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

2013-08-15 00:43:29赵永昌
电子测试 2013年17期
关键词:配电配电网供电

赵永昌

(河南省平顶山市华辰供电有限公司 467021)

0 引言

配电网作为电力分配和输送的最后环节,直接影响着电能输送的质量、电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电的可靠性,笔者从配电网自动化现状入手,简要分析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配电网自动化的现状

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极为庞大、复杂的、综合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包括了电力企业和配电系统中的全部数据功能和控制。在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是电力市场和经济建设的必然结果,由于长期以来电网建设未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导致了财政部门资金短缺,设备技术性能得不到完善,事故频繁发生,已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配电网改造可顺利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由于早期的县级电网已经基本形成,只能在原有配电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难度大,要力争达到高自动化的目的,应做好统筹规划,从装备上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因此,城市配电网电力装备的基本要求是:技术上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配电网系统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通讯等设备对供配电进行现代化管理,在保证成本足够低的条件下,满足用户的要求。目前,配电系统采用分层式结构,相互建立良好的信息联系和交换,达到最优化的配电管理。

配电自动化系统由4个系统构成:(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自动装置和计算机系统为基础,采用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技术,达到变电站的操作、测量和控制机械化。它可对数据进行搜集和处理,对开关和闭锁进行自动控制,在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配电管理系统,以相关设备为基础,采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等技术,对配电网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它可以搜集数据,对电力用户进行管理控制,监控配电网的运行情况。(3)用户自动化系统,以一定的经济技术和措施为基础,对需求方发电、用电和负荷进行管理。电力供需双方间存在电力买卖和合作的关系,二者根据自身利益达到双赢。(4)馈线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状态进行监测,进行远方和就地控制,转移负荷和隔离故障,进而检测和控制馈电线路,对馈电线路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和隔离。

3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

3.1 逐步完善的原则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较为复杂,具备较完善的多路电源的配电网点,主要以配电网规划、设备的选择和城市建设工程为主,内容丰富,技术性较强。对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应实行分期、分阶段进行。(1)初级阶段,建立电压的控制系统,为变电站的出线以自动重合闸作保护。(2)增添通信和控制设备,协调配合负荷工作,实现各分支线自动配电开关的控制。(3)建设通讯系统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各点信息进行传送,实现微机控制和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进而完善配电网自动化

3.2 适用性原则

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设施还不完善,因而不能依照发达省份的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我们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应城乡经济的发展条件,来解决配电网的实际问题和供电的可靠性,符合用户的要求,做到资金的最优化,使资金有效的投入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

随着电网建设改造的不断进行,配电网在设备容量和线路长度上不断发展,配电网应能适应电网的不断发展,不断实现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过度。采用定时限保护的方式,对电流阶梯和时间阶梯重合,使上下级的保护配合更为方便、协调。对于反时限保护而言,由于设备产品实际保护性能有差异,导致了上下级保护的配合不协调、不方便。

3.3 电流控制的原则

自动配电开关有合闸延时的时间,由于故障时,线路并联组数较多,而最末级完成的时间达几十分钟,导致故障判断时间明显小于合闸时间,影响供电的连续性。再者,由于重合断路器有合分操作和瞬时性故障时自动重合,使得配电开关频率增大,导致设备可靠性降低,影响配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4 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

配电网自动化通过计算机和网路技术,以实时方式就地或远方对配电网进行数据收集、控制和调节,保证配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电能的损耗,提高供电的可靠性。(1)通过配电网系统监测功能,可有效的对计量表进行测量,及时的发现用户计量表的故障,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对窃电行为进行制止,避免用电量的损失。配电网系统应具备完善的、能识别故障电流的和满足室外环境的故障控制器,对断路器进行远方操作控制。(2)通过系统的监测功能,可及时对线路线损情况进行计算,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电量和功率的控制,可促进电费的回收;主站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和扩充性的功能,完善主站软件功能,加大对硬件的处理力度。(3)通过实时配电网自动化的监测系统,可对每条线路上的负荷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5 通信

通信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子站之间、子站对现场终端、主站对现场终端和现场终端组成通信,它可以实现配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对主站下发指令,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由于通信区域不同、条件不同、通讯方案也不同,因此在配电网自动化实施中会有一定的难度,目前,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设备不完善,一般采用混合通信的方案。

6 配电网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控制端主站功能不匹配:目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设备不完善,技术不先进,缺乏设计理念,在进行设备选择时缺乏长远眼光,盲目求新,过于追求现代化,导致出现设备新旧交叉的问题,忽略了基础的建设,缺少具体的系统结构,无法体现整体的效果。原因是电力系统存在不匹配不协调的控制端与主站的通信通道堵塞,把现代化配电装置与陈旧的配电网结合,无法发挥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2)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我省配电自动化还处于初步阶段,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配电网自动化、可靠性、故障抢修等系统功能不完善,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不高,投资较大,导致了配电网信息孤岛的存在。与此同时,自动化设备数据平台和设备分类及设备台账平台不统一,缺乏明确的规范性,无明确的设计方向,阻碍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3)在配电网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单位应结合当地配电网发展的实际情况,拟定详细施工方案,完善配电网设备设施,进行综合考虑,和供电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相互协调。

(4)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站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频率要比输电网自动化系统高的多,因此要求站端设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在户外环境进行配电线路设备的实施中,加大了开关和配电终端设备的要求,应考虑到雷电、腐蚀、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筛选。

(5)配电终端设备的电源可进行开关的控制,正常情况下从线路中取得,后备电源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线路失电后,供电的正常运行。在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后,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为供电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改变了配电网传统的运行管理方式,对运行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6)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进行就地和远方的控制,采用智能型负荷开关、断路器和各自动化开关的与远方通讯能力,接受远方的监控,及时对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切除,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调度可积极参与网络优化调整和非正常方式下的集中控制。

7 改进的措施

(1)县级供电企业必须在电网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县级配电网自动化规划实施方案,注重长远利益,统筹安排,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

(2)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应重视关键技术,加强对远方的监测控制,在研究信息一体化的同时,满足电力二次系统网络安全框架的顺利进行。加强突破远方通信的关键技术,降低通信误码率,提升通讯速度。

(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以科技技术为支撑,积极开发先进软件,采用微机控制软件系统的管理。我国目前配电网自动化虽然实现了配电仿真模拟功能,但离发达国家的高级配电自动化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完善和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和模式,实现对新型电力设备的运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8 总结语

由于目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尚存在问题,因此,加大投资力度,制定相应技术措施,完善电力设备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需要各电力部门积极展开配电网自动化的产品研究,还需加大力度,依靠先进的科学技能,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的升级改造,符合电力发展的要求,进而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长久发展。

[1]何伟鹏,浅谈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天地,2011.2.

[2]夏书军 .程志武等,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3]陈晓峰,配电网自动化的现状与分析[J].北方环境,2011.1.

[4]杨紫明,赵忠伟,吴剑男.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1(9): 67-69.

[5]刘健,张志华,张小庆,等.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

[6]焦邵华,电网智能保护新技术的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4

猜你喜欢
配电配电网供电
战洪魔保供电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0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电测与仪表(2016年5期)2016-04-22 01:14:14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24
2050年澳大利亚或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风能(2015年5期)2015-02-27 10:14:47
2050年法国或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风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2
基于CIM的配电网线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