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茜
(衡阳师范学院 音乐系,湖南 衡阳 421002)
因材施教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因材施教是指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如何贯彻这一教育原则,《辞海》给予我们这样的指导:“最根本的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掌握他们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以及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克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钢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把钢琴学好。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意味着必须因材施教,在钢琴教学中更是如此。“材”是指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包括德智体及其背景,教师都要有较全面地了解、研究和把握,方可施教;“教”是指教材教法,教法含课程安排、教授法,即教学环节设计。学生的发展前途是各自不同的,有的学生能够成为钢琴教学者,有的只能将其作为一种爱好,有的学生可能成为职业的演奏家(极少数)。因此,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定要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培养学生。
钢琴教学面对的学生各有差异,个性不尽相同,所以不能按照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形式等原则进行教学,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己的个性,像是一个模板刻成的一样。客观上说,每个学生的基础条件和手的大小、手臂力量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而内在的条件,比如乐感、耐性、音乐素质等也参差不齐。所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钢琴教学的特殊性及教学对象的个性,在教学中做到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按照钢琴演奏的知识,以及技能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殊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得以全面、独特地发展和提高。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教学,全面考查学生的艺术潜力及综合能力,找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制订不同学习的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个体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犹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发现、挖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从心理因素来说,有的学生音乐素质并不差,但是对钢琴缺乏兴趣,练习没有持久性。针对这种情况,选择一些活泼的或是旋律性比较强的名曲调动学生弹奏的积极性,逐渐地培养其学习、练习、演奏的持久性。对于弹琴中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情况,找出不自信源于哪里,是不是仅仅对于弹奏钢琴缺乏自信,还是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自信因素,找出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我发现,这样的学生大多是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老师应该在教学态度上下工夫,尽量地耐心指导学生,多表扬学生好的方面,即使是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地予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钢琴不再产生恐惧心理,慢慢树立自信。从外在条件来说,对已认定不能从事钢琴专业演奏的学生,教师就要换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施教,不要“一视同仁”。培养专业演奏人才和普通音乐美学教育,教师应有一个鲜明的态度,不让学生背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
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接受方式、思维方式等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一种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对基础好、弹奏能力强而乐感较差的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可多选择一些节奏明快的乐曲对其乐感进行培养;而对于基础较差、乐感好而弹奏能力弱的学生,则应配合技术的提高选择程度相当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切记不能回避学生的弱项,一味地让学生弹奏自己擅长的曲目,否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选出合适的练习曲和乐曲,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练习不同曲目时,在提高技术能力、音乐感悟及表现能力的情况下,让其彰显自己的个性,在有创造性意味的钢琴演奏中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没有两个演奏者的处理和表现是一样的,要求演奏者尽管突出自己的个性,否则所有的演奏都是一个感情模式,音乐表演就失去了它的魅力。
在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模仿法、视奏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发现法等。传统的钢琴教学一直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方法,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妨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对于有些年龄小的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作品,但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学生,他们已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老师就不应该把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直接“传”给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次的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确定教学的方法和目的。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乐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综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自觉。
1.启发式教学。教师运用准确的示范和形象的讲解(比喻)启发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音乐的表现和对音乐的感悟等有着直观的促进作用。一节钢琴课的时间和曲目都很有限,教师应坚持引导、启发学生,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如美国钢琴家尤金·利斯特所说,“最有成就的教师正是那些训练学生离开教师去独立工作的人”,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结果。
2.自学式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听一些不同风格的乐曲,包括声乐、室内乐、交响乐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从不同的表演形式中积累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是钢琴演奏者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琴演奏中,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更多的是演奏者人文修养的一种体现。著名钢琴家阿劳曾说:“我感到自豪的是能从一切阅读中吸取营养。我热爱书本,各种书本——历史、美术、音乐、心理学、哲学、小说、诗歌、科学、考古学,哲学家和作家,简直太多了,不胜枚举……我在一切作品面前都是谦虚的,他们经常激起人们想象力的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
3.实践式教学。钢琴是一门表演性很强的学科。任何一个学习钢琴的学生都将面临着登台考试、演出和比赛,实践证明演出经验越丰富在表演中就越能对乐曲有较好的发挥,演出经验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登台演奏积累下来的。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比赛等活动,在增强自信心、提高演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帕尔曼曾说:“我要建议你尽可能多地演出,去为任何人演出,举行音乐会或学生音乐会。演出得越多,得益越多。”
我国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了解学生,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窥其所要”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钢琴教育也应如此。
1.针对不同性格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对于性格急躁的学生,他们往往因为没有弹好曲子而心情烦躁,不好好进一步练习,导致更弹不好,如此恶性循环是万万不可的。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不仅不能够因为他没弹好也跟着心急,而是应该耐心平静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督促学生有毅力地去练习。如学生弹一首练习曲,练习了很长时间还没有熟练时,老师可以耐心地帮他分析没有弹熟练的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可让他分手去练习,熟练之后再合手练习。合手练习时可以分乐句练习,练好后再把难点挑出来练习,最后把曲子从头到尾地练,由慢速练习到逐步提速至原速度,最终完成该作品。如果一个学生的性格过于温和,无论弹什么曲子都提不起精神时,老师在授课时就应该尽量生动一些,举一些有趣的例子传达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如汤普森一首名为《青蛙合唱》的曲子,老师给学生讲解作品时可以将曲中的高音区描述是小青蛙在歌唱,因为小青蛙年龄小,所以声音很细,弹奏时音量就应该小一些。而低音区是老青蛙在歌唱,因为是老青蛙,所以声音会比较浑厚一些。最后两个声部同时演奏,可以形容为青蛙齐唱,并鼓励学生弹奏想象中的音色。
2.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学生钢琴水平。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要发挥他们的优点,克服、纠正缺点使他们的钢琴水平得到进步,需要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他们可以很快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曲子但每次回课时又总会出现一点错误,大部分是由于课下练琴时看谱不够认真,态度马虎造成的。这时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曲子,并且严格要求他们精益求精。而对反应迟钝的学生,应多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参加一些比赛,开阔眼界,在比赛中找差距,在比赛中学习和进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老师还可以定期地组织观摩汇报,既给胆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又给胆怯的学生提供锻炼胆量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起到很好的作用,促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钢琴教学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业务性强的工作,笔者认为,钢琴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的才智不受限制地发挥出来。钢琴教师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广大的音乐工作者、作曲家和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繁荣中国钢琴艺术文化而努力奋斗。
[1]邓光年.因材施教原则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河西学院学报,2004,3.
[2]曹云.浅议幼师钢琴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5.
[3]罗琳.钢琴教学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
[4]杨芙蓉.在幼师钢琴课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华章,2009,5.
[5]钟佑申.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浅论[J].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6]创新与实践——浅析高师钢琴教学改革[J].钢琴艺术,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