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运忠 马涛(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步加剧,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期是人多事之秋的时期,这一时期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心理活动也有一定的变化。太极拳非常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因为它动作轻柔、运动量小,练习时要求用意不用力,动作、意识、呼吸相结合
太极拳运动,在练习时要求步法稳健、关节屈伸灵活、连绵不断的做动作,而且太极拳的动作大多是螺旋式,能使全身肌肉运动起来。长期参加太极拳运动,能增加肌肉对骨骼的牵拉作用,增强肌肉的收缩力,以及骨的新陈代谢。骨骼的性能得到加强,就提高了骨的抗压、抗折等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损伤。因此太极拳运动能强化老年人的运动系统。
就人体生理而言,太极拳旨在激发内劲,对全身血管都能起到锻炼效果。太极拳运动中,气遍周身,内气运行,达到无微不及的效果。从客观上说,每次练功过程亦是在扩充血管,疏通经络,使血管频繁地扩张与收缩。通过这样,使血管得到加强,加快了循环频率,疏通了经络,使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
处于特殊时期的老年人,要善于控制思想感情和心理意识,特别是要排遣莫名其妙的猜忌多疑的心理和牢骚情绪。老年人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可以使老年人能够更好的控制自我感情,在生活中达到遇怒而不恼,遇喜而不狂,力持镇定、力求忍耐。老年人运用太极拳这一锻炼手段,能够有效调节心理,显著摆脱内心的孤独感和空虚感。有人对老年人采取集体练习的跟踪调查方式,让很多老年人一道,学习或者练习太极拳。练习者们互相纠正、互相切磋,交流心得体会,愉悦地海阔天空交谈等等。在这期间老年人结交了新的朋友,心态变得平等、真挚,受到群体积极心理影响之后,老年人唤起了对生活的热爱,激发起对生活的信心。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锻炼基础不尽一样,所以在制定锻炼的要求和选择练习的内容的时候,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等。因为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在做猛烈快速的动作时,容易导致缺氧头晕眼花、晕厥、体力不支等等。因此,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由于初学太极拳的老年人不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腿部力量,练习之后常明显感觉腰腿酸痛,这是因为在太极拳运动中,下肢大部分动作都是腿部的屈伸,并且大多是身体重量由一条腿支撑。只有在太极拳运动中坚持循序渐进并长期练习,才会逐渐增进柔韧性和腿部力量,增强体质,这样自然会减轻消除腰腿酸痛的感觉。另外老年人坚持练习太极拳,对的毅力、意志和性情也是一个很好的磨练过程,但要注意持之以恒、劳逸结合。经过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老年人定会受益无穷。
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要选择良好的环境,要选择空气清新,地面平坦,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联系,如公园、树林、操场、海滨及清洁宽敞的绿化地区等等,这样对身心健康更为有益。由于老年人抗病毒、抗寒、抗污染物侵害能力相对比较弱,在遇到大雾天或风雪天,不宜进行室外练习,以免诱发各类疾病。如果选择室内练习,要注意室内空气通畅,环境明净亮洁,最好打开窗户,以利于通风换气。在夏季老年人不宜在闷热的室内环境中进行练习,以免中暑。在冬季老年人为避免着凉要注意添加衣物,尤其不要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里进行练习,以免引起肺炎、哮喘等病症、急性支气管炎等。另外,老年人在进行太极拳运动前一定做好准备热身,练习后还要做好整理放松活动,要做到循序渐进。
太极拳通过练习和呼吸密切结合,对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练习太极拳,老年人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还可以在参与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健身的乐趣,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积极开展太极拳运动,对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蔡中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利,王森.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因素影响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04,(8).
[3]孙有智,张云华.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抑郁症的预防治疗效应[J].湖北体育科技,2004,(34).
[4]蔡开明.从文化学角度看太极运动对大学生身心修为的价值[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