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肖俊
(吉林艺术学院,长春 130012)
艺术设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当传统的工艺美术突然被置入国际设计的新空间时,短暂的迷惘在所难免.如何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语境中,保持并发展中国艺术设计的本体特征尤为重要.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强烈的中国民族特点,引起了当代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多学科的高度重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理念和审美取向,反映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下,中国画艺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导入,再造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本土语境”,必将为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当代艺术设计作品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内涵.
中国画的“形”,即造型.《尔雅》云:“画,形也.”“形”是指物化于自然,也是最客观的因素.“形”与“笔法”、“墨法”皆隶属于中国画语言因素的层面,并不是孤立的.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所谓“形”的概念,是有内涵的,其美学理论正是在“似与不似”的造型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神”是形的高一境界,中国画讲究“神”,讲究以形写神的意境.因此,在整个中国画传统美学中,“形”与“神”的循序渐进、结合与交融,正合乎中国绘画艺术长期以来特别强调的“形神兼备”.中国画可谓是点、线、面和水墨的交互精神.清代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1].有笔有墨,成为人们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谢赫“六法”中有“骨法用笔”的说法,就是指笔墨的一点一画都要有见形,笔中有物,才有神气;要灵活运用笔墨的塑造功能,既表现出笔墨的浓淡干湿,又传达出内在情趣与形象.中国古代画论中,对用笔、用墨均有总结,国画大师黄宾虹说过“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由此足见中国画的一点一画、干湿浓淡都有着丰富的形与神的表现.
中国画笔墨技法的精进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画的成就,而笔墨与“留白”的巧妙结合也展示了中国画艺术的笔墨情趣.如中国山水画表现山石明暗、凹凸和质感;再如写意画家在挥毫泼墨中画出的“飞白”与笔墨相映衬,看似无心,实为有意,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中国画的“留白”技法的营造为素材的创造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来说确实是一种巨大的话语资源和文化资本.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写道:“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留传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2].中国画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蕴涵了浑厚的民族文化品格,包含了丰富的视觉图像元素,也蕴含了传统的文化理念与思维意识形态.
艺术设计在不同国家与民族体现出不同的特征,这正是艺术设计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反映和诠释.“文化”在这里可以定义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艺术设计蕴含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包含了人的主观因素,凝聚了人类的理智和价值观念.由此可见,设计本身是民族文化的象征,而文化是一个传承和学习的过程,艺术设计是文化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理应继承与发展文化传统、开拓未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不仅决定于其民族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也决定于这个民族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素材,无论这文化素材是外来的还是本民族自己创造的.中国艺术设计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用当代的眼光和胆略去开拓、去创新,才能构建出具有“世界的中国”意义的本土设计的美好未来[3].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设计作品中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其设计作品以中国传统水墨为载体,完美结合东方与西方文化,将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冲击.毫无疑问,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是可以从中国画的水墨元素中汲取有益的启发和借鉴的;另一方面,中国画艺术思想和笔墨神韵在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能够得到延续,更能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同时也对加深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画艺术与当代设计教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毫无关联,但从本质上讲,两者之间有一种潜在的联系.在现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现代化的今天,大胆地探讨传统中国画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建立现代艺术设计多样化的客观需要.对现代设计与中国画艺术的教学问题关系上,有人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毫无关联;也有人认为,中国画的人文思想过于庞杂而不敢触碰.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使一些学生的设计作品缺失民族文化底蕴,作品风格游离于民族本土文化之外,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现代设计从某种程度而言,以其简练的艺术语言特征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但从反映本土文化意识的层面来看,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锤炼积淀而成,其中的中国画艺术强调自我意识和对事物内在的本质认识,其鲜明的造型特征及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不规则性,与现代设计强调理性设计的思维观念形成了有机的互补.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将中国艺术的思维理念和饱含中国审美精神的中国画艺术渗透到教学个案中,必将成为对现代设计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
设计应同时在功能和审美两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这种现代设计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调一切设计以人为中心.从设计结果角度看,设计体现的不仅是物化的表象,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体现.随着艺术行业的不断壮大,艺术设计的功能性越来越为设计的审美性所取代,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审美精神同时也被关注.这说明现代艺术设计越来越需要中国传统艺术充实,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们审美心态的平衡,才能满足现代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体系,将具有中国审美精神的中国画艺术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受到教育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当代艺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具有中国审美精神的中国画艺术引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画艺术成为现代设计教学创新的启示点.
含蓄而隽永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导思想.中国的传统艺术更多的是传达一种形神兼备的美的意境,讲求情景交融的美的意境的延伸,在审美情趣上形成特有的自由、无限的空间意识,构成中国韵味的艺术精神世界[4].中国画的造型精妙之处在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中国画通过水墨造型手段表现意象和意境,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蕴含着中国式的含蓄与典雅,巧妙地与蕴含寓意的现代设计融为一体,既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融合于极具现代感的设计之中,同时又创造性地将古典韵味与现代材料、技术融为一体.
以2008年中国名瑞杯服装设计大赛金奖作品《水墨.蝶》为例,设计师以光泽饱满,质地挺括的大缎和轻薄通透的真丝绡为面料主体,将面料以吊染的方式进行工艺处理.在染槽中先后注入液面高度不同的染液,先低后高,分段逐步升高.染液先淡后浓,染成阶梯状渐变效果,使面料产生由浅渐深或由深至浅的柔和、渐进、和谐的视觉效果,吊染后的真丝绡使用在服装的下摆、肩部、头饰等位置,结合真丝绡飘逸的面料特征,产生了独特的水墨晕染效果,整体服装形成简洁、优雅、淡然的审美意趣,让人体味到传统中国画的墨韵余香.将气韵生动的水墨元素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的审美经验和新时代的审美信息融会贯通,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当代设计作品,对保持及弘扬中国艺术设计的本体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中汲取精华与现代设计艺术融合,对中国画艺术进行创造和深化.在借鉴时应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视觉特征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来.中国画艺术的水墨视觉造型理念是中国画艺术独具韵味的审美特征,中国画以笔墨丰富的形式表现和艺术语言的造型手段来追求气韵生动的人文情怀.秉承这种原则和观点去评鉴我们的国粹,从中发掘深层的文化寓意,并将其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来.在不断研究现代设计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把握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用全新的观念把传统艺术发扬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来,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实现新的超越.
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是当代艺术设计人才成长所必须的土壤,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要本着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宗旨对待我们的中国画传统文化资源,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提取民族文化的内在实质,创造性地弘扬中国画艺术,使独具韵味的中国画艺术成为现代设计教学中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在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同时,做到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有效地将中国画艺术资源运用到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去;不断吸收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提升现代设计教育的层面、品格和教育水准,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渠道、全方位地构建一个既有民族特性又蕴含时代特征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1]潘运告.清人论画[M].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248-252.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合肥市: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154-156.
[3]孟 幻,冯 刚.谈当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借鉴[J].东华大学学报,2009(12):314-317.
[4]姜海燕.美的孕育: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契合[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