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素养下高校公共美术课程数字化教学探索

2013-08-15 00:42龚声明
文教资料 2013年18期
关键词:媒介美术数字化

龚声明

(常州工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视觉素养运动”,美国J.戴伯斯在1966年首次提出“视觉素养”这一术语,他认为:“视觉素养是指人类通过观看,同时整合其他感觉经验,并将他们整合起来的一种视觉能力。”[1]可理解为人们正确运用视觉思维,对视觉信息有效地获取、辨别、理解、运用、创造和享受视觉材料,并从中获得美学意义的能力。随着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视觉信息迅猛激增,我们逐渐进入了读图时代,或曰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力量正在逐渐加强,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面对信息认知方式的这种变化,直观地思考所呈现的图像的能力成为一项重要技能,培养大学生的视觉素养已是当今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公共美术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学主体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以数字化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2]而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方法进行教与学的完整系统,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者提供一种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教学环境,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之一。公共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图形、色彩等形式呈现各类美术作品,在教学中将这些美术作品与计算机、网络等媒体结合,形成各种丰富的视觉图形界面。

图形界面形式是数字化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传授方式,使读图成为大学生的最普遍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图增长知识、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内容。图像是对课程内容的直观表达、现实的“再现”,同时传播者的主观意图、立场、观点也不觉间渗透其中,是否受益取决于学生的正确读图能力。读图的有效性体现出学生的基本视觉素养,正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看见”,只是见到事物的表象“器”,“看懂”则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道”,这是一种知性活动,是理解的过程。[3]因而,在公共美术数字化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意味的图片形式”教学增强和训练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力,已是当前教学者所面临的新挑战。

一 视觉素养对高校公共美术数字化教学的挑战

二、公共美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下视觉素养能力的体现

1.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与审美的素养能力

公共美术教育首要发挥的是其美育功能,通过美育,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美术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美术课程教学是感觉、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的相互关系,能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美术课程突出的特点在于具有人文与艺术的双重属性:首先美术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色彩作品方式出现,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对美的把握能力。其次,学生在感受作品美的同时,会对其进行深层次内涵的思考,即美术作品背后的所隐藏的“文化”。例如在给学生欣赏一件雕塑公共艺术作品时,除了要了解其造型、色彩、工艺材料等艺术特质外,更为深层次的要了解雕塑内容所反映的时代、历史、故事等文化内涵。所以说,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能获得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还能获取更多作品背后的“文化”,使学生的文化与审美素养能力得到提高。

2.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当代新信息技术使大量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们的大脑,能极大充实人们思维的基础材料,克服人们仅仅依靠感觉器官直接感受的局限性,开拓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建构起网络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全面改善和提高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有效地改善主体接受教育的自身条件。公共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接受庞大的信息体。在数字化美术课程教学中,以图形、图像为主体的视觉符号,结合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正是因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还带给学生处理媒体信息及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网络化教学就是使教学走向开放,教师能更多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查询相关资料,独立、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3.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在理论界一般将“媒介素养”界定为社会个体在媒介时代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行动能力,具体包含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方面。在教育领域,媒介素养还意味着通过教育的手段(包括媒介途径)将与媒介相关的知识、文化、价值观等传递给受教育者的能力。就此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学校围绕培育媒介素养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媒介素养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果。[4]

在数字化公共美术课程教学中,随着新媒体新技术介入,实现了声、像、光、电、色等多种信号同时传递,图文声形并茂,使学生在学习中如同身临其境。在丰富的媒体技术的作用下,美术课堂上形式多样的图像艺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视觉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学效果。通过多种多样的数字媒体内容教学,学生进行可视化的学习,逐渐对这些图像媒介技术具备了使用和掌控能力。将媒介素养引入高校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在技术层面上较好地处理信息技术教育所承担的一般任务,而且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现实实践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视觉素养下公共美术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

1.建立公共美术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图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5]建设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公共美术课程在横向布局上,覆盖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方面。在课程设置的纵向结构上,则兼顾理论传授、作品欣赏和艺术实践等,适应高校普及的素质教育教学需求。美术课程所包容的教学信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有以符号、图形、色彩等为主的静态作品形式,也有以动画、影像、音频等为主的动态作品形式。根据这些教学内容的作品共性特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数字化资源库,为网络媒体教学提供有效素材,进行可视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建立数字化美术资源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根据不同美术种类对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整理;比如动画类资源、雕塑类资源、设计类资源等。其次,对各美术类别资源按知识结构及难易程度进行逐层有序整合,框架结构犹如树枝网。比如雕塑类资源,可根据雕塑的工艺材料、造型特点、风格形式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另外,将所有公共美术课程教学资源,以校为单位进行管理存档,各课程教师可对其进行不断更新调整,同时对资源库作品内容的像素大小、图像质量等方面进行修整,以适合数字化媒体网络教学。数字化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适合美术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特点。以直观、图式化视觉方式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艺术眼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视觉素养。

2.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公共美术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计

在传统的美术类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和幻灯图片将脑海中的美术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通过语言或简单的图片,还原美术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创作。而以数字化媒体教学可使内容图文并茂,表达形式多样,利于构建情境教学,营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把媒体技术引入教学改革中,丰富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是当前每一位教师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采取的方法有:按照具体教学内容把纸质的课程教案改革为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教学资源包,对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变成以讲座、多媒体演示、网络传播等综和形式教学。其次,由于幻灯、录像、摄影、电影、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现代美术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和选择多媒体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恰当地、灵活多样地选用相适应的媒体形式,有机整合不同媒体形式的优势,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设计。另外,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精心做好教学课件设计,具多样性、变化性、新颖性、独特性、悬念性、动态性等特点的媒体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可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数字媒体时代的今天,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得到整合,获取信息的容量也不断扩大,由此学生对于丰富信息资源能具备一定的把控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受各种媒体使用的视觉作用,对各种媒体技术识别与运用的能力也随之提高。现代教学观念强调创新与素质教育和多元智能的培养,丰富的数字媒体辅助教学是具体实施的有效途径,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综合素养能力也得到增强。

3.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对公共美术课程进行“互动式”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是当前教学通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强大的网络平台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便利,而且使学生一改以往被动接受信息的行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学生、教学资源间进行相互交流。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成为学生和实施教学主体之间的良好沟通者,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且不断渐进的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特质和创新思想。

公共美术课程教学信息资源运用于网络中,以网页界面形式呈现,具有强大的包容量,可以容括不同信息内容,文本、图形、动画、视频等都可有序地布局安排其中,同时也可按分板块的模式进行逐层梯进方式分类设计,使学生能有条不紊地接受丰富的信息内容,因此,要对公共美术课程教学资源进行界面化设计,精心选择网络资源,建设网络平台。高校的教学院系都有自己的专门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各专业的学科任课教师可以依托该网站延展自己的教学空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式的教与学。另外,强化校园网络平台的稳定,扩大网络教学空间,充实教学资源,有效地实施开放教学与合作学习。另外加强数字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有序地提高公共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1]雷要曾.美国中学生视觉素养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1(51).

[2]耿卫东.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6).

[3]周灵.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

[4]刘津池.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5]马小强.以《规划纲要》为契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该论文为校级教改课题基金项目研究性成果,项目编号:J110943。

猜你喜欢
媒介美术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创意美术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