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2013-08-15 00:42:55李德坤
文教资料 2013年8期
关键词:艺术性历史课堂教学

李德坤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安徽 庐江 231500)

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是一种模块化的专题史教学,是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掌握了一些史实的基础上的升华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我们必须艺术地构建历史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正如唐太宗在魏征死后的那段感叹:“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辨析理解能力等,特别对于我们新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更好地掌握历史,辨析历史,培养能力,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特拉佛拉说:“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作为战斗在教育行业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做到这些呢?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教学中的艺术性,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来论述。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性

导入新课是一种集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教学艺术,它是在开课的几分钟里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一种手段。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一节课的教学之初就抓住学生的心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活动的开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法。

1.复习导入法。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是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复习提问的内容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可先回顾提问上一节的内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什么时间产生在什么地点?有什么特点?产生以后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呢?这样的回顾提问既巩固了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又达到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2.影视资料导入法。当前历史题材的政治片、电影、电视剧有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影视资料导入新课。如我们在讲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可以选用《荆轲刺秦王》、《英雄》等影片的片段导入。又如我们在讲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可以选用关于洋务运动的一段视频介绍来导入,让学生视听结合,去自己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故事导入法。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通过故事导入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宋明理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述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有一天去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睡醒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随后我们提问:程颐是谁?为什么杨时那么恭敬的对待程颐?这个故事是要让人们明白什么道理?这样导入更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内容。

4.文学书籍导入法。通过一些文学书籍里生动的描写叙述,一改史书的枯燥,也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如我们讲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可阅读当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儿》的片段,欣赏并配背景音乐。片断一:“姓名,朱元璋,外号,朱重八,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1344年放牛,1344—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1347—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1368年造反(这个猛)。”片断二:“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农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数交躲过死神的魔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战斗……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片断三:“朱元璋建立了国家后,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它取一个名字,这可是极其重要的,就如今的人们要给孩子取名字一样,这个名字要叫几百年,马虎不得,而朱元璋将自己的朝代取名为明,就有很多争议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明教所以才有此名,而另一些人认为,元是北方政权,按照风水来说,是水属阴,而朱元璋定都南方,要用南方之火明镇位北方之水阴。”《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作者当年明月,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那么,明朝的君权是怎么加强的呢?朱重八又做了哪些事呢?这样导入引人入胜,学生便可尽快进入角色。

二、讲授新课的艺术性

首先是提问的艺术性,课堂提问既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途径,又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比如说创设矛盾,激起波澜,针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可能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我们讨论战争原因时,表面上是因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运动,说到这里,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可以提问:如果没有虎门销烟,会不会爆发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学生都会回答会发生。教师可再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学生相互讨论回答,教师可作如下结论:因为英国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利益要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所以就算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利用或制造其他事件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虎门销烟,而根本原因是想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另外,教师在提问的方式和策略上,也应下一些工夫。教师提问前要考虑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使学生答有所获。提问时,教师要注意用语言全方位去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态度亲切,语言幽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认真倾听,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应及时进行表扬,对学生竖起大拇指,树立学生的信心;对于错误的回答,不应态度强硬地批评,而应循循善诱,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出自己的错误,总结出正确答案。

其次,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

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给予我们的信息资料,比如说插图,学思之窗,学习延伸等,例如,在学习《开辟新航路》说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根据插图介绍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先后顺序、航行的方向和路线、取得的成果等,让学生对开辟新航路的这些知识有更直接的理解,同时这些内容也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好这些资料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又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的“秦朝疆域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地图作为秦灭六国的讲述,首先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以后这么广阔的疆域要怎么来统治才能稳定发展?进而引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具体举措,展开整节课的内容。

我们可以让一些历史实物进入课堂,学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是先通过感性认识然后才是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我们在学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讲到瓷器的发展时,有条件的话可以拿出一些仿制的青瓷、白瓷、青花瓷等,让学生感受古代陶瓷业精湛的技艺,让学生直接触摸那些真实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适当的历史剧表演,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学生终生难忘。历史剧的表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研究历朝历代的礼仪、服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在筹划和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班级成为一个更加团结、积极向上的集体。

鼓励学生创办历史小报刊。比如可以命名为《史海拾贝》、《历史上的今天》、《历史小故事》等,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提供的一些较好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成为报刊面向学生,让学生相互评价,指出优劣,共同进步。

教师还应增强授课语言的艺术性和亲和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喜欢授课教师,爱屋及乌,自然会更喜欢历史这门课。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单调的史实表达出来让学生产生兴趣,否则历史课就容易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三、总结新课的艺术性

课堂总结是每节课都不可缺少的环节,少了它,课堂教学就显得不完美,不完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总结,力求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始,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设计巧妙的课堂总结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整合、拓展、提高,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整节课推向高潮,体现总结新课的艺术性。

可以是“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式的小结,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我们在《古代的经济政策》这一课的小结时,可以做如下总结:中国曾经一度国力强盛,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随着封建自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阻碍新的经济力量的成长,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更是加强这种阻碍,这造成当时仍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进入近代社会的中国,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为何西方列强要侵略中国?西方列强又是如何强大起来的?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再进行具体的介绍。这样的悬念萦绕在学生的脑海,驻留在学生的心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

也可以是“精讲概括”式的小结,这是从深化历史教学内容的一种以教师为主的小结方式,在小结中教师点明主题,升华所学的历史问题。比如在学习“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时,我们可以做如下总结:察举制主要汉以后使用,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九品中正制,而科举制诞生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宋明,废除于清末。科举制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影响深远。

总之,课堂总结是一门艺术,在精心巧妙设计好课堂总结,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把历史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使历史教学展现出新的活力。

师道,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总而言之,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更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每一节历史课的课堂设计都是需要我们去精心打造的,每一节课上下来都应该是充满着艺术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辨析能力。而要想让课堂充满艺术性,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把握,要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艺术性。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猜你喜欢
艺术性历史课堂教学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28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49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新闻传播(2016年3期)2016-07-12 12:55:20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新闻传播(2015年11期)2015-07-18 11:15:03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