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寿
江苏省扬中市八桥中心卫生院 212219
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篇",《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云:"妇女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云:"女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细读仲景原文,两条均以妇人腹痛为主证,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茯苓、泽泻、川芎、白术组成,其中当归、芍药、川芎为血分药,有和血舒肝的功用,茯苓、泽泻、白术为气分药,有健脾除湿的功能。全方共奏养血活血,健脾利水的功效。笔者运用此方与时方或经方相合,临床颇有心得,今择验案三则如下,以飨同道。
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治盆腔炎案:患者,女,32岁,教师。2012年4月22日初诊。3天前患者突发左下腹疼痛,发热恶寒,最高体温38.3℃,乏力感,伴小腹下坠,大便时痛甚,腰隐痛,黄带较多,气味较重,纳食差,查血常规:WBC10.4×109/L,N 85%,腹部彩超示:盆腔积液35mm×28mm,诊断为盆腔炎,盆腔积液,西医予抗炎治疗3天未见明显改善,随来我处就诊,刻下:左下腹部疼痛明显,伴小腹下坠,腰隐痛,黄带多,气味较重,纳食差,低热(37.8℃),恶寒不显,大便时溏,小便稍黄,夜寐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气血不和,湿热下注,拟用和血行气,健脾利水、清热利湿之法,疏方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茯苓20g,苍白术各10g,泽兰泻各10g,川芎10g,香附10g,生薏苡仁 15g,怀牛膝 15g,车前子 10g,黄柏 6g。嘱服7剂。
二诊,4月29日。服前方7剂后,腹痛明显缓解,黄带减少,气味减未除,大便溏,脉舌同前。药已对症,仍拟前方出入,上方加延胡索10g,仙鹤草30g,嘱服10剂。日1剂。
三诊:5月11日。诉服上方5剂后,腹痛消失,大便转实,患者喜出望外,出去剧烈运动,当晚腹痛又作,腰部隐痛不适,伴小腹下坠,服用10剂后,小腹疼痛缓解,唯腰痛未除,今加续断10g,桑寄生15g,狗脊10g,14剂,水煎服。后随诊诉下腹部疼痛未作,诸证皆除,3个月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为育龄期女性,平素气血不畅,酿成气血水瘀滞瘀积,以腹痛为主要主诉,结合其舌脉及辅助检查,辨证以气血不和,湿热下注为主要病机,故拟调和气血,健脾清热利湿为大法,方选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加减,《金匮要略》云:"妇人诸腹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用当归芍药散调和气血,健脾利水,方用四妙散清热利湿,用泽兰、车前子增强利水渗湿之效,用香附加强行气和血之功,二诊见腹痛缓解,黄带减少,气味稍减轻,药证合拍,续服以巩固疗效,加延胡索增强止痛之效,加仙鹤草增强止泻之能,三诊症状又见好转,患者由于剧烈运动后又出现腹痛、腰痛、小腹下坠感等症状,考虑湿热未清,余邪作祟,仍以调和气血、健脾清热利湿之法,加续断、桑寄生、狗脊增强益肾之功,续服而收功,本例用当归芍药散为基本方,随证加行气活血药,加利湿药,加滋养肝肾药,受到满意效果,但必须指出,由于本病易治易效,易反易复,故临床痊愈之后,必须巩固治疗,方可痊愈。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痛经案:患者,女,18岁,学生。2012年6月17日初诊。因下腹部周期性疼痛来诊,患者诉下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疼痛,伴小腹下坠感,与经期有一定关系,每次月经来潮时即出现下腹部疼痛,平素月经周期延长,色暗红,稍有血凝块,纳食正常,舌红苔薄,脉弦紧,辨证为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拟养血和血,活血化瘀之法,投以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当归 10g,赤芍 10g,白芍 25g,川芎 10g,茯苓 20g,白术 10g,泽泻10g,甘草6g,桂枝10g丹皮10g桃仁10g,益母草10g,延胡索10g。嘱服7剂。
二诊,6月26日。服前方7剂后,腹痛较前缓解,仍未除,近期考试压力较大,夜寐不安,仍拟前法,加香附10g、郁金10g、合欢皮10g疏肝解郁安眠,嘱服10剂。日1剂。
三诊:7月10日。诉6月29来月经,经期第1天腹痛较甚,下血凝块少许,后经期间腹痛明显缓解,夜寐安和,方药对证,仍拟前方加减,改白芍为30g,加百合30g。10剂,嘱患者腹部保暖、忌食生冷瓜果,告知以后经前1周来诊1次。
按:本例患者年轻女性,以腹痛为主要主诉,且与经期有一定关系,诊断为痛经可也,此女子平素易生气恼怒,肝气不疏,气血失和,久之血瘀,故辨证为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故拟调和气血,活血化瘀为大法,方选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用当归芍药散调和气血,健脾利水,方用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二方紧扣病机,药用白芍敛养肝血,合炙甘草为芍药甘草汤增强缓急止痛之效,当归助芍药补养肝血,川芎行血中滞气,三药共以调肝,使肝气疏,药用白术、茯苓健脾以除湿,药用桂枝配芍药通调血脉,药用丹皮、桃仁活血化瘀,辅以益母草以调经、延胡索以止痛。二诊见腹痛较前缓解,出现夜寐不安,追问病史为压力大所致,故仍拟前法,加解郁合欢汤以疏肝解郁安神,服用10剂后,症状好转,下血凝块少许,血瘀病理因素已除,故腹痛明显好转,三诊患者腹痛又减,倍芍药量增加缓急止痛之效,辅以百合以增养心安神之功,并告知患者腹部保暖、忌食生冷瓜果,效果显著。
当归芍药散合小柴胡汤治胃下垂案:患者,女,35岁。2012年4月20日初诊,因胃脘痞胀间作3年余就诊,诉胃脘痞胀常作,食后尤甚,纳差,得嗳则舒,近1个月来症状尤著,自觉胸咽不适感,两胁胀满,晨起有恶心感,自觉心烦,不能控制,查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示胃下垂,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5cm,后服中、西药多种,效果不佳,后自服补中益气丸,胃脘痞胀较前加重,观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辨证为肝失疏泄,脾失升清,发为胃下,故拟疏肝调脾之法,拟当归芍药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当归 10g,白芍 15g,川芎 10g,茯苓 15g,白术 10g,泽泻 10g,柴胡10g,黄芩 10g,苏梗 10g,姜半夏 10g,陈皮 10g,香橼皮 10g,党参10g,大枣 12g,炙升麻 6g,14 剂,水煎服。
二诊:5月8日,服药14剂后,痞胀明显缓解,恶心感消失,症状缓解后心情好转,仍有两胁时胀满感,胃纳较前好转,饭后仍有胀感,原方加炒谷麦芽30g,焦山楂曲各15g,炒山药15g,14剂,水煎服。
按:本例患者胃下垂诊断明确,纵观历代医家医案,大多认为胃下垂系"中气下陷"所致,宗《内经》"下者举之"之训,常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法治之[2]。本例患者使用补中益气后反不效而加重者,仔细辨证后,实属肝脾不调,因为肝的疏泄功能是脾胃疏通畅达、脾升胃降的一个重要条件。肝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肝泄,可使气散而不郁,故脾气上升,肝气条畅,则五脏安位,若脾胃(中气)虚弱,肝木易犯,再加情志抑郁,易致气滞,均致脾不升清,肝失条达,气机下陷,五脏不安其位,而发胃下垂。本案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实受益于伍炳彩教授,其善于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下垂、小腹下坠、肾下垂等疾病,当归芍药散可疏肝调脾,二脏兼治,故吾活用于胃下垂,而《伤寒论》第96条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根据其典型表现,两胁胀满(胸胁苦满)、心烦、晨起恶心感(心烦喜呕)、纳差(嘿嘿不欲饮食)等,据"有是证,用是药"而合小柴胡汤加减,二诊患者胃痞症状明显好转,说明药证合拍,饭后仍有胀感,为脾虚不运之象,加炒山药、炒谷麦芽、焦楂曲加强健脾消食之功。本例患者效果明显,后随访症状未复发,患者未复查上消化道钡餐,究竟本方是否能使胃下垂恢复还是缓解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1 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93.
2 刘兴五.胃下垂之治不必率由升举[J].中医杂志,1995(10):6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