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分析

2013-08-15 00:44:10黄文海伍硕允林志潮
当代医学 2013年31期
关键词:纵膈肌无力瘤体

黄文海 伍硕允 林志潮

纵膈肿瘤以良性为主[1]。通常无明显症状,随体积增大可出现周围组织压迫性病理反应,如胸闷、疼痛或呼吸困难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纵膈肿瘤以畸胎瘤最为多见[2];此外,尚有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神经源性瘤以及食管、支气管囊肿等。除恶性淋巴瘤外,多数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电视胸腔镜在临床得以普及,研究表明,多数纵膈肿瘤体积较小,可操作范围广阔,在内镜辅助下行微创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3]。对2009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83例良性纵膈肿瘤患者行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9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83例纵膈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28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4.3±11.6)岁。肿瘤类型:畸胎瘤13例(15.7%);胸腺瘤23例(27.7%),伴10例并发重症肌无力;神经源性肿瘤27例(32.5%);食管、支气管囊肿各10例(各12.0%);其中恶性病变4例(均为恶性胸腺瘤),其余均为良性病变。瘤体体积:最大瘤体6.5cm×5cm×5cm,最小瘤体1.5cm×3cm×2cm。

1.2 诊断与鉴别 胸部CT扫描不仅可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而且可进一步确定肿瘤性质以及与周围大血管、心脏的关系。此外,应注意肿瘤的良、恶性鉴别;CT影像下良性肿瘤边缘清晰可见,质地均匀;而恶性肿瘤一般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边缘模糊,常累及周围组织,出现分叶或结节[3]。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避免误诊,可于术前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明确病理诊断,然而该方法对患者具有一定的损伤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操作流程 ⑴患者全麻,取侧卧位,以患侧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做约为1.5cm切口,置入胸腔镜。⑵胸腔镜下观察内部病灶,进行定位及定性,明确肿瘤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以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⑶病灶明确后,根据瘤体位置另做两个操作切口,分别作为主操作口和副操作口,使其与胸腔镜置入口呈三角结构,并放置操作套管。当肿瘤位置高时,选择高位进路,低位时,则选低位肋间。原则上,胸腔镜比肿瘤所处位置高或略低1~2个肋间。⑷以电凝切开纵隔胸膜,钝性剥离瘤体,术中电凝止血,谨慎操作,无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⑸较大瘤体应先行减压处理,视野显露后,再行切除;另外,较大瘤体的切除易发生出血量增多情况,影响手术视野,而频繁使用电凝易诱发血管、神经过度灼伤,可借助钛夹辅助止血。

1.3.2 恶性肿瘤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其肿瘤形状不规则而且累及周围组织及血管。因此,肿瘤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除手术治疗外,恶性肿瘤还需要放疗、化疗、以及中药结合治疗。

1.3.3 术后处理 各患者在术后短期应用止血类药物,以减少术后出血量;此外,指导患者加强咳嗽排痰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促进肺复张。部分患者会在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如重症肌无力危象(伴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呼吸衰竭,肺水肿、肺不张及切口感染等,应加强术后监护,采取积极对症治疗。肿瘤较大者,在手术后易出现肺不张或呼吸衰竭现象,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应立即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气管切开,加强气道护理,并应用药物支持治疗;对于术后肺部感染者,根据痰细菌培养采用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对于肺水肿患者,则静脉滴注或口服利尿药物。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71.4±22.3)min,术中出血量(88.4±32.7)mL,留置引流管时间(2.82±1.44)d,术后住院时间(7.21±1.83)d。

2.2 并发症 术后共出现并发症4例(4.82%),其中重症肌无力危象2例(2.41%),肺不张1例(1.20%),切口感染1例(1.20%),经短期呼吸支持、强心、利尿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缓解或控制。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胸腔镜辅助下以微创外科术治疗纵膈肿瘤,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等显著优势。分析与纵膈肿瘤的生理解剖结构及血管分布密切相关:⑴瘤体多位于脊柱旁,瘤体偏小,解剖结构简单,胸腔镜下,可获得良好视野;⑵周边无复杂血管,可操作范围和可操作空间较大;⑶质地坚硬,易于钝性分离。

对于胸腔镜手术,需把握以下几点:⑴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本组病例共出现4例并发症,其中重症肌无力危象2例,肺不张1例,切口感染1例。除手术操作方面的原因外,胸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与患者自身体质密切相关,对于有基础合并症患者,应谨慎考虑;另外,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可采取开胸根治术。⑵部分肿瘤与大血管关联紧密,在肿瘤切除过程中极易造成出血现象。因此,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应进行CT常规检查,明确病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分离时仔细辨别。⑶保持良好的视野。对于大肿瘤,可先进行部分切除[5];囊性病灶,先行减压,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忌盲目使用血管钳牵挂,以避免损伤静脉。⑷对于胸主动脉旁肿瘤,应考虑胸主动脉瘤的可能。胸主动脉瘤瘤体内形成血栓时,也可能穿刺抽不到血液,极易误诊;因此,不能完全否定胸主动脉瘤时,行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病情。⑸纵膈肿瘤术后处理得当,也是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条件。肿瘤患者术后耐受力较差,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此时,除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体征外,尚需根据个体情况积极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以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良性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尚需注意的是,胸腔镜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且需要较高的技能,需做好术前诊断及筛查工作,术中谨慎操作,并积极进行并发症防治。

[1]何宇杰,于大利,刘阳,等.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23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5):141-143.

[2]刘风金,刘红新.复杂纵膈肿瘤的外科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6):2487-2488.

[3]欧阳征,冉鹏,彭勇.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599-3600.

[4]李伟民.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5):43.

[5]彭云武.纵膈脉管瘤1例[J].现代肿瘤学,2012,20(7):1458-1459.

猜你喜欢
纵膈肌无力瘤体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体直径及体积变化的随访研究
广州医药(2023年9期)2023-10-24 02:47:54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以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肺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现代医院(2018年8期)2018-09-10 07:49:56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放疗临床靶区勾画设计的相关性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