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庭
(大理州云龙县功果桥镇中心卫生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是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一般起病快,且病情进展快,一旦诊治不及时,发生临床死亡的几率较高,尤其老年患者存在相对更大临床危险性。该病病因比较复杂,一般以腹痛起病[1];及早对患者诊断并确定相关病因,同时尽快进行临床治疗,对减少临床死亡率具有显著作用。本文即以我院收治的该病患者资料为例进行临床分析,以为该病的诊治提供相应参照,具体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37-64岁,平均(52.7±3.6)岁;发病距离就诊时间在2-27h,平均(16.8±4.2)h。所有患者均于腹痛起病,并同时伴有呕吐、恶心、大汗、高热等相关症状。
1.2 临床检查和诊断:40例患者均经临床基本诊断显示发生腹膜刺激征;同时,均行腹部X线片检查,均提示患者小肠存在胀气现象,且同时存在较多数量的小液平;多数患者腹膜外的脂肪线比较模糊,少数患者脂肪线消失。另外,所有患者均行腹腔穿刺诊断,穿刺后均抽取到脓性的液体,且于高倍镜下观察均显示存在数量较多的脓细胞或者白细胞。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并同时结合病理学确诊。
1.3 治疗方法:本组40例患者中,有3例为原发性患者,均采用保守方式治疗;另有2例拒用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保守方式治疗;其余3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3.1 手术治疗方式:先对原发病进行认真处理,对出现穿孔的患者(主要包括直肠穿孔、结肠穿孔、胆囊穿孔以及十二指肠穿孔等)先进行穿孔修补,对腹腔出现污染的患者进行彻底清理,将脓性液体、坏死组织以及其他各种异物等清理干净,然后使用引流导管将腹腔内残余的液体和渗液等引流到体外,并使用碘伏或者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彻底冲洗;手术后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并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
1.3.2 保守治疗方式:纠正患者体内水、pH值以及电解质的平衡;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压、呼吸、心电图以及尿量等的严密观察或监测,对血气情况加强分析,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适当输注血浆或者全血;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和热量支持,同时,补充氨基酸,并输注适量的葡糖糖,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各种穿孔的患者需要禁食,并使用胃管将肠胃内的异物抽出,以对胃肠行减压,加快胃肠蠕动的恢复;药物主要选用抗生素积极进行抗炎治疗,本文6例保守治疗患者均使用头孢菌抗炎[2]。
1.4 观察和评价指标:(1)通过临床相关检查,对患者的临床主要相关表现分别统计,并统计患者的相关致病原因。(2)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统计分析,并按照手术治疗患者和保守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所统计数据,用X2检验所有计数资料,另外,多因素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以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
2.1 临床主要表现统计:统计情况显示,40例患者中,临床均出现腹痛症状,另外,腹泻、恶心、呕吐以及发热(38度以上)临床出现率分别为10.0%、35.0%、17.5%和20.0%;除腹痛症状外,恶心症状临床出现率相对更高,腹泻出现率相对更低(P<0.05)。见表1。
2.2 临床主要病因统计:所有患者的致病原因统计结果显示,因十二指肠穿孔致病的比率明显要高(P<0.05),占37.5%;因外伤、肠梗阻以及阑尾炎致病率均在10.0%以上,较之其他相关病因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2.3 临床治疗情况:统计显示,40例患者中,成功治愈36例,占90.0%;2例出现明显好转,占5.0%;2例死亡;占5.0%。其中,手术方式治疗的35例患者中,成功治愈33例,占94.2%,1例好转,占2.9%;1例因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亡,占2.9%。保守方式治疗的5例患者中,治愈3例,占60.0%,好转1例,占20.0%,1例因原发病死亡,占20.0%。两种治疗方式比较,手术治疗效果相对更明显(P<0.05)。
表1 临床主要表现统计
表2 临床相关病因统计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比较常见,因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一旦救治不及时,存在较高的死亡率。该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具体类型,其中以继发性患者相对更多;本文选取的40例患者中,37例为继发性患者,占92.5%;原发性患者仅占7.5%。原发性病症多为猩红热、肝硬化腹水等疾病;继发性病症的致病原因较多,各种腹部穿孔、炎症以及菌类感染等均会致病。该病一般以腹痛起病,常同时出现腹泻、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其他症状,且发热患者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上[3]。
一旦发病后,应尽快对患者进行基本诊断,并同时行腹部X线检查和腹腔穿刺等辅助诊断,以尽早确定病因,并对症进行救治。临床以手术方式治疗为主,继发性患者一般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对原发病症进行处理,对穿孔患者行穿孔修补,并彻底清理腹腔,以保证较彻底的治疗效果,手术后应注意抗感染处理,以防因严重感染发生临床意外[4]。原发病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方式治疗,通过平衡机体,给予营养支持,补充适当的热量,以及药物抗炎等方式治疗,穿孔患者需要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处理,以帮助患者胃肠蠕动尽快恢复。
以上本文研究情况显示,40例患者临床均出现腹痛症状,另外,恶心发生率35.0%,相对最高,腹泻发生率10.0%,相对最低;相关病因中,因十二指肠穿孔致病的比率明显要高,占37.5%,因外伤、肠梗阻以及阑尾炎致病率均在10.0%以上;以上相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另外,40例患者成功治愈90.0%,好转率5.0%;死亡率5.0%;手术方式治愈率94.2%,保守方式治愈率60.0%,手术治疗效果相对更明显(P<0.05)。
综上可知,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一旦患病后应及时诊断,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以利于治疗效果改善,并减少临床死亡率。
[1]王宏,冯宁.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06):511-513
[2]王瑞业.老年人急性腹膜炎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06):67
[3]李兆通.急性弥漫性腹膜炎56例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4(08):884-885
[4]蒋胜昌.15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5(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