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013-08-15 00:43孙红林
党政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报告

○孙红林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我们所取得的实践成绩。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观点、新论断、新理论,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而它又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内容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如果从实践的角度理解,这种“相结合”不是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毛泽东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所以,随着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中国具体实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毛泽东同志坚持“活”的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的革命斗争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通过总结国内外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以此为目标,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必然标准等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从而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认为党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已经由一个革命性政党转变为一个执政党。所以,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的发展现状,认为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关键时期。我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为现实发展首要回答的问题。所以,胡锦涛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最要紧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继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赢得主动,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还规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建设上,除了已有的观点以外,最突出的是制定了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即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要求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比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文化建设上,文化的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在和谐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些新目标,必定会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新实际相结合,否则,这些目标永远不会实现。所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内容。

二、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阶段

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并在党的十七大上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在党的十八大以前,科学发展观的定位是“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思想的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从而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是对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提升,是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而在同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又会出现若干个具体的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总的来说,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还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分为某几个阶段是正常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些阶段及其特征,对于我们党制定相关的战略方针、政策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现阶段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了明确的说明,主要包括: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依然很艰巨;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等等。基于此,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最新实际的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

2.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凸显了发展这一主题,但是它更新了发展的理念,提升了发展的境界。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发展这一主题,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这和“发展是硬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科学发展观又创新了发展这一概念,它强调发展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所以,为现实人的发展,实现现实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应该是发展的目标。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个人主体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是对人个性张扬的肯定。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知,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应该包含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新内涵和新的实践要求。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突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开始打破传统的片面的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发展的思想,打破了唯GDP马首是瞻的思维惯性。它从人的全面需求出发,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发展观体现了我党执政的新理念,是我党关于发展理念的质的突破。所以,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定会碰到前所未有的问题,这就必将增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推到新的阶段。

三、“五位一体”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度和深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通过增加“社会建设”,把原来的“三位一体”改为“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变为“五位一体”,具体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理论的提出,必然大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

1.“生态文明建设”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为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其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方针。基本国策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方针就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再次,提出了四条具体的建议,即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最后,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新提法,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建设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独立的,而是渗透在其他建设当中的,这就对其他四项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经济建设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具体而言,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报告指出,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报告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宏观到微观有着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

2.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新观点和新论断,这就必然会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更加深入地结合

在经济建设上,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着力”,即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这四个“着力”在宏观上概括了经济建设的要点。如果把每一点具体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更多的具体的措施。比如,为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使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这些论断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分为七个小节来逐一论述。不仅如此,在每一个小节里,都提出了许多新措施。比如,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里,就提出要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等新措施。再比如,党的十八大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并且确立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方针。

在文化建设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其次,报告还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报告所论述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到,一方面,报告对文化作用有了新的说明;另一方面,报告又指出了文化的重要任务即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建设上,在已有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很多新论断,主要包括:首次把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并列,并且把二者统一到社会建设中;首次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社会管理体制;首次在分配领域中提出两个同步、两个提高等。

由以上的论述可知,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上都做出了很多新论断,这些新论断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必然加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更进一步的结合。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报告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报告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