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的思考

2013-08-15 00:42:55仲晓烨
文教资料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任辅导员培训

仲晓烨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1100)

1.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辅导员队伍日益庞大。辅导员需求逐渐从数量满足转向质量提高,辅导员专业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当今,世界各国对新任辅导员的培养及在职辅导员的培训主要通过: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两条途径。长期以来,大多数辅导员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所学专业不对口,使得新任辅导员的职业适应期延长。所以,在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之间应该有一个过渡阶段和环节——入职阶段。新任辅导员的入职教育是其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新任辅导员的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发展与改进有很大的影响。当前,虽然辅导员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但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培训模式的开发还相对比较薄弱。

2.我国高校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现状

2.1 我国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的实施情况。

在新任辅导员的入职培训方面,我国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各方面都存在着问题。目前,我国的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从培训目标上看,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精神,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学习型辅导员队伍。[1]从培训形式上看,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培训形式主要采取集中培训与基层自培等形式。集中培训由各省市辅导员培训基地牵头,利用辅导员上岗前一段时间,采用报告、录像等形式进行培训。基层自培则是由新任辅导员所在高校负责,主要采用“师徒带教”的方式对新任辅导员在业务能力进行培训,使新任辅导员把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教学实践。从培训内容上看,我国新任辅导员培训方面的内容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学业和生活指导、资助服务、生涯规划等诸多方面。

2.2 我国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2.2.1 没有真正落实入职教育制度

21世纪初,我国认识到辅导员入职教育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把新任辅导员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部分,提出了新任辅导员入职培训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认识到入职教育对新任辅导员乃至整个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工作受到忽视。其一,中学教师的入职教育由各省市负责,新任辅导员实践能力的培训则是由任职学校负责,就是这种指令性培训,有些地区和学校新任辅导员教育工作并没有开展起来。其二,一些地区虽然开展了这项工作,但缺乏组织和制度保障,在我国,新任辅导员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承担与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相同的教育教学责任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新任辅导员还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入职培训,其效果可想而知。

2.2.2 重抽象理论教育、轻教育实践

目前,我国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普遍存在着注重抽象理论教育、轻教育实践的现象。随着学生工作新形势的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对新任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封闭的培训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需要,也不能适应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2]首先,我国对新任辅导员的职前培养主要以教育理论以及知识为主,缺乏对新任辅导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从大多数省、市有关高校新任辅导员培训的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入职教育的内容也多是教育理论,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详细的讲解,培训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忽视了新任辅导员个体素质水平的差异性、成长的阶段性和参加培训动机的多样性,[3]既没有考虑到教师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内在需求的差异,又没有考虑到实习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新任辅导员刚刚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缺乏教学经验,将教育理论作为入职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忽视教育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结果可想而知。

3.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研究与思考

3.1 完善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制度与保障体系。

近来,世界各国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基于提高辅导员队伍水平、加快新任辅导员的成长等多种因素的考虑,许多国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入职教育制度及相应的保证体系,但我国缺乏科学完善的入职教育制度。为了改革长期以来形成的职前职后教育分离的状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必须建立入职教育制度与保障机制。国外在教师入职过程中充分发挥新任辅导员入职培训制度政策的引领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2 更新入职教育的理念,建立辅导员专业发展机制。

不少新任辅导员在经历了入职培训之后感觉收获不大,究其原因,和培训之前的目标理念大有关系。大多数新任辅导员由于对个人专业发展还缺少长远规划。我国高校新任辅导员入职指导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们的工作还显得不够系统,不够完善。[4]

然而新任辅导员在入职期间的专业表现如何,或者说能否顺利渡过入职期及教师入职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进而决定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只有当培训者和新任辅导员双方都带着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理念参与到入职培训中,既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导引,又坚持专业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新任辅导员专业培训的价值。同时,培训机构及新任辅导员任职学校应建立辅导员专业发展机制,将辅导员专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学校通过对辅导员的调研,并制定出与之匹配的目标和任务通过规划领先,引领新任辅导员未来的专业持续发展。

3.3 改进入职教育内容,加强入职教育的针对性。

笔者认为,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应结合高校辅导员的标准、新任辅导员培训的规定。同时一定要强调职前学习与职后培训的衔接,加强入职教育的针对性,强调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两种取向。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的内容应包含:第一,使新任辅导员明确教师的专业标准,巩固专业思想。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和学院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工作成效的考评者,担负着新任辅导员入职指导的工作职责。他们自身的观念、素质、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新任辅导员入职指导的实施和效果。第二,加强新任辅导员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的指导。可以针对新任辅导员的一些困惑和心理特点开展一些专题讲座,使新任辅导员明白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第三,以工作实践和管理能力的指导为重点。目前,北京许多高校按照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辅导员要开展学生深度辅导工作,而深度辅导工作的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及生活等各方面问题,深度辅导工作要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以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5]第四,加强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教育。集中培训时要组织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法规,这里的教育理论学习绝不是职前师范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的理论学习。

3.4 改革入职教育有效性评价,完善入职教育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辅导员入职教育未建立起有效的评价体系。目前对于入职教育的评价方法依然是考试,考试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其评价结果不能完全说明被评价者的好差。笔者认为,应该完善入职教育评价体系,将入职教育评价机制贯穿于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过程中。首先,在入职教育过程中对新任辅导员接受入职教育过程中的专业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以满足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其次,在入职教育培训后对新任辅导员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否达到合格辅导员的标准做出终结性评价。另外,新任辅导员所在学校还应对新任辅导员日后的表现进行跟踪评价,将入职教育的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晋升职称等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入职教育培训效果。

3.5 开展多层次入职教育,创新入职教育形式。

3.5.1 实践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作为现行高校新任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有效模式,具有组织和管理较为便利、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培养目标明确、促进辅导员共同发展等特点,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设立培训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整合教育资源等策略的实施,推进辅导员校本培训工作。[6]坚持因地制宜、以校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使培训课程和内容更加符合辅导员需求和辅导员专业发展需要。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和教师,服务于辅导员的培训活动。因此,为新任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是校本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3.5.2 进行教师行动研究

随着“教师即研究者”教师观的确立及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教师行动研究无疑是新任辅导员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当前教师的行动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或多或少地进行行动研究,只是还没形成比较完整的运转体系和理论体系。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的环境是教育专家所不能代替的,这也是辅导员参与教育科研的最大优势。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专利”,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随着教改的深入和人们对教育的反思逐渐产生新的观念:辅导员从事的工作也是研究,教育科研应该成为辅导员专业内容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3.5.3 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

我国的传统提倡的是“以老带新”的方式,指导被视为是入职培训不可缺少且十分有效的培训方法,但我们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并有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新任辅导员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要学习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指导教师不仅能给新任辅导员提供足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还能够精通问题的诊断,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新任辅导员的基本素养、班级管理、道德教育、课外活动、学生指导等领域都予以帮助与指导,提高新任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他们还能对新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做出评估,从而保证新任辅导员在短时间内改进和提高育人水平及自身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尽管高校新任辅导员的培训从理念、规划、机制和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进一步加强新任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新岗位的现实需要,满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对于初涉职场的新任辅导员,自身更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积累,并要有意识地进行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由传统型辅导员向专业型辅导员的转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22.

[2]唐仁郭,唐文红.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发展趋势及其实践方略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3]张勇,钟军,袁杨华.高校新任辅导员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10):34-36.

[4]张效英.美国高校新任辅导员入职指导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2010,(7):87-88.

[5]赵正元.北京高校瞄准学生需求精细化辅导[N].中国教育报,2010-2-1,(1).

[6]许小东,黄军伟.校本培训: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1).

猜你喜欢
新任辅导员培训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省审计厅举行新任处长任职宪法宣誓仪式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为新任村干部廉政课叫好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4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河南省水利厅2016年新任领导成员
新任省领导简介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4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