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扬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英语系,辽宁 大连 116023)
提到不同的文艺流派,它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各自的演变过程不尽相同:其相互关系有的是彼此矛盾对立的,有的是承前启后、继承并发展的,有的又是彼此感染又相互依存的。早期的现实主义流派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欧,它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常被确定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时期。
说到现实主义的起源,要从“现实主义”这个名词说起。早在中世纪“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就经常出现在哲学领域里,但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在这部著作中“现实主义”是作为“理想主义”的对立面而提出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对立就是“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对立,也就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所以席勒所理解的现实主义就是古典主义,而不是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是到高尔基才提出的。就连用“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标明流派也是很晚的事。1850年,当批判现实主义高潮开始过去的时候,有一位法国小说家向佛洛里(Chamfleury)才初次在《秩序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法国画家库尔贝的文章《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用“现实主义”再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其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作为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并在它走向没落的夹缝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现实主义不像浪漫主义那样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和它的敌对派别——新古典主义进行过长期的激烈的斗争。现实主义的最大成就是在小说方面,而它的发展达到最高峰是在法英俄三国。“法国第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出现在1813年的司汤达的《红与黑》,英国第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出现在1836—1837年,俄国第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是1836年果戈理的剧本《钦差大臣》。”[1]
现实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虽然它在英国、俄国和法国都有长足的发展,但它在法国的发展却是较突出并且独具特色的。英国现实主义运动几乎自始至终都是自发的,它不曾和敌对派浪漫主义进行过公开的斗争,没有提出过明确的纲领,也见不出有哲学思想的基础。俄国现实主义由于结合到当时的农民解放运动,一开始就以对浪漫主义和“纯文艺”进行斗争的姿态出现。别林斯基,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制定出一套旗帜鲜明的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和美学体系,所以一开始就是一种自觉的运动。法国现实主义从早期就受过孔德的实证哲学和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影响,纲领比较明确,自觉程度较高。
法国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原则,在西方各国的发展存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①它偏重对现实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描写,强调人物和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②典型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典型化和个性化不可分割,每个典型又是“这一个”。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的序言中说:“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有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则。”[2]别林斯基认为果戈理的小说是“现实在其全部真实性上的再现”。在这里,关键在于“典型”。③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特别注重描绘社会的黑暗和丑恶现象,以及社会下层、“小人物”的悲惨遭遇。④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反映生活为其基本形式,但不局限于这一形式。它具有广阔的审美可能性,不排除采用假定、夸张、荒诞、变形、意识流等多种手法。它重视社会分析,包括心理分析。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是它的艺术特征之一。⑤思想基础一般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谴责社会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平等地位,但一般未触及社会矛盾和现实关系的真正根源。
本文有关法国现实主义的讨论将界定在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上。因为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分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做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在法国,现实主义虽然是作为对浪漫主义的反抗而出现的,但远不如前一时期浪漫主义对新古典主义的反抗那样尖锐而明确。首先,一般说来,法国现实主义派作家并没有和浪漫主义划清界限。他们有许多人是由浪漫主义转到现实主义的。法国的梅里美、巴尔扎克、司汤达等一批人原来都是用浪漫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家后转向现实主义,并成了各国现实主义道路的开拓者。例如第一个现实主义的代表司汤达的《拉辛和莎士比亚》曾被某些文学史家称为“现实主义作家的宣言”,其实这部论文是攻击新古典主义而维护浪漫主义的一面。司汤达和巴尔扎克都曾在 《法国文学史》中被列入浪漫主义的部分。
其次,法国现实主义不但跟之前的浪漫主义划清界限,还和之后出现的自然主义划清界限。法国的现实主义到了福楼拜时代才正式当做一面旗帜打出,才多少成为一种自觉的运动。他的门徒要推举他为“主教”。但过去的法国人一般把现实主义看作自然主义,将两者混淆起来对待。那么为什么法国人会把这二者混淆起来呢?因为在法国,这两个应该区别开来的流派具有共同的哲学和美学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孔德的实证哲学和丹纳根据实证哲学发展出来的自然主义的美学观点。孔德强调实证科学的任务在于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现象界的“事实”,从其中找出规律。丹纳把实证主义应用到文艺理论上,提出一种决定论:文艺取决于“种族,社会氛围和时机”三因素。在法国,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混淆的现象很普遍,当时最大的文学批评家圣博甫就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处理他所研究的作家和作品,生成自己得力于早年的医学训练。就连巴尔扎克也曾在《人间喜剧序文》中提出“社会类似自然”,自然中有许多“动物种类”,社会中也有许多“社会种类”,他自己后来承认他自己的“《人间喜剧》在他脑里初次动念……就由于对人道与兽性所作的比较”。
再者,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尚无法摆脱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说话的局限性。它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的客观性在这一点上它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抗。在忠实地、赤裸裸地反映现实这条原则的指导下,批判现实主义派作家们创造出一些反映整个时代面貌的伟大作品,使小说这种体裁达到近代的发展高峰,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批判现实主义毕竟是资本主义社会走向没落时期的意识形态,这一派作家们一般都还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虽然揭露了社会矛盾现象,却既没有看出矛盾的根源,又没有看出解决矛盾的途径。个人脱离社会的情况还使得他们中的有些人,如福楼拜,走上了“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
总之,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为整个流派在各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在20世纪仍在发展。它不仅继承了19世纪的传统,而且吸收和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和手法,从而艺术地揭示了20世纪的新过程和新特征,并且出现了像R.罗兰和法朗士、海明威和德莱塞等一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家。这都是十九世纪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揭开的人类文明。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12.
[2]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