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①

2013-08-15 00:52吴建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1期
关键词:学业大学生评价

吴建军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倍受关注。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各种教学质量工程层出不穷,各高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研究与实践也种类繁多。尽管如此,关于大学生学业质量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对大学生学业质量的内涵、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的对策。

一 学业和学业质量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讨论大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价问题,首先需要明晰学业和学业质量的概念与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学业的解释是:学习的功课和作业,且一般与“成绩”组成词组“学业成绩”,这个定义正是人们通常所理解和接受的概念。也就是说,学业即学习的任务,学业质量就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往往用学习成绩即分数或等级来表示。可以看出,这样的理解正是我们今天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的思想基础,并且这种以“分数”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已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

关于学业评价,在涂艳国教授主编的《教育评价》一书中,尽管没有对“学业”一词进行界定,但对“学业评价”进行了表述,即“学业评价是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地收集学生的学业信息,科学地进行分析处理,并对学生的学业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学业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进行评价。”[1]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涂教授所认为的“学业”既包括学习成绩,也包括学习能力,前者是静态的结果,后者是动态的过程。这样的描述可能更符合我们现代大学的评价理念。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学业质量不能单纯用最终的分数来说明,还应该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因此,学业质量也就不能仅仅只用考试的分数来表示,还应该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尤其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即自主地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

二 大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要判断某个事物向哪个方向运动,首先要看你选择什么样的标准作为参照。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正呈现下降趋势,这种认识是把目前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平均质量与过去精英教育的培养质量相比较而得出的。很明显,这样的比较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因而得出的结论自然值得质疑,这是因为:第一,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说,精英教育阶段和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大学生过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大学生活。那么,基于不同生活模式、生活内容、生活需求和生活目标而寻求的质量标准就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内容。所以,我们不主张用这样静态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事实上是动态的问题。第二,从表面上看,以考试成绩为表征的大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低,因而无法完成学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是哪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下降,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又是哪部分学生。如果我们现在实施的仍然还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那么这些学生势必不能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可见,这样的学业质量统计分析方法确实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既然我们不能用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衡量高校扩招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业质量,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它呢?有没有统一的标准?选择标准的依据又是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层次与类型多样,因此很难达成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同的高校,其学业质量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即使同样是考试成绩,一所名牌大学所给出的分数与一所职业院校给出的同样分数,恐怕其表达的内涵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如何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价确定标准,也是一个难题。

三 大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指标

一般地,所有评价指标都会涉及到定量与定性的问题,那么,对于评价高校大学生的学业质量这个问题来说,该如何选择准确的评价指标呢?学校通常会选择一些比较便于获取监控数值的指标,如生均借阅图书量、四级过级率、补考率、就业率、获奖率、两证发放率等,来进行学校内部不同院系或同一院系不同时段的评价,其结果只能是促进工作开展的手段,并不是学业质量的评价结果。我们知道,在教育评价领域,由于评价对象往往是人和人的某些特性,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可变性,所以定量的方式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实际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模糊的评价方式或者说定性的评价方式,反而可能更符合被评价对象的现实情况,这是高校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难以确定的困惑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考察高校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可替代性问题,比如说,某个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但他的某些其他能力提升了(例如我们现在所关注的情商),是不是可以说他的整体学业质量并没有下降呢?事实上,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那么花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而问题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与花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否可以获得相同的效应?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不是具有相同的价值?在目前人才需求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时间到底应该花在哪些方面,是学习上,还是第二课堂锻炼方面?这些恐怕都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做出判断的,这也是高校大学生学业质量指标难以确定的又一难题。

四 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尽管在大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方面存在一些困惑,需要在理论上廓清,但在实践中,我们还是可以多做工作,为大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环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条件。我们认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可以从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着手努力。

1.思想教育立体化引领,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多元文化的交叉影响,作为大多数家庭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不但拥有普遍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且很少经受磨难困苦,因此他们依赖心较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信仰缺失较为严重。近年来,各高校已开始出现在校生因学业压力太大或者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因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轻生的案例。因此,高校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针对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需求,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形成集中与分散、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思想教育模式,引领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全面提高大学生学业质量奠定基础。

2.学风建设常态化实施,巩固和拓展大学生专业知识。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科研水平,也是高校学业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和专业特点,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人文素质讲座、学习结对、学术学科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活动进行定性、定量的控制和引导,着实提高大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水平。

3.科技创新大众化普及,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日益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全国也涌现出众多颇具影响力的品牌科技创新活动,例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这不仅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在科技创新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技发明技术和产品。因此,高校应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与普及活动,营造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科技论坛、科技成果展等活动,做到人人想参与、人人能参与,弘扬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质量。

4.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业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青年学生能清楚意识到课堂知识之外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缺陷,同时能积极主动地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可对各种社会实践项目如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等,进行优化管理和系统评估。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砥砺品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学业质量。

5.就业创业工作基地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只有4年或者5年,学业结束后必然要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然而有的大学生虽然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由于努力提升学习成绩而缺乏其他能力锻炼的机会,导致毕业前夕找工作时因缺乏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原因屡屡受阻;或者有的学生没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到快毕业的时候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因此,高校需大力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同时巩固和拓展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以校企共建为主导,畅通社会化发展、专业化运作、机制化保障的工作渠道,规范和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促使大学生学以致用,迅速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学业大学生评价
艰苦的学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35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