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芳芳 陈才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桂林541001
胜任力本位教育是指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实施就是一个核心胜任力的界定、教学和评价的过程[1]。护理采用胜任力本位教育最早由del Bueno于1978年倡导[2]。2004年美国护理联盟呼吁护理教育改革应具有创新性,提出"胜任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CBE)"可能为护理教育的第四代范式[3]。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是一种以护理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整体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4]。现将我们积极实践和构建的基于护理胜任力教育的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介绍如下。
明确护理胜任力内涵:胜任力是指一个组织中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5]。胜任力可分为基本胜任力和核心胜任力[6]。其中,最能体现专业本质特征的是基本胜任力,它是指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即从业能力。护理专业的基本胜任力主要包括各种护理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成长、管理协作能力等;核心胜任力是实现职业工作目标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它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使劳动者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化,顺利进行职业活动,具有普
遍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的特点[7]。普遍性是指这种能力是职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可迁移性是指这种能力的获得会促使另一种能力的获得;工具性是指这种能力是实用的、与职业密切联系的,它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当劳动者面对复杂的实际情况时,能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和迁移知识的基本能力。护理核心胜任力主要包括评估和干预、沟通、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领导、教学、知识综合等8项能力[8]。
确立以护理胜任力达成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 :护理人才培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关爱护理对象,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保健医学的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护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沟通技巧与他人有效沟通、管理、协作,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并能灵活运用;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专业持续成长能力,能运用护理程序提供整体护理,实现维护、恢复、保持和促进护理对象健康的工作目的。
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对护理人才专业价值观、整体护理理念、实践能力、人文礼仪修养、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并将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实施"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专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将来发展方向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在课程设置上遵循注重整体、强化能力、突出人文、理论与实践相渗透贯通的总原则。精减基础课程、强化人文、心理课程、增加专业和实践课程、突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增设体现个性化、拓展性发展的选修课程等,并将专业思想、专业情感培养贯穿学习全过程。
采用护理胜任力教学模式:制定护理胜任力培养教学目标。课堂及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要以学生护理胜任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描述目标应与具体护理胜任力及其相应的技能、态度、情感要求相一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改变传统以教师"一言堂"式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CBL)、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式、汇报式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以学习主导和组织者的角色做好学习引导,并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和亲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知识分析、综合应用能力。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开放、个性化的互动式学习环境。在各主干课程开发和建立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学习环境,提供各课程课件、自测题、病例资料、相关学习资料和网站,并将主要护理技能以图片、文字说明、视频等形式展现,便于学生根据个人需要反复学习和观看,帮助对课堂学习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并通过自测题、病例分析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设立师生网络互动,学生可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在线向老师咨询,及时得到解答,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建立校内-校外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早接触护理、多接触护理、反复接触护理的教学模式[9]。校内建立护理实践教学中心,配备有高级仿真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及各种现代化护理训练模型、多媒体等设备,通过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和设计临床综合案例,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模拟临床情景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化、智能化的虚拟临床环境,搭建了早期进入临床的桥梁,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差距。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成功后的成效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评估和干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管理及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课后、双休日全面开放实验室,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实验室管理,在强化技能的同时培养了管理能力。
校外建立长期稳固的后期实践教学基地和服务社区,在教学全过程,即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始终。低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到医院、社区服务站见习和进行力所能及的义工服务,以逐步了解护理工作内涵;对已接触临床课的学生则安排每天早晨和双休日及课余时间到医院进行晨间护理和导诊工作,以进一步了解护理工作制度及职责、各项操作技术、疾病观察、健康教育等,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实践能力,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了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建立合理的护理胜任力评价体系:护理胜任力评价目的是评价学生护理胜任力提高程度,也就是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我们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护理胜任力评价体系,通过口试、笔试、论文报告、以及利用ECS进行模拟临床情景综合技能考核等各种形式,使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角色扮演考核时还结合学生自评、"患者"评价等,使评价内容更全面、系统、客观和科学,不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核学生的评估和干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并且注重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老师和学生,以便纠正教与学的偏差,促进更好的开展教与学。
1 Foss GF,Janken JK,Langford DR.Patton MMUsing professional specialty competencies to guide course development[J].Th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4,43(8):368-375.
2 Bueno D.Implementing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J].Supervise Nurse,1979,10(2):48-52.
3 Anonymous.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A call to reform[J].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 ,2004,25(1):47.
4 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5 Foss GF,Janken JK,Langford DR,et al.Using professional specialty competencies to guide cours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4,43(8):368 -375.
6 曹梅娟,姜安丽.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36-538.
7 赵戎蓉,吴瑛.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47 -249.
8 Lenburg C.The Framework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COPA)Model[J].Online Journal of Issues in Nursing,1999,30(9):2.
9 洪芳芳,杨丽莎,张萍萍,等.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在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