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丽芬 戴 锦 潘玲丽
(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儿科 浙江 台州 318050)
在新生儿病房中,为了及时了解新生儿的呼吸功能、酸碱平衡、电解质及血氧饱和度等,使患儿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检验是非常必要及普遍的,因此桡动脉穿刺采血更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护理技术工作。桡动脉为肱动脉的终支之一,在桡骨颈高度分出。于起点不远处发出桡侧返动脉,经外上髁前面上行,参与肘关节动脉网的组成。本干先行于肱桡肌深面,后经肱桡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在该处位置浅表,可以摸到脉搏,桡动脉的下段在桡骨茎突尖端处斜过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转至腕骨外侧缘,沿舟骨和大多角骨背面下行至手背。桡动脉在桡腕关节稍上方发出掌浅支入手掌与尺动脉末支吻合构成掌浅弓。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采用1ml或5ml注射器直针头采血,往往成功率低。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科应用5.5号一次性头皮针连接去除针头的5ml或1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采血,提高了采血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院新生儿病房从刚出生至28天以内100例,需采血的患儿,均使用手指按压法结合目测法采血。
1.2 定位方法:小儿上肢外展至床边,腕关节下垫一小软枕,手心朝上,以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首先用目测法定位:腕中纹(第2 道腕横纹)桡侧l/4处,约为中线与外侧的1/2处为穿刺点,穿刺方向由远心端向近心端,与前臂内侧中线(可见一浅沟)平行[1]。再用手指按压法定位:用左于拇指指腹在穿刺部位垂直向下按压,另外四指在腕部下面,按压力度以局部皮肤变苍白为宜,按压时间为5s,如此反复2-3 次,桡动脉就会逐渐充盈显露,呈现出一条笔直接近皮肤颜色的血管,显露时间为10-15s[2],一旦发现有鲜红血脉冲式流出并伴有波动感,证明桡动脉穿刺成功。当血液流至一次性头皮针末端接头时接肝素化一次性注射器,并防止气泡混入血液,抽出约1ml血量,拔出针头,告知家属压迫穿刺点约5分钟,并立刻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送检。
2.1 用物:5号半一次性头皮针、棉签、碘伏、肝素化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橡胶塞。
2.2 心理准备:采血前要做好家属的心理准备,讲明采血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合作,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减轻疼痛。
2.3 理论准备:护士要熟练掌握桡动脉的解剖位置,能够准确找到穿刺点。准备好用物,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消毒皮肤。穿刺点按压要符合规定时间,以免渗血,采完血后及时送检,采血后的拔针按压方法动作要迅速,用棉签按压时采取直压法,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按压,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沿血管方向同时按压皮肤及血管,这样可以防止损伤血管壁[3]。桡动脉采血后即用准备好的10cm 透明胶布压住棉球绕新生儿手腕一圈余按压,利用胶布的弹性自动按压,术者可及时处理血标本,血标本处理后,观察患儿手指血运情况及止血情况,止血后及时放松按压。这样既可避免血标本凝固又可保证按压效果,整个过程可由一人操作完成,减少了人力消耗。
本组100例病例一次穿刺成功率在90%以上,再次穿刺均取得成功,采集的血标本均符合要求。
在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伴,采用其他方法采血多需两个人协作,一人按压一人处理血标本,桡动脉采血后即用准备好的10cm 透明胶布压住棉球绕新生儿手腕一圈余按压,利用胶布的弹性自动按压,术者可及时处理血标本,血标本处理后,观察患儿手指血运情况及止血情况,止血后及时放松按压。这样既可避免血标本凝固又可保证按压效果,整个过程可由一人操作完成,减少了人力消耗。
桡动脉在前臂下段,只覆以皮肤和筋膜,较表浅,容易触摸,搏动明显,操作简便,穿刺安全,对局部组织损伤少,患儿痛苦小,渗血机会少,不影响穿刺肢体功能,桡动脉穿刺成功后易固定,可更换注射器,且出血量大,一次穿刺采血就可达所需较大血量的要求,减少穿刺次数,从而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用5.5 号头皮针锐利、壁薄,斜面短,对血管组织损伤小,易修复,1次穿刺成功率高,不易发生血肿淤斑;且其进针方法同普通静脉穿刺,带针翼,持针稳定性好,可灵活调整进针角度,针头易固定,采血后不易形成血肿及淤斑现象。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注意无菌操作,进针处皮肤消毒范围要大,一般用消毒液消毒2遍,待消毒液干后方可穿刺,防止桡动脉炎的发生,影响肢体功能及再次穿刺的效果。桡动脉穿刺可单人操作,避免股动脉、股静脉穿刺需两人操作,防止大动脉或大静脉穿刺可能出现的大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抢救危重患儿时,外周血管穿刺采血难度大,选择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为诊断、治疗提供快速依据,可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应用一次性头皮针行小儿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标本具有安全、简便、受患儿哭闹影响少等优点,且易操作成功,是小儿血标本采集的理想方法。
[1] 黄华梅.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9(9)
[2] 扬松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10
[3] 梁洁贞,陈超红,陈志忠,等.静脉采血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