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业飞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从当前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世界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正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而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培养模式、方法、内容等多方面还不够成熟。质量是灵魂也是核心,必须快速转变观念,积极促进培养质量的提升。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一种全天候的教学模式。尽管表面看已经形成完整的教育链条,但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分析。
尽管实施的是全天候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专业学位虽然是用全日制的名号进行招生,但是很多类别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却成为了一些企事业单位以及党政机关从业者镀金的手段,甚至成为一些人“混文凭”的途径。由于目的不单纯,加之培养单位的低要求,人才培养的质量则更难以保障。长此以往,将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
相比于学术型学位来说,专业学位在人才规格、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培养形式等要素上都有着自身的特点,理应形成自身独有的培养模式。然而多年来,我国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一直运用学术型学位的培养模式,加之在职的学习方式,使其成为学术型学位的翻版和延伸。在当前专业学位盲目狂热的阶段,要想确保其培养质量,就必须打好提前量,把职业指导的相关理念融入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体系中来,引导研究生尽早了解职业特点和个人特质,提升职业发展力,实现人职匹配、职业胜任。
当前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不能从较深的理论上反映出行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常见现象是人手一份论文,做出来之后却被束之高阁,乏人问津。大多数论文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纸上谈兵,与现实严重脱节,违背了培养目标。
目前,主要培养模式以讲授为主,方法相对死板;导师之间缺少必要的合作沟通,学生也未养成良好的集体讨论习惯,更没有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在方法上与本科教学并无太多不同,无法与之拉开较大层次,系统不完整,涉及到交叉学科、学科前沿、创新性思维以及技能培养等方面的课程较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缺少必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缺少具有扎实实践功底并能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境界的教师,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老化,认识较为片面,认为研究生的学习水平主要通过学术性体现,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特别是教师由于项目研究的精力牵扯,造成对学生培养的关注度不足,对培养本质和意义缺少科学认识,存在传统偏见。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学位制度,而由此产生的学位模式人才培养本身就先天不足,带有很强的局限性。首先是学位类型单一,其次是过分侧重于学术性研究,造成在课程安排、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质量的评估标准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特色,甚至与学术性学位雷同,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我国现行学位制度已基本构建起以硕士学位为主的博士、硕士以及学士三个学位组成的科学学位体系。然而,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大多数是已经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本科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偏小,极大限制了全日制专业学位功能的发挥。所以,扎实地提升以应届生为依托的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非常必要,不仅能满足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更可促进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
我国自2009年以来,已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纳入到了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体系当中,但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更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学指导,培养体系较为模糊,造成了其工程实践及研究能力削弱。而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了国际社会职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开始着力筛选一批掌握较高职业技术知识以及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人才,促进了我国研究生就业市场的快速变迁。从近年就业态势看,更多的硕士研究生选择了实际应用较强的工作单位,以往陈旧的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于高端人才的实际需求。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则能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市场的供需问题,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从19世纪开始,已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框架,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项教育正在向着科学化与先进化水平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在培养内容及方式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企业与各专业学位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专业学位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通过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之对于自身问题的审视可以看出,我国只有结合实情,设置专业学位,并在探索中扎实实践,不断提高培养质量,才能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在真正意义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并与国际顺利接轨。
3.1.1 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理念
要侧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务实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专业实践能力。始终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面向具体行业领域,加强实践,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转变陈旧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理念的人性化与科学化。要一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模式,让研究生在学习和专业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主人翁的归属感。教育者要根据研究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以及个性特长等因素,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积极转变长期忽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保障效率,突出质量,以专业实践为主,侧重应用与社会实践,实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和谐统一,以备将来承担带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岗位工作。
3.1.2 借鉴先进经验
开放、包容的胸襟能够促成事业的成功。要树立开放型理念,从实际国情出发,实现自主发展与求实创新,积极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理念与经验。西方是专业学位教育的发源地,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鲜明特色。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相比,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积极、虚心地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模式、理念及经验非常必要。
目前我国劳动人事部门已推出必要的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以及注册等制度。因此,实现企业与高校之间的通力协作,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社会职业需求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复合型高端人才,对于加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能够适应某一职业发展的需要,务必要结合职业发展构建职业所需的知识系统,在培养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方案,鼓励学生加强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使之能够把所学的新知识真正地在工作中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其实践技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普通的中小学与中等职业学校等,都要结合现实情况,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做好培养规划与设计工作。认真组织和积极鼓励那些符合条件的教师尤其是达标的普通高中、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骨干教师报考。人才资源的投入回报巨大。要做好参与报考者的思想工作,帮助在职攻读学位人员解决后顾之忧,特别是解决必要的培养经费问题,予以有力的后勤保障。
发挥教师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整体水平,熟练驾驭多种培养方法。要熟悉相关行业的从业背景和岗位知识,按照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要求妥善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正在迅速与国际接轨,急切需要大批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针对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多种问题,我们必须抓住特点,立足实情,突出特色,群策群力地拿出提高培养质量的具体对策,通过不断优化,塑造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体系,为我国创新型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1]王青霞,赵会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6-139.
[2]万玉凤.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的深层原因——2009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与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9-11-4(8).
[3]赵婷婷,代寒玲.研究生教育中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3):68-78.
[4]张文辉,林基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J].高教论坛,201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