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的目标和任务

2013-08-15 00:42张春花孙宁成
文教资料 2013年36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技能目标

张春花 孙宁成

(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培养与提高女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意义

“政治素质,就是指公民参与政治的主观能力,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治观念,即政治参与态度;二是政治知识和政治技术;三是政治参与经历”。[1]政治素质既是个人素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又是公民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是建设高度发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是国家政治发展的内涵要件。因此,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生命线。然而,当前高等教育中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内容、主题和结论等各个方面,由于“性别意识缺失”,大学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忽视女性成长的现象。对女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也不例外,这种“无差别教育”,缺乏对女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需求和特点的针对性分析,更缺乏基于性别差异基础上的教育培养理念与方法。这种现状,不但影响着大学生整体的政治素质提升,而且极大影响着女性参政的能力与程度,并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因而,探讨基于女性特点的女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对解决培养与提高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的主要目标

作为教育思想,性别教育根基于对每一个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强调通过性别功能的挖掘和发挥,提高两性全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由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性别教育,特别是女性性别教育尤为必要。女性性别教育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女性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挖掘性别潜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女性的主体地位、发挥女性的主观能动性。从女大学生政治素质的现状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态度消极、政治知识和技能缺乏、政治参与经历的层次和水平较低。这些与女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问题没能引起女大学生本人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以及富有针对性的性别教育分析研究直接相关。因而,确立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培育的目标和任务,对于探讨适合女大学生政治素质提高的教育规律,对于改善现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政治素质的内涵及其组成内容,以及女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出发,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培育的目标应是具有政治参与的热情与责任感、具备政治参与的理论储备和政治技术、主动获取参与校内外政治实践经验,从而有意愿、有能力、有影响地参与政治。这些目标的制定与女性自身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密切相关,也只有在尊重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施加教育影响才会更加实效。

首先,受传统政治文化和性别文化的影响,女性习惯把自己定位在社会生活的非主导地位,自愿承担相夫教子的责任,放弃在事业上进步的机会。女大学生由于受到当代“妇女回家观念”的影响,加之“女性成就恐惧”观的刺激,尽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对社会事务及政治理论实践兴趣不大,同时由于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事实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围绕就业能力和素质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无暇顾及与此不直接关联的政治素质发展问题,从整体上看,女大学生在政治参与的意愿上意识不高、态度淡漠。因此,唤醒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与责任感,是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培育的第一目标。

其次,女大学生由于女性自身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偏重感性认识,易受情绪和情感体验影响,且有很大的依赖心理,因此,对偏重理性认识和崇尚独立主动的政治理论与实践难以引起共鸣,政治视野较为狭隘、政治知识掌握不牢,进而影响着其政治实践的参与层次和程度,以及政治技能的运用、熟练与增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自尊心理、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她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变成了消极的适应、顺从和同化,在利益主张面前寻求代理人,而不是为自己代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使女大学生具备政治参与的理论储备和政治技术,有能力、有影响地参与政治,这是提高女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核心目标。

最后,政治参与经历影响着参与的效果和效率,政治参与的方法、技巧和途径都是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得到加强的。有了政治参与的意愿、知识和技能,还必须通过政治参与经历,才能转化为结果和效益。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政治参与层次、广度、水平和稳定性的缺乏保障,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是因为:一方面,受女大学生弱势的政治心理影响,其在学校政治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中表现为被动参与、动员型参与、配角参与,同时在参与政治的女大学生群体中,功利化思想比较严重,以政治参与的结果是否有利于评价评优、综合素质测评和推优入党等实际效应作为考量,造成政治认知的直观化、利益化,最后不能取得良好的政治参与结果。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将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教育、政治知识和参与技能的培训、政治参与的价值和宣传教育视为重要任务,使得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形式手段落后,加之女大学生在就业、考研等职业发展中的性别歧视压力,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参与实践不但范围有限,而且水平较低,并受现实影响,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不能持久稳定。这就很容易造成女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经历种种曲折和坎坷,对女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提升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可见,扩大女大学生在校政治参与的范围,提高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高层次和稳定性,是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培育能够转化为良好实践结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女大学生主动获取参与校内外政治实践经验的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女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目标。

三、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培育的主要任务

目标是方向,是最终的目的,它的实现取决于各项具体任务的完成,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为实现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培育的三大目标,必须明确培育的主要任务。

在培育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与责任感的政治素质目标下,加强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是达到其目的的重要任务。主体意识缺乏是影响女大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的主要障碍,直接导致了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信心不足。为此,一是从如何克服几千年来的封建政治文化和性别文化强加给女性的自卑、弱者、依赖、服从等传统心理工作入手,唤起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推进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觉与责任;二是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同时适当引进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介绍中外女性参政历史及经验,增强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在培育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论储备和政治技术目标下,注重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教育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任务。政治知识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的知识,即政府的组成、职责与分工;政治过程的知识,即政策如何制定出来,影响因素有哪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选举、建言等政治参与背景知识等。政治技能主要包括:依照法律规定能够正当行使的公民权利的政治参与规范和灵活运用公民权利以保护和追求自身权益的参与技巧。女大学生政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围绕以上内容,既需要从学校教育活动中获取,又要自觉加强自我学习的积累与训练。

在大力引导女大学生主动获取校内外政治实践经验的目标下,有两项任务与其目标实现直接相关。一是创设有利于女大学生开展政治实践的校园文化和社团组织;二是在实施公民选举、班团组织改选等具体政治实践中,强化政治技能的学习和应用。校园文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对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女性社团及其组织的发展,创造有利于女大学生独立参与、主动参与的场所和条件,对于丰富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经历、训练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积累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经验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女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培育是女子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女大学生诸多素质发展中,政治素质对她们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且由于女性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母亲的政治素质对于子女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女性政治素质提升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影响广泛且深刻。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群体的先进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自我发展的意愿,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明确女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提高她们的政治素质,进而增强影响政治的能力,不但会引起广泛的社会示范效应,直接有利于女性社会主体地位的增强及其子女教育的环境优化,而且通过实现男女互相尊重,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

[1]张明澍.中国“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7.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技能目标
浅谈企业保卫人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性
浅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提高医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创办中学生业余党校 提高学生政治素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