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月秋
(淮安市第一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0)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包括英语在内。英语阅读与英语学习发展关系密切,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的输入不能直接产生语言的输出,所输入的语言只有通过适当的处理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的阅读技能只有通过阅读实践才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阅读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阅读经验,重点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应努力创造英语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使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主动接收语言信息,并运用已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积极进行练习,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英语阅读技能,同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基本的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做好阅读类题目的关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从而从阅读中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娱乐等。《牛津高中英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跳读、寻读、览读、首尾句阅读、预测等。不同文体采用的阅读策略也不尽相同,各种阅读策略的习得,对于高中学生快速地处理所读材料信息非常重要,学生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式,调整阅读速度,完成任务要求。教师在教材处理中应重视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y)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首先,学生要做好阅读前准备,努力做到心无杂念,全神贯注地快速投入到阅读中,无论此前大脑在思考什么此时都应该立即停止。
其次,要克服转动头部指词逐词阅读、回视、复视及唇读、喉读、心读等不良习惯,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更应多加注意,否则时间一长养成了诸如此类的不良阅读习惯就会大大阻碍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学会运用眼脑直映、扩大视距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第三,学生要主动、大胆地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这是一个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一篇含有许多生词的课文,则尽量不要每个生词都去查,而要先学会根据上下文尽力猜出不熟悉的含义。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可以阅读含有生词的那个句子前后的句子,作者常常在难以理解的词或专业词汇周围给出该词的含义。还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联系、逻辑推理和构词法及一些非语言知识推断其词义。常见的技巧有:(1)使用上下文中的反义词和同义词猜测生词;(2)使用词的定义或定语从句猜测词义;(3)使用上下文中所举例子为线索猜测词义;(4)运用构词法(合成、派生、转化)识别生词。
第四,运用略读(skimming)、扫读(glance)方法理解掌握文章大意,运用审读(scanning)、跳读(skipping)技能,快速搜索所需特定信息,运用predicting(预测),inferring(推测)方法做出准确判断。Skimming是运用快速浏览方式掌握文章大意。Skipping指的是为获得某些特定信息而快速阅读,这两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某种信息,不必精读全文,从而节约阅读时间。Skimming可使学生浏览大量的书籍、杂志和报刊,由此而获取大量信息。Skipping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手段,可立即根据问题的要求找到相关信息,不需从头读到尾,事半功倍。Predicting,inferring是指通过理解句子与句子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隐含的意思,来预测、推测一些信息、观点或作者的意图。这种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因为要对文章的逻辑关系有一定的了解,还需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所以,就需要教师注重平时对学生一点一滴的培养。在实际阅读时,学生要灵活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对于有些只要浏览文章的内容提要、前言、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开头和结尾等部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研读了。还有许多文章通常在第一段提出问题,中间段落进行分析、例证,最后一段是归纳结论,并且每段第一句话往往是主题句。这类文章也适合采用略读方法。当然,我们关注了题目和标题,还要关注各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以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连同图片和图表,来猜测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如果一篇课文有小标题,那么首先就要看这些小标题。小标题出现在标题之后,而它所提供的文章中的信息往往比标题多。它们能够展示文章的结构:比如按年代排序,按副题排序,按观点排序(对于一个主题的各种看法:如“优点”、“缺点”或“改进措施”)。当我们想在一篇课文里迅速地找到某种信息时,运用寻找关键词、短语、日期和数字等容易一眼就看到的信息,往往会节省很多时间。
第五,要注意做到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泛读量之比至少为1:3。要多信息、高密度地加大“读”的输入量。在阅读一篇文章时第一段要精读,以便了解文章的主旨或主题。然后在你继续阅读之前,想一下与这个主题有关的,已经知道的东西及相关词语。思考你已经知道的并与该主题有关的东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也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因为你可以把你自己的知识与从文章中获得的新信息进行对比。当阅读一篇课文的时候,读者也应该能够跟着作者的思路从一节到另一节。有时候一段落的最后一句话往往介绍了下一段落的所要讲述的内容。这就保证了思维的流畅性,同时也确保了读者思维不偏离文章。
另外,任务型阅读是另一种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它通过各种语言活动的形式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否“按要求辨认语言结构、内容、事物发展顺序和程序”。任务阅读教学吸收了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强调阅读目的、阅读活动的真实性。学生在完成真实的阅读任务的同时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其主要程序包括pre-task,while-task,post-task。任务前、中、后阶段可以设计不同的阅读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如要提高学生的skimming(略读)技能,教师可设计此类活动:阅读后给出标题,阅读后匹配标题,阅读后撰写概要,话题匹配等。任务型阅读题可以由文字和图表共同组成。有时学生可根据图表类型从文章中找寻答案,有时却需要先读文章。任务型阅读一般的解题思路可归纳为四部曲,即“审题”→“略读”→“边细读边解题”→“复核”。“审题”,即看清题目及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边细读边解题”,指通过细读题目和文章中相关信息完成指定任务。
通常情况下,阅读材料由标题、导入段落、主体段落和总结段落等部分组成。有的文章还有副标题或小标题。对语篇的理解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而对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使困难、复杂的内容变得非常清晰,因而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阅读内容,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牛津高中英语》各模块教材中的阅读篇章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不同文体有其各自的写作特点。如:记叙文的故事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顺序写的,记叙文中的人物传记一般是按照“人物生平—人物成就—对人物评价”的模式撰写;说明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而议论文则是通过论点(argumentation)、论据(supporting details)和结论(concluding)这几部分展开。了解并熟悉不同阅读材料的语篇结构和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迅速归纳出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有助于处理任务型阅读题型中主题概括类题目的解答。如新闻报道的导入段落往往是该则新闻的要点,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接下来的段落通常是对新闻背景知识等的描述。新闻报道类文章一般是记叙文。文章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含义丰富,句子多用省略。常用倒叙和插叙,并经常插入人物访谈或评论,思维的跳跃性较大,陌生人名或地名出现较多。第一段往往用一个较简洁的语句说明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事出的原因、带来何种结果。接下来是文章对这一事件的细节描述。常常还伴有人们对事件的反应与评论。这类文章的写作主线为:叙述事实;引用别人的评论分析论述;得出结论。
阅读一篇涉及多主题的文章时,很有必要将信息分成几个部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九教材介绍了加拿大的四个城市的信息: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和埃德蒙顿。我们还可以找到介绍整个国家的信息。为了更好地理解全文,将全部信息进行分组是十分重要的。在上述分组中,可以找到关于自然风光的信息,如在森林里、在北方的冰封之地有着许多野生动物,海洋和河流中有着大量的鱼类。还可以找到关于游览胜地的信息,如“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来此游玩。”还有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文化,如“因此,蒙特利尔的建筑和文化是旧世界(欧洲)和新世界(北美)的奇妙融合体。”有一个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好方法是,制作一张表格,写上不同的标题,然后边读边做笔记。
首先,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高中英语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包括个人、家庭、社会、风俗习惯、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等。弄清楚文中所涉及话题的背景知识,这样阅读者就能对阅读材料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
其次,要弄清楚文章的文体特征。“英语语篇”按照文体可分记叙文(narrative)、描述文(descrip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说明文(exposition)等。各类文体各有其写作特点,不同文体的文章往往有着不同的篇章结构,所以对阅读材料的文体特征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如假所读材料是记叙文,那么就要关注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等要素。Adventure in Africa这篇课文,明显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作者在非洲的旅游经过。可以让学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及地点的变化在脑海里画一个时间轴,配以地点,梳理文章,理清思路,这样看似复杂的一篇课文在阅读者眼中立即变得简单清晰,再理解文章的细节也就容易得多。新闻报道类文章一般也是记叙文。文章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含义丰富,句子多用省略。常用倒叙和插叙,并经常插入人物访谈或评论,思维的跳跃性较大,陌生人名或地名出现较多。第一段往往用一个较简洁的语句说明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事出的原因、带来何种结果。接下来是文章对这一事件的细节描述。常常还伴有人们对事件的反应与评论。这类文章的写作主线为:叙述事实—引用别人的评论来分析论述—得出结论。看这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1)新闻报道类的命题既重细节,又重推理和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2)新闻主题一般在第一段中,如果要选文章的title,purpose,main idea,一般要到第一段中去找,因为它一般是对整篇文章的总体概括。(3)正文部分往往是对第一段的展开叙述,相对容易理解,它往往是细节与推理题的答案所在。(4)做此类题时,我们一定要根据文章的事实,绝不可以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也不能以偏概全,而应全面地把握。
又如EconomicorEnvironment这篇课文,是一篇辩论类的文章。学生在阅读时应多留意辩论稿的开头一段,正反两方的不同观点在他们各自的开场白中就已经表明了。阅读辩论稿时,学生必须谨记:辩论者正在给出一个明确的观点。首先要读的是一个陈述,这个陈述表明了辩论的内容。在此之后,通常会看到辩论者想要列出的各点,或单独的分论点。能在辩论稿的其他部分中搜寻到佐证的事实,这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在此类辩论稿中,还常常会看到另一个陈述,这个陈述表明对方的观点,以及辩论者不赞同的理由。在辩论稿的结尾,会看到结论。在这一部分中,辩论者会重申自己的主要观点。
经过这样的提示,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很容易就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和思路,之后的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如果是议论文,就应该让学生学会找出论点、论据和论证。另外,学生应学会识别文章的功用,即作者的写作目的,知道作者是在陈述事实还是发表个人看法,所有这些问题对于文章的理解都是很关键的。
应该说阅读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它是灵活变化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有意识的、长期的指导和培养及学生长时期的知识积累。它需要教、学双方不断努力。一个高明的读者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从而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快速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自己的答题正确率。
[1]李友良.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管向群.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梅静.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外教育研究,2009.
[4]廖庭.高中英语阅读技巧.英语知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