断的运用这些科学发展观中的客观规律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方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单一的线性模式,而是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结构图。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客观规律出发,在实践中去摸索规律应用的途径和方法,最终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实现庞杂的社会系统中的各要素协调发展。

(五)科学发展观的普遍性

当前我们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普遍性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领域中的问题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真实反映。事实上,科学发展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是不同的发展观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根据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来动态发展和变化的。但是,这些发展观无论如何变化发展,其核心焦点都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它明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是任何时代都要关注的主题之一。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要获得稳定发展,其物质财富必须得到一定的丰富,然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得其他方面,诸如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符合这个时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科学发展观,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交流中去,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积极为我们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它符合唯物主义人与自然统一的辩证理论。因而,科学发展观更具有普遍的理论性。

三、结语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具有经济和哲学双重含义的创新发展范式和理论框架,是我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中,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与实践经验的汇总。我们应该从科技哲学的视角来理解科学发展观,要深化参透其中的经济内涵的同时,更要很好的把握住其中的哲学蕴义,这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是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有机整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解决目前面临的很多重大问题,既要发展好经济,更要利用科技的发展来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效率、生态化和协调化的理性发展。

[1]波塞尔.科学:什么是科学[M].李文潮,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7.

[2]胡丽.科技风险的现代化反思[J]人民论坛,2011:17

[3]李玉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J].军工文化,2012(8).

[4]王如松.美丽中国新转折[J].人民论坛,2012(33).

[5]王旭烽,任重,周新华.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研究[R].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2011.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规律哲学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巧解规律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