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湿热论治68例糖尿病疗效观察

2013-08-15 00:42:36吴春娥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白豆蔻佩兰藿香

吴春娥

(三门县亭旁中心卫生院 浙江 三门 317103)

1 临床资料

本组63例糖尿病患者均属于脾胃湿热证,病例均源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男性37例,女性26例,年龄18-62(含18和62);有并发症者30例,无并发症者33例;病程以出现临床症状算起,最长三年,最短半年,反复就医均已确诊,已用西药或中药治疗,三多一少症状已控制。98%是非胰岛素依赖型。

2 诊断标准

糖尿病湿热证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2.1 主症: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脘腹胀满,口干少饮或口苦,肢体困重或乏 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并发症以高脂血症和周围神经病变为主。且无一例并发脑血管意外。

2.2 辅助检查:由于“三多一少”兼症不明显,故在了解病程上应作相关检查以助辨病,观察病程。采用WHO 1999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症状加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200mg/m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 ≥7.0mmol(126mg/m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静止血浆葡萄糖(2HPG)≥11.1mmol(200mg/ml)。

结合上述主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脾胃湿热证)。

3 治疗方法

基础方:以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藿香12g炒苍术12g茯苓15g川朴12g枳壳12g黄连6g炒山栀12g制半夏12g陈皮6g。

加减腹胀苔腻甚加佩兰12g砂仁6g白豆蔻6g以加强理气和胃,运化水湿;兼下焦湿热加 黄柏12g米仁15g牛膝12g以清利下焦湿热;兼食欲旺盛加玉竹12g石膏30g以清胃生津;兼阴虚烦热加知母12g黄柏12g地骨皮12g以养阴清热;兼淤血加丹参15g红花6g等以活血化瘀。

服法: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连服10剂为一疗程。可同时配合食疗,治疗过程中,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酌情联合胰岛素治疗,以提高疗效。

疗效标准:服药3-9个疗程后,病人症状、体症减轻、消除或控制,劳动及工作能力完全恢复正常,尿酮、尿蛋白消除外,理想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糖尿病控制的理化指标参考值

治疗结果:本组68例经3-9个疗程治疗后,病人达到理想控制23例占33.8%,较好控制31例占45.6%,一般控制9例占13.2%,控制差5例占7.4%。

典型病例:患者,男,43,囊民,已婚,因脘腹胀满,口干口苦少饮,乏力偶有恶心半年于2010年8月11日来本院门诊。自诉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不明显。查体:形体肥胖,血压正常,无视物模糊,无头痛头晕,无心悸胸闷,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瘀点瘀斑,肝脾肋下未及,无叩痛,无腹痛。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值为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mmol/l,尿糖(++++)。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诊为糖尿病(脾胃湿热证)。治以清热化湿,和胃运中。以不换金正气散加减为主方。

处方:藿香12g,佩兰12g,炒苍术12g,茯苓12g,厚朴12g,枳壳12g,黄连6g,炒山栀12g,制半夏12g,砂仁6g,白豆蔻6g,茵陈12g,陈皮6g。每天2次,每天1剂,连服10天,于同年8月22日复诊,自诉症状明显减轻,查空腹血糖为8.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4.2mmol/l,尿糖(++),尿蛋白(-),舌红,苔薄黄腻,脉略濡数,于原方去佩兰、白豆蔻、茵陈加玉竹12g继服10剂,每天2次,2天一剂。于2010年9月15日来门诊随访,自诉症状完全消失;查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0mmol/l,尿糖(-),舌象、脉象都恢复正常,达到理想控制标准。

体会:目前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由于该病病程漫长,并发症多,不易根治和西药治疗副作用多的特点,患者乐于选择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消渴病范畴,基本病机是阴虚内热。但在临床中不全如此,更多见到的是湿热之证。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又喜食肥甘厚味,致使湿热内生,尤及浙东南地处海边气候湿热多雨,故湿热证候尤为多见,在辨证分析上,凡糖尿病兼有脘腹胀满,口干少饮,或口苦,.肢体困重或乏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者均属于脾胃湿热型,引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清热化湿,和胃运中。主方苍术性温,燥湿运脾,既能燥内湿,又能祛除表湿;厚朴苦温芳香,苦温可以燥湿,芳香能化湿,苍术合厚朴,燥湿运脾功效倍增,共为君药。藿香性温发散,既可祛外在的风寒湿邪,又有化湿和中的作用;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茯苓淡渗利湿,健脾三者相合,具有解表化湿,和胃止呕,健脾之效,共为臣药。枳壳、陈皮疏理气机,理气化湿;炒山枝、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四者相合共为佐使。诸药相伍,共凑燥湿运脾,和胃化湿,兼以清热之功,用于糖尿病湿热阻滞中焦之证。如湿热已控制,去掉藿香、佩兰等,减原方制量防过燥伤阴,并随证加减加用健脾和胃之品,方可久服。在治疗过程中,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则可酌情联合胰岛素治疗,以提高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门诊随访

[1]周仲.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27-432

[2]彭万年.消渴病湿热证治探讨。新中医,1998,30(12):3

猜你喜欢
白豆蔻佩兰藿香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11-25 13:49:39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6
广藿香和土藿香不一样
豆蔻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白豆蔻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调味品(2020年9期)2020-09-17 03:01:26
不同干燥方法对佩兰挥发油质量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14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02
酒后难受,煎砂仁白豆蔻
益寿宝典(2018年4期)2018-01-26 14:22:40
湛江文学(2017年8期)2017-11-14 07:29:22
豆蔻:温养脏腑,祛除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