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昕(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篮球运动是最为广泛的集体运动项目,但是由于篮球运动的自身特点,使其需要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身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往往容易发生各种难以意料的运动损伤。有研究表明,篮球球龄在5年以上的体育专业学生,几乎都有受伤史,平均受伤率在80%以上,人均受伤2-3处,训练年限越长,发病率越高。由此可见,研究篮球运动中的损伤规律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文献资料法:收集并参考国内外篮球运动损伤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目前篮球运动损伤和自我防护的发展动态。
(2)观察法:通过观看比赛直播,对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
(3)访谈法:通过对篮球专业教师以及篮球运动员们进行访谈。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1)内因。
首先,不同的人各个肌肉的力量与韧带均有不平衡的差异性。其次,和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最后一点,过度疲劳,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疲劳是很常见的。
(2)外因。
通过观察等方法了解到篮球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训练前的热身准备和训练后的放松练习不足。其次,在训练方面,缺少科学的训练。最后,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会引起踝关节的急性损伤。
(1)训练方法上要科学系统。
“自我保护”它既是篮球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篮球教学训练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篮球练习者为完成活动、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方法。
首先是要尊重科学的规律、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例如针对篮球运动技术动作,强化正确技术战术习惯的培养,掌握落地缓冲技术,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利用专门的器械,加强踝关节及其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和柔韧训练。
其次,准备活动要充分。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进入适宜的竞技状态,此外,准备活动的量应该接近正式训练或比赛,二者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
(2)篮球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
第一、物质性自我保护。如果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运动员能够有意识的利用一些保护工具对易受伤的部位进行加固以及保护,那么在运动中会大大的减少损伤的发生。其实在这方面的保护中,大多数的练习者还是会比较注意和经常会买高帮的篮球鞋,以及使用一些护腕、护指、护膝、护踝等市面上经常卖的产品。
第二、意识性自我保护。加强防伤教育,提高练习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而意识性的自我保护我们可以表现在提前预判危险动作的到来,从而传入大脑,大脑在迅速的做出一些具有安全性的动作反馈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总结大部分研究表明,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意识性的自我保护的提高,能够大大的减少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并且能够成功进球达到最终的目的。
第三、技巧性自我保护。所谓的技巧性自我保护是指利用一些正确的动作方法及保护性的动作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而有关研究表明,这对初学者来说技巧性自我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有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在校生,很多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动作不当引起的,这些损伤主要发生在指膝、踝、腰等部位。
根据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练习躲闪各种带有攻击性和危险性动作攻击性是篮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掌握躲闪攻击性动作的技巧就可以自觉地保护自己或制约他人的一般性犯规动作。由于躲闪练习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必须严格控制好训练的环境,时刻提醒练习者要注意力集中,并按照练习的要求和程序进行操作。
第四、体能型自我保护。体能型自我保护,我认为是指篮球练习者应该在平时业余时间有意思的锻炼自己的体能,在体能型自我保护中,首先,应该是体能储备。已具有清晰而且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强烈的脱保愿望之后就是需要充分的信心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充沛的体力。其次就是协调性、灵活性及快速反应练习,这可以经常练习拉伸肌肉以提高身体的这些能力。
(1)大部分的篮球运动员或者练习者都有踝关节损伤。
(2)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类型主要有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
(3)篮球运动中踝关节的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篮球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机能的因素以及篮球教练员或者是练习者未能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和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1)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基本技术的学习和加强自我保护动作的练习。
(2)教练员正确理解“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中大运动量的内涵,应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给与相对应量的训练。
(3)建立运动队医疗监督体系,定期对运动员机能进行检测和评定。
[1]郝起,苏学强,侯海涛.篮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2.
[2]王科飞,王和平.篮球运动损伤预防与自我保护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