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峰
(濉溪县临涣中学,安徽 濉溪 235000)
体育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走向教师岗位的第一步,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成果接受社会检验的过程,又是学生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调查显示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教学能力能够实现突破,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习生在讲解和示范能力方面的不足及亟待加强的事实。
1.1 研究对象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随机抽取了参与体育教育实习的120名实习生,其中男生80名,女生4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课题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97.5%。
1.2.2 访谈调查法
和体育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交流,走访4个教育实习点,与实习学校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2.1 体育实习生讲解与示范能力现状
2.1.1 对讲解与示范基础理论的认知情况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了体育教育原理、体育教育学、中学教材教法等。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于体育教学讲解与示范的基础理论认知,是决定其讲解与示范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素质。
调查显示实习生对讲解与示范的定义非常清楚的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25%和21%,不清楚和没有印象的占到了13%和15%。大部分实习生只是处于清楚和了解的层次,准确程度是不够的,甚至还有不少实习生不清楚、没印象。据此可见实习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课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2.1.2 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比重认识现状
现代体育教学不但强调教师的实践水平,而且对教师理论水平和理论教学水平很重视,体育理论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调查中发现选择实践技术课重要的有67%。可见,在体育教学中重实践技术课而忽视体育理论学习的同学仍然占着很大的比例,这对学科的科学理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非常大的危害,更无益于体育教师教科研的培养。
2.2 体育实习生动作讲解能力
2.2.1 动作讲解时的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教授者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和传达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达能让学生准确了解动作的结构和要领。这就需要讲授者本身具有很强的语言组织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运用语言表述动作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在表述时能够基本表达自己的意思占57%。但在运用语言讲解和表述时思路清晰、准确而又形象生动时却不够理想,仅占33%,甚至还有一部分讲述时根本就没有结合动作有效去讲,这类同学有10%。这种情况充分表明实习生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上不能够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2.2.2 讲解方法与技巧的运用
讲解是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技术的教学方法之一。讲解要抓住重点和要点,是学习教材教法时重点强调的。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环节,比如投掷项目必须抓住“最后用力”这一环节进行讲解,讲解还要言简意赅。还如铅球投掷技术的讲解,可运用“蹬、转、提、伸、拨”的凝练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讲解方法并结合讲解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实际调查并不理想,主动运用讲解方法和技巧的仅占41.1%。
2.3 体育实习生示范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示范是教师把整个技术动作完整向学生演示一遍,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形象、要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模仿,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2]教师必须掌握动作示范这一直观教学手段。示范动作越准确优美越能增强学生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示范动作不准确,示范方向或位置错误,反而会使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可学价值,因此实习生要有扎实的示范能力基础。
2.3.1 专业能力现状
首先,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动作示范的质量水平。技术越精通,示范越准确、优美。反之,则生疏、丑陋。而这些则和实习生的“先天”状况和“后天”的努力有直接因果关系。有些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没参加过系统的体育训练,只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而又面临升学压力临时改成体育特长生,所以专业能力基础先天欠缺。在调查中这类学生占54%。
其次,有些学生在考入大学后,认为万事大吉,不努力学习专业课,这类学生有47%,造成了示范能力差强人意的现状。
再次,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也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多新的困难。特别是体育教学需要大量的技术动作辅导、纠错和帮助时,教师在组织教学和传授教学教法时就不能像过去人少时那样对学生进行逐个辅导。
2.3.2 动作示范质量
评判动作示范质量高低的标准就是动作示范是否规范、准确、优美。对实习生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在教学中能够规范、准确进行动作示范的为36.8%,动作示范基本正确的占53%,动作生疏,没有把握的占10%,在动作技术示范的完成上大部分还是能够合格的,但在质量和优美程度上还有待于加强与提高。
2.3.3 动作示范方法运用状况
动作示范的好坏除了与动作的质量有关外,还与示范的方法和技巧有着密切联系。示范方法的运用与教材内容、课程任务、项目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如示范方法的运用要注意有明确目的;示范时是先做完整的动作示范,还是先分解示范,又或者是二者结合;示范面的选择是采用正面、镜面,还是背面;示范的方向、距离是否合适等对示范都有重要影响。
下表显示:在实际教学中,实习生大部分都用过不同示范方法和示范技巧,能够准确恰当运用的却只有44.4%。大部分学生也选择了示范的方法和技巧,但不能够完成对较复杂技术技能的教学。
表:示范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情况(多选)
示范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选择人次 选择率(%)经常运用正面、背面、镜面等示范的但非主观106 90.6主动运用各种示范方法和技巧 72 61.5了解示范方法的运用时机、方向和位置 79 67.5能够准确运用示范方法和技巧 52 44.4很少运用16 13.7
3.1 加强讲解与示范的基础理论课学习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特点要求把专业技术课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但是不能顾此失彼,这个“彼”就是基础理论课的学习。讲解与示范的基础理论课是体育教学,甚至是体育科研的决定力量。没有理论的先行和支撑,体育技术也显得苍白无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实习生必须加强理论课的学习,跟上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3.2 培养和提高学生示范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体育课教学离不开讲解和示范。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示范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是什么”和“怎么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示范能力,多提供实践机会,以适应体育这一特殊科目的要求。
3.3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述流畅、清晰、准确,可以使对方明白讲述者意图。词不达意的讲解会使听者不得要领。专业知识再丰富,如不能够运用语言流畅、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就不能成为合格教师。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努力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4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要求体育教育跟上教育发展,目前我国高校高等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甚至有些教材也脱离教学实际;教学训练手段也落后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必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因此,要进行大力改革,切实改变理论和实践偏颇的观念,加强大学生讲解与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2]王有为.浅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J].科技信息,2012(1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