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英
(平顶山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以网络为突出特征的信息化进程,是人类历史的一次深刻变革,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意识形态,对整个社会结构、形态及经济活动等都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最快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是社会“网络化”的前沿,网络信息教育网络对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作用日益扩大。高校数字图书馆借助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将文献信息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技术贮存、跨域对数据信息的发布、传递,让学生有效访问和查询等,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工具。所以,利用高校图书馆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将成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网络道德是指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调节网民与网民、网民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也称这“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道德教育就是施教者根据特定的社会道德准则与要求,对受教育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一个活动。网络道德教育是施教者根据特定的社会网络道德规范对网络主体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网络主体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
图书馆网络道德教育就是利用数字化的图书信息资源和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建立图书馆网络道德教育课堂、虚拟社区、聊天室、咨询答疑平台等,帮助读者通过图书馆在线阅读、咨疑、学习交流,提高道德水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树立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规范他们行为的施教影响活动。
目前,受网络生活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行为道德失范。一是表现在内在心理上的失范。少数大学生出于对网络技术敬畏,对许多运用网络上的不道德行为采取了宽容、理解,甚至模仿,否认道德存在的普遍性、道德标准的统一性和确定性,将个人视为自己道德行为的唯一判断者,逐渐陷入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深渊,甚至出现道德观念混乱,或价值观多元化的倾向。二是表现外在行为上的失范。主要体现在在行为上的越轨现象,传播色情和黄色信息。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三成的青年浏览过色情网站,估计实际情形要高于该数字。制造和传播病毒,破坏他人电脑系统的资源和重要信息,如著名的CIH病毒就是台湾一名大学生的玩笑之举,曾造成全球60多万台电脑失灵,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充当“黑客”,据统计,在国际互联网上肆虐的黑客中,70%左右是14—24岁的青少年学生”。恶意攻击他人,有些大学生为了某种目的,好玩或报复,在网上发布虚假、有害信息,或表过激言论,散布人身攻击性语言,进行谩骂、诬蔑、诽谤,对他人造成伤害等。破译、侵犯、盗窃别人隐私,利用他人的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等肆意地对个人资料进行多方传播,揭人隐私,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等。侵犯知识产权,有些高校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去移植、复制他人的软件、文章,对老师布置的小论文、小论题,往往是在网上“搜索、复制、剪贴”,抄袭或购买网上论文,弄虚作假,盗窃技术情报,篡改数据资源。网恋,在网上谈情说爱,寻求刺激和新鲜感,甚者搞一夜情,理智消解,责任淡化,道德丧失,走向堕落,滑入犯罪泥坑。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加强高校图书馆网络道德教育课堂建设,利用高校图书馆网络道德教育平台,帮助大学生通过图书馆在线阅读、咨疑、学习交流,来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养成自己良好的道德习惯,框正自己的行为规范,势在必行。
环境对道德的形成和实现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能够有效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而龌浊环境倒滋生人们的邪念,导致道德沦殇。网络是一个的开放世界,信息来源庞杂,有积极健康、科学文明的信息,也有虚假的、消极颓废的、低级下流的、不法的信息,鱼目混珠,网络环境污染严重。这些不良信息的存在,将严重地干扰着大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内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此,高校图书馆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加大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建设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数字化图书资源信息库,保证图书馆网络环境的净化,为大学提供丰富的内容、生动活泼的、专业的、科学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益信息流,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必然引起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和变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学生价值观的选择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把网络健康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信息。高校数字图书馆要针对同学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多开辟一些积极向上的健康信息资源,如专业知识、思想教育、意识形态、情感生活、心理咨询等,以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远离不良信息,避免道德失范。
网络道德是信息素养的灵魂,信息素养的高低、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环境的好坏。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变化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本领。数字图书馆是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引导读者提出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而,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健康网络信息资源传播来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修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准则,实现信息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控制。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课堂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内容,邀请专家、名师举办网上图书馆道德教育论坛、讲座等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先进性与危害性,正确处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 文明与不文明的关系,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数字图书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的管理,并通过技术、行政、 法律等手段,对传输的数字资源进行监控,及时消除错误的、消极的或反动的信息。要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规范网络传输的运作,加强对链接网页的审查,阻止低级的、庸俗的、有害的等不良信息进入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传输平台,真正建立起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把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的主旋律唱到德育教育上,以丰富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和教育学生,引导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德育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免疫力。
总之,网络道德教育是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信息平台需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软件,把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富有青春气息和教育意义的图书资源信息软件用到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上,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使大学生在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上真正受到良好的道德影晌,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
[1]张冠梓互联网:当代中国青年的“双刃剑”[J].中国青年研究,2001.6.23-25
[2]戚万学.道德教育新视野[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12-13
[3]曹劲松.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2.2.63-65.
[4]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N].光明日报,2005-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