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形式——分析讨论课探讨

2013-08-15 00:43:29张国兴
电子测试 2013年16期
关键词:偏置选题笔者

张国兴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014)

0 引言

课堂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传授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训练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学风,形成科学世界观。传统教学形式的弊端是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教与学严重分离,课堂教学互动性较差。没有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及其它方面的任务。要克服这一弊端,培养出合格的“实用性”高职生,并不意味着就是要取消和削弱课堂教学,而是要改革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其多样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讲,虽然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课堂教学的实质并没有变化,依然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求我们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扎扎实实地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以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笔者本着“教为主导,以教促学,就学论教”的原则,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加入分析讨论课,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学期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三、四次分析讨论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笔者在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分析讨论课的教学实践,针对具体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 讨论分析课的实施环节

1.1 分析讨论课的选题

要上好分析讨论课首先在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这个工作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进度,内容和要求选择好分析讨论题目进行认真备课;二是向学生预先布置分析讨论题目,让其准备,同时对学生进行动员,以便能够很好地配合。有的老师说分析讨论课难上,那么它难在哪呢?我认为分析讨论课难就难在选题工作上,选题是否适当,是关系到分析讨论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关键。我认为选题时至少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可论性,难度要适当,选题太难或者过于简单,问题便讨论不起来;

2)明确性,提问要清楚,立意要鲜明,问题含糊不清,就会使学生不知所问,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无从回答;

3)收效性,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应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理解和巩固,能力有所提高;

4)兴趣性,选题对学生应具有吸引力,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周密组织,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所布置的分析对论题逐一得到解决,使其达到应有效果。

1.2 分析讨论课案例分析

在学习了“三极管及其应用”一章以后,笔者安排了一次分析讨论课,讨论题目:

直流电流反馈对静态工作点的稳定作用。

单级放大器影响电压放大倍数的因素。

多级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对放大特性的影响。

问题一,在教材中“放大器的偏置电路”一节中已有分析,学生已学过,但教材中是定性分析工作点稳定过程的,有些学生对此问题不理解,甚至还有少数学生怀疑定性的分析结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要求同学们用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负反馈来稳定静态工作点,这时学生们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家的讨论,决定采用分压偏置直流电流负反馈放大器与固定偏置放大器比较,在同样的β变化时,计算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结果分压偏置电流负反馈放大器在β由50变为100,其中ICQ的相同变化量为28%;而固定偏置的放大器同样是β由50变为100,其中ICQ的相对变化量为50%,显然,前者比后者静点稳定。这样的分析使问题一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分析方法本身得到了肯定。

问题二,通过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得出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Au=。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影响Au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他们争先恐后勇跃要求回答,因为公式明确的指出Au和β、Rl、rbe等参数有关,问题看起来不是很简单吗?但是回答正确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其中这也暴露了学生们的不足,反映了他们存在看问题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为了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就给学生进行提示,以便端正他们的思路,我分别分析了Au~β、rbe~β、Au~RL、rbe~ICQ各个关系,经过热烈地讨论,终于顺利解决了问题,课后有一个学生反映:我原来认为β越大,单级Au也就明显增大,通过分析讨论才知道情况不是这样,因为β增大的同时,rbe也要增大,所以Au没有明显变化。又有一个学生补充到:从Au=公式上看,Au与ICQ并没有关系,一个是交流参数,另一个是直流参数,但是经过分析讨论以后,我明白了改变ICQ就会引起rbe变化,最终使Au改变,这其中不是又告诉我们一种如何用静态电流来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的方法吗?

问题三,其主要目的是说明为什么要分析(了解)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它们对放大特性有什么影响。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做一道题,然后通过解题,总结出做题后的收获,题目是这样的 :“甲放大器 AV=50,ri=4KΩ,ro=1kΩ ;乙放大器 AU=40,ri=1KΩ,ro=8KΩ,若将甲放大器与乙放大器串成多级(两级)放大器,问甲在前、乙在后总电压放大倍数是多少?乙在前甲在后时总电压放大倍数又是多少?哪种接法放大倍数更高?”根据这个题目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气氛十分活跃,使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课后学生总结到:以前我们只知道分析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但对这些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的意义并不清楚,分析讨论了以后,对它们的意义,概念理解加深了认识。

通过分析讨论课的实践,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非常欢迎,这对笔者的教学也是一种动力,也促使笔者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总结过去教学经验,注意观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分析讨论题目,并寻找时机将把分析讨论课用于课堂教学。如我将以往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编成讨论题,在课堂上有意让学生按照我设计的表面看来是正确而实际是不正确的思路来分析,结果学生进了“圈套”、犯了“错误”,用学生们的话来说上了“当”。随后师生共同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分清是非,使学生对问题的概念了解得更加清楚,知识更加巩固,记忆尤为牢固,课后学生们笑着对笔者说“老师故意把我们往‘陷阱’里拉”。笔者对学生说“我可没有把你们拉到井里去,只是你们走到井边时,又把你们拉了回来”。

再如,在做“LC振荡器”实验时,让学用万用表判别LC振荡器是否起振,当他们用万用表测电流变化时,发现表针有时向左摆,有时向右摆,对于这一想象,学生们提出疑问,我便抓住这个问题将它带到了分析讨论课上,为了给学生们的分析创造正确的思路,首先我把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题:

1)振荡稳定后,管子集电极电流的波形情况;

2)振荡信号限幅后产生直流成份;

3)饱和限幅与截至限幅的区别;

4)直流成份与静态工作点迭加的关系;

5)电流增大(右摆)与减少(左摆)的原因。

经过一环一环地分析,问题逐渐清楚,学生们豁然开朗,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此外,在分析讨论课上我还组织了电路故障分析讨论,习题作业分析讨论,正误判断分析讨论等等,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结束语

分析讨论课是运用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开扩了思路,从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获得巩固的知识。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克服“一言堂”,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生思想,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1]李家杰.分析讨论课教学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1987(4).

[2]孙元宾.谈分析讨论课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J].吉林粮食高等学校学报1996(2).

[3]巫丽芸.讨论课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0(6).

[4]任玉波.课堂教学过程中讨论课的设计与分析[J].教学研究 2012(3).

猜你喜欢
偏置选题笔者
基于40%正面偏置碰撞的某车型仿真及结构优化
基于双向线性插值的车道辅助系统障碍避让研究
中国信息化(2022年5期)2022-06-13 11:12:49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一级旋流偏置对双旋流杯下游流场的影响
面向TIA和缓冲器应用的毫微微安偏置电流运放可实现500MHz增益带宽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