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银高
(西双版纳勐海县中医院 云南 西双版纳 666200)
多原发癌指的是患者的一个或多个人体器官同期发生两个或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症状。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进步,以及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临床中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国内外关于该病症的文献报道仍然较少,为了能够加强对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72.31±10.35)岁;18例患者为第一癌膀胱癌,24例患者为第二癌膀胱癌;异时性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另一癌表现为4例前列腺癌,4例肺癌,4例乳腺癌,睾丸癌、喉癌、肝癌、肾癌、宫颈癌、结肠腺癌等各2例,两癌发生的时间在10个月-2年的范围内;同时性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患者共18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除1例双癌均发生于膀胱部位的患者外,其余患者的另一癌表现为直肠癌、后尿路癌、肾癌各2例,胃癌4例,前列腺癌6例。按照UICC[1]的分期评估标准评定,本组84个原发恶性肿瘤中有58个Ⅰ期,16个Ⅱ期,8个Ⅲ期,2个Ⅳ期。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入选本组研究的42例患者均经过详细的病理检查[2],并确诊为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其中有4例肾癌患者经过肾脏CT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4例肺癌患者经过胸部CT和术后病理检查确定,6例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2例宫颈癌患者经活检病理确诊,4例乳腺癌患者经过CT检查换以及肿瘤穿刺病理检查确定,其余患者均经术后的病理检查证实。
1.2.2 治疗方法:2例胃低分化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治疗;2例膀胱癌+前列腺癌患者入院时已是晚期,放弃治疗;2例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采用姑息性化疗治疗;2例睾丸癌患者为术后20年再次并发膀胱移行细胞癌,放弃治疗;2例宫颈癌患者经根治切除术后放化疗治疗,4例肺癌患者经开放手术治疗后采取化疗继续治疗;肿瘤分期较晚的前列腺癌患者或由于年龄较大仅采取双侧睾丸切除术治疗后行药物治疗;膀胱癌患者采取开饭手术或电切术[3]治疗,治疗后采取膀胱灌注化疗治疗,剩余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
1.3 统计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regression模型分析。
42例患者全部经过病理检查,并被证实为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大约占据同时期接受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1.5%,生存率为76.2%,其中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发生于消化系统的患者10例,泌尿系统的患者18例,生殖系统患者4例,呼吸系统患者6例,其他系统患者4例。异时性患者24例,其中22例经第一癌对症治疗后生存54-145个月,2例死亡;同时性患者18例,其中10例经对症治疗后生存3.5-47个月,8例死亡。经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第一癌表现为膀胱癌的患者与第二癌表现为膀胱癌的患者之间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异时性与同时性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发癌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同时性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发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异时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密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治疗方法等因素与其预后效果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倪建华,辛军[4]等人的诊断标准和Mocrtel等的同时性和异时性诊断标准评估分析,本组研究中的42例老年膀胱相关多原发癌患者的诊断手段主要表现为术后病理检查和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
有文献报道多原发癌首发癌的多发部位主要为膀胱、喉、乳腺等,而第二癌则已肺癌居多,其次为乳腺癌、结肠癌等。谢晓冬,于茂生[5]等报道多发癌的好发部位主要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多发器官部位主要是胃、肺、大肠、前列腺、食管、膀胱等。
研究发现导致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减退、细胞DNA异位、突变、等身体功能缺陷;老年人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其喉部、口腔等病变,进而引发恶性肿瘤;尿液的理化性质变化也可能导致尿路上皮肿瘤的发生。此外放化疗和遗传因素也是导致患者发生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一项重要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老年膀胱癌相关多原发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采取手术治疗。
[1]蒋萱,王东,杨雪琴,单锦露,王阁,杨镇洲,李增鹏,杨宇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中CA125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9):607-610
[2]康元上,孙丹宁,王勤,李靖,蒙明森,孙道冬,舒勇,颜加强.膀胱癌组织中PCNA、c-erbB2、bcl-2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15(05):126-127
[3]刘红朝.RNA干扰LRIG1基因对人胶质母细胞瘤GL15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10(20):214-15
[4]倪建华,辛军,伍伯聪,辛明华,吴文峰.Livin和PTE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1,12(10):310-311
[5]谢晓冬,于茂生,伍秋生.应用多重PAP法检测膀胱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的分布和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1,14(0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