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全省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创新思路、优化举措、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做好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规模总量保持领先。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左右,约占全国比重11.4%,总量和占比继续位居全国之首。二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3%,其中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200亿元,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6%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00家。三是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3%,其中企业投入增长20%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1017家;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居全国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预计完成工业投资1.62万亿元、技改投入1.26万亿元,增幅均达到20%左右;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0.83。四是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预计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万亿元,同比增长14%;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比首次超过50%。五是节能降耗扎实推进。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5%以上,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和序时进度任务。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运行调节,全力稳增长。制定并实施以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技改推进、增量培育、市场扩销、要素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一个计划、四项行动”。二是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促转型。编制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新兴产业迅速做大规模、增强实力;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构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特色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全省各类集聚区工业销售占比达70%;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强化技术进步,提升竞争力。滚动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组织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百千万”工程。四是狠抓节能降耗,推进低碳化。及时分解年度节能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加强节能降耗运行监测力度,对进度滞后地区及时预警;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推进节能改造等五大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树立一批清洁生产标杆企业。五是完善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环境。在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基础上,根据我省经济运行情况和转型升级实际,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大项目、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规范涉企收费、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扎实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组织实施“百千万”服务行动计划。各市也围绕“一个计划、四项行动”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出台和实施了一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收入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工业是江苏经济的主体,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要确保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工业必须挑重担。我们在全面分析研判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年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高于GDP增长2个百分点,继续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支撑作用。
(一)着力保持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继续深入推进“一个计划、四项行动”。一要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分析研判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运行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二要积极培育增量经济。组织实施“113”重点增量培育计划,抓好100个结构优、附加值高、效益好、且新增利润1亿元以上新增长项目,确保新增利税300亿元;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完善要素帮扶、政策倾斜、银企对接、难题专办、进度考核等工作机制,确保尽快达产达效。三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继续举办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各类展销活动,及早筹划香港精品展,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引导企业抢抓国家扩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快开发消费热点类新产品新服务,抢占新兴消费市场。四要积极做好要素保障。当前,统调最大用电负荷已达6000万千瓦,预计今年夏季统调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7300~7500万千瓦,电力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要超前谋划,切实保障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稳定供应,最大限度满足全省生产生活需要。要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化改革、电煤价格并轨等新政策产生的影响,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深度推进银企对接、融资洽谈活动,千方百计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二)切实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目标,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强化关键重大技术协同攻关,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基地,切实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二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深入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和“百项千亿”技改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三要推进集约集聚发展。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化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四要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积极扩大国内市场,加快企业现有产能消化;推动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积极拓展和融入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步伐,整合提升现有产能。特别要围绕建材、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主动提前淘汰相对落后产能。五要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加强统筹规划,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军民融合工业园、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船舶制造、新材料等具有优势的军民融合产业。
(三)不断提升企业技术进步水平。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方位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力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10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00家以上。深入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继续组织实施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工程,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功能,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二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组织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百千万”工程,全年推广应用百项关键新技术新工艺、千个重点新产品,带动全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2万个以上,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及时发布我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加大对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制应用、节能惠民产品推广的支持力度。三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发挥重点项目对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着力抓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四新”技改项目,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加快推广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以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四要着力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质量信用体系,鼓励企业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推动我省更多品牌由江苏名牌向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跃升。
(四)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适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需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步伐,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集成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一要加快企业两化融合步伐。深入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百项信息化关键核心技术”示范项目,加快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制造绿色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服务定制化,促进江苏工业由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再向智能创造转变。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区、服务产业园和“数字企业”创建活动。二要提升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电子制造业和软件业创新升级,进一步做大信息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三要统筹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围绕提升拓展信息化服务能力和领域,推进三网融合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更高层次推进南京“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加快苏州、无锡“中国软件名城”的创建步伐;加快实施江苏腾云计划,建设为全省服务的江苏省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消费培育力度,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网络文化等新兴消费热点。四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全面覆盖,推进落实全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实施“一线入户”、信息管线集成建设、基站共建共享等重点工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需求。加强无线电、通讯、网络等安全系统建设,提升信息安全防控能力。
(五)全面加强节能降耗和绿色制造。认真落实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一要严格落实责任。尽快下达今年节能目标任务,落实到市县和重点企业。组织2012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及时向社会公告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措施。二要加快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主要耗能行业节能改造,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深入推进“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促进企业提升节能水平。全面推进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开展十大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成全省能效监测和统计分析平台,强化节能监察。三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工业园区循环改造、再制造产业化等为重点,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创建活动和清洁生产审核,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十分复杂,经信工作面临的困难多、压力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确保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要创新工作机制。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举措,采取新的办法,推进经信工作创新发展。二要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措施、部署的任务,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序进度,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以务实的举措推进工作落实。三要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督查。用好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效支持企业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