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涌 王永梅
(贵州省赤水市人民医院内一科 贵州 赤水 56470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典型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之外的组织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可分为两种类型:黏膜无明显病变者称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NERD);有明显糜烂、溃疡等炎症者称反流性食管炎(RE)。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遇到的多数烧心症状典型病人不难判断,但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食管外症状也应该值得我们重视。在此,笔者将我院以咽喉炎为主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内科门诊共收治咽喉炎为主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1~60(平均42)岁,病程2个月~9个月,患者临床表现:咽部异物感,晨起刺激性干咳、恶心,并伴有胸骨后不适、烧心。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门诊诊为:咽喉炎。予口服抗生素、清咽利喉含片以及雾化吸入治疗疗效均不明显。胃镜检查所见:其中食管下段有纵行糜烂25例,多个浅表糜烂呈融合性病变8例,病变弥漫环周且有糜烂2例,溃疡3例,以上病例均病理活检证实慢性炎症改变,4例无食管炎表现。
1.2 诊断方法:本组胃镜下食道均可见点状及条状充血,25例患者食道可见溃疡、糜烂;所有患者均做24h食道pH监测,Demeester积分\14.86分,提示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
1.3 治疗方法:嘱患者每餐不宜过饱,睡前不宜进食,卧位头低脚高体位,适当避免服用硝酸甘油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禁烟酒,避免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及浓茶,治疗组给予莫沙比利5mg,3次/d,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疗程4~8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镜下病变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改善,镜下病变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镜下病变未改善。
显效:咽喉部症状消失;有效:咽喉部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咽喉部症状未改善。
显效12例(28.5%),有效26例(61.9%),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为90.4%。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有害物质如胆酸、胰酶等的食管反流。正常情况下食管有防御胃酸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侵袭的功能,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廓清功能及食管粘膜组织抵抗力。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1]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近来发现与GERD相关的症状日益增多,Fass[2]提出将其分三类,即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与消化道外症状。典型症状是烧心、反酸、反食;非典型症状为胸痛、上腹痛和恶心;消化道外症状包括口腔、咽喉部、肺及其他部位(如脑、心)的症状除典型烧心、反酸症状外,尚有食管外表现,如咽喉部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并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与GERD相关的咽喉部症状主要有间隙性声音嘶哑、持久咽痛、咽喉部异物感,及吞咽困难等咽喉部、声带等处炎症的表现,部分病人可仅有咽喉部不适而就诊于耳鼻咽喉科。[1]
对于GERD引起的咽喉炎在治疗上目前仍是难点,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药物治疗目前常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促胃肠动力药。促胃肠动力药的作用是增加LES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达到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目前国内较多学者推崇药物递减疗法。递减疗法指从治疗开始即用足量的质子泵抑制剂控制症状,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减量或改用H2受体阻滞(或促胃动力药),直到以最小剂量的药物达到满意控制症状的目的。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尽快控制病人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且递减疗法也有较好的效价比。[1]
慢性咽喉炎患者首先就诊的是耳鼻喉科,而临床医师也往往重视专科检查,忽略了其可能是GERD的食管外表现,故造成误诊。对于GERD食管外表现的诊断,合并RE者可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对于胃镜检查阴性的NERD患者最能协助诊断的是食管pH检测或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阳性。食管24hpH检测因其操作复杂,患者耐受性差,基层医院条件有限而不利于临床推广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可作为诊断性治疗(如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天2次,连用7天),如有明显效果,本病诊断一般可成立,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推广。
[1]杨东华 陈旻湖.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29
[2]Fass-Rvonnie,Ofman-Joshua J.Gastroes。ph89eal reflux diseaseshould we adopt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EJ].Am J Gastroenterol,2002,97:1901-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