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军 唐小艳 黄利冲 何荣明 焦志全 朱玉莲 王玲广
广元湘康医院麻醉科 四川广元 628000
本文主要观察0.447%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肢、手外手术的成人患者200例,随机分成4组。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组和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组,每组50例。年龄18-65岁,体重42-85kg。四组手术为肱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手、前臂开放闭合性损伤,手指离断、毁损伤,皮肤肌腱挫、离断伤等外伤手术。4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情、手术时间等相似(P>0.05),无明显可比性。
麻醉方法: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后。入室后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鼻导管吸氧3L/分,全程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相对平稳后,所有患者均采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向内向下向后进行穿刺阻滞(易于暴露),用7#头皮针接利多卡因注射器定位消毒穿刺,获得异感或无异感(定位准确,深度1.5-2.5cm)后,回抽无血和脑脊液和与患者对话。A、C组缓慢注射1%利多卡因10ml,换接0.447%罗哌或0.375%布比20ml;穿刺有异感结束推药。推药时压迫穿刺点上部肌间沟,促使药液向下扩散,使尺神经阻滞尽可完善。无异感继续推1%利多卡因10ml,共计30-40ml;B、D组同样穿刺后注入2%利多卡因20ml+0.984%罗哌或0.75%布比10ml;共计30ml。4组均观察5min,阻滞不全或无效加强化,或改腋路神经阻滞、尺神经沟阻滞或全麻。
各组起效时间完善阻滞情况以及无效改麻醉方法,时间,药物中毒反应,见表1和表2。
本研究结果显示,4组病人的臂丛神经阻滞潜伏期均较短,罗哌卡因组为6-18分钟,布比卡因组为5-20分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估计为起效快的利多卡因作用所致[1];0.447%罗哌卡因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时间均较长,且A组明显优于B,C,D组。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优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有运动与感觉分离作用,在低浓度时这种效果更明显,可使患者很好的配合外科大夫完成手术[2]。本研究显示,0.447%罗哌卡因20ml与1%利多卡因20ml联合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的应用。
表1 起效时间完善阻滞不全无效(例)
表2 无效改麻醉方法,时间,药物中毒反应(例)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王进,张茂碧.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妇产科手术的临床观察.四川医学,2007(8):90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