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令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2012年1月1日出版的新年第1期 《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重要文章: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在文章中指出: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然而国际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他们到处散播中国威胁论,不但从军事上围堵中国,而且积极的从意识形态领域向中国渗透,企图像搞垮苏联一样搞垮中国。因此, “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1]
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各国之间软实力较量加剧,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全面挑战。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许多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思想文化潮流,从而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形成了巨大挑战。综合各方观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已经证明,苏联东欧的瞬间崩溃,并非西方军事实力过于强大,而是得益于西方的软实力。在军事上长期处于战略守势的美国,充分利用好莱坞、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软实力载体,将美国所谓的 “普世价值”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苏联,并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对手的政治、经济、文化走向。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些仍然是西方大国对其它国家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的主要方式。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把 “西化”、 “分化”的重点转移到中国。他们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先发优势,宣称西方的 “自由民主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普世价值”,趁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强迫或引诱他们认同西方价值,从而实现文化同质化,以达到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对我国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以美国文化为首的西方文化主要靠文化产品的输出和文化交流对 “敌对国”进行文化渗透。
美国依靠强大的国力,在输出工业产品的同时,也不断地向我们输出价值融合和文化资本。我们所看的好莱坞大片,如 《兄弟连》、 《角斗士》、《肖申克的救赎》,等等,都暗藏着美国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事实上,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全部是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好莱坞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工业规模生产、传播意识形态的工业体系,它在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和驯化的时候,展现着本国的民族风情,让人在接纳美国电影的同时,接受电影里所内含的理念。观众就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不自觉地接受了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美国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个人的 “询唤”。好莱坞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势力;是美国文化战争的急先锋。
麦当劳、肯德基、汉堡包、比萨饼等也逐渐成为中国人的食物。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那些洋垃圾时,我们也在漫漫地失去属于自己的文化。西方人经常过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等节日似乎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更受欢迎。面对西方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对中国脆弱文化产业的剧烈冲击,文化领域的对抗、舆论阵地的攻防将更加激烈。
“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2]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全方位多角度的向中国推销他们的价值观,想用他们的意识形态给我们 “洗脑”,试图用资本主义思想改造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中国到处泛滥,大有猛龙过江之势。这些都已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民族传统文化构成了强烈地冲击。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导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主导力量。但自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深刻转型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都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挑战和冲击。特别是苏联解体后,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更是肆无忌惮地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并且无孔不入,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首先,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圈大为减小,原苏联和东欧地区加入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圈,东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暂时呈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性。这种现实状况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面临严重威胁和挑战。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仍然未能完全解决。一般来讲,一种文化的历史底蕴愈深厚,其抵抗外来文化的能力就愈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虽然已经持续很久,但这种结合还没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面对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扩张,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所经受的考验也就越来越多。
再次,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性存在诸多问题。意识形态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与政府政策相关的领域,并没有完全体现文化的自身规律,这种创新的脆弱性必然会导致意识形态创新的不稳定和不完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模式也有待转变。目前的传播模式仍然未从 “苏联模式”中剥离出来,传播内容呈现出形式化、八股化的趋向,在电视、报纸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呈现形式主义的倾向[3],欧美媒体的传播模式必然会在争夺影响力方面占尽优势。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创新力和传播力亟待改善。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保守主义、 “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总体而言,这些思潮的实质基本相同。从政治目的来说,它们归根到底都要求我国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走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不过有的是以美国为榜样,有的是以西欧为榜样而已。它们在政治上要求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轮流执政、议会民主、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要求废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私有化,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思想上,要求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一句话,就是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这些思潮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不同表现形式[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当务之急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中国化,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注入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国家文化实力。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解释体系势必要加入新的文化内涵,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形成一种新的主流意识形态,最后重新唤起国民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广泛认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力和感召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处理国际性危机事件中显露威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凝聚国民共同信仰的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鼓舞全民斗志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风尚的标杆,在此基础上,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在信息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面对西方文化的积极进攻,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倒退,要敢于面对挑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唤起国人的文化自觉,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强调:要 “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5]。这是我们党首次将文化发展置于国家战略的重要高度,体现了我们党对祖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深刻反思。
引领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要着眼于根本,着眼于建设,坚持形式和内容并举。弘扬传统文化,不只是形式上的跟风、炒作,哗众取宠,只做表面文章,而要坚持形式和内容并举,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和精髓。同时,更要注重运用世界性、全球性的视野来阐释与创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使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文化为我所用,同时将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大。积极在国外建立孔子文化学院是一种向国外弘扬传统文化的好方法,我们党以后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从事这项文化战略。
重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力、亲和力和吸引力。中国战略文化涵养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和心理情感。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主要内核乃是博大精深的 “中庸”思想,主张不偏不倚、无过而无不及,情调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厚之道。近代以来,尽管上百年的反帝反殖民和追求国家独立与统一的斗争使得中国战略考虑具有了冲突型或者现实主义取向的文化要素,但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基因并没有被消解。当前中国战略家的主要任务,乃是在中国战略文化传统基础上,结合当前世界形势和中国崛起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传统战略文化资源,使中国的战略文化、外交理念不仅能够指导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目标,而且能为当前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的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战略文化也应当继续增进诸如 “公正”、 “平等”、 “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增进中国文化的普世性。
政府应该动用手中所掌握的大量外汇来收购国外的传媒企业的股份。媒体是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文化渗透的急先锋,而媒体实业在西方完全是市场化运作,这就为我们反制西方的文化侵略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我国政府可以通过持有大量媒体实业的股份,来掣肘资本主义文化咄咄逼人的进攻趋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可以掌控的媒体来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而影响乃至改变西方的价值观。
以产业文化为契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模式由内向型朝外向型转变。当今世界各国都明显加快了文化产业步伐,因为随着全球范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各国对外贸易能力,进而影响各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主要因素。从战略层面制定适时的文化产业化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一方面应该继续强调 “请进来”的战略方针,力图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产业理念,在较短的时间内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自身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据此实现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应适时地强调 “走出去”战略,即中国文化产业在强调引进的同时,应当及时地在战略重心上实现由内向型到外向型的转变,以文化产业及产品的 “走出去”为依据来制定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只有中国文化产品真正走出国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得到真正壮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才能得到迅速提升。
总之,中国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着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全民共同信仰;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反对西方文化霸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好文化战。
[1]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2(1).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160.
[3]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4).
[4]周新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5).
[5]胡锦涛.中共中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1-1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