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成因及其风险防范措施

2013-08-15 00:54吕志学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贷款资金教育

吕志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计划财务处,长春 130118)

0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连续扩招、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单纯依靠传统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很难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学校纷纷向银行申请贷款.但银行贷款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贷款可以发挥其杠杆作用,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过度贷款会使高校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加强高校贷款管理,规范贷款行为,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另外,高等学校要打破传统的筹资观念,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加收入,对教育筹资体系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资金,通过社会投资、融资及教育国债等多种市场手段筹集教育资金,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

1 高等学校贷款现状

高校贷款始于2001年.当时,高校因大幅度扩招面临教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而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无处放贷,信贷资金库存面临巨大的窘境.教育部[2001]33号文件《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进一步明确指出:“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利用银行贷款,继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加上地方政府的默许,贷款办学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现象.但随之而来引发的贷款问题也层出不穷.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自2001年高校开始贷款建设以来,5年中,我国高校银行贷款的总金额已经达近2000亿元,几乎所有扩招的高校都有贷款,一些高校贷款高达10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实际上,“高校债务远远不止这个数目.除去银行贷款,许多债务是施工单位垫付的工程款,有的甚至是单位集资款.由于高校经费有限,贷款又多为较短贷款,部分高校贷款规模大大超出经济承受能力,到期无力偿还贷款.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银根收紧,调高银行利率,一些学校甚至连利息都还不起,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一些高校为了还贷,不得不压缩教学科研经费和办公经费,严重制约高校健康发展.因此,构建有效的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时识别高校贷款财务风险,及时进行风险的预警预报,并逐步寻找化解途径已迫在眉睫[2].

2 高校贷款的成因分析

2.1 缺少财政资金保障的教育扩张是造成高校贷款的直接原因

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普及.2000-2011年,本专科招生人数从221万升至675万,增长了3倍多.原有的校园面积、教学设施设备及图书资料等很难满足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高校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科建设,更好的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纷纷开展新校区建设,这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一直徘徊在3% ~4%之间,低于发展中国家4%.另外,政府一直以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主要是面向部属高校和“211”大学.这些高校获得了国家大部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经费,资金周转有着更大的余地.然而,地方高校由于综合实力普遍较弱,享受国家财政支持非常有限,资金来源渠道相对狭窄.在教育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向银行寻求贷款负债发展就成了各高校无可奈何的唯一选择.

2.2 银行的积极推动是造成高校贷款的间接原因

银行作为一种金融企业,必然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企业作为其贷款目标.高校作为政府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载体,有着固定财政拨款以及高额的学费收入的事业单位,其经营风险较低,信贷资产质量较高,又有政府作其坚强后盾,是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选择.银校双方存在着资金供求的互补性,为高等教育与金融市场“合作双赢”,以及金融资本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创造了绝好的机会.

2.3 政府鼓励多渠道筹资是造成高校贷款的政策原因

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够得以健康发展,在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国家通过立法鼓励高校利用金融、信贷等渠道筹措资金来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样,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作为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一种方式就有了法律基础,是政府许可的筹资渠道之一.1999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在教育部2000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的力度,使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基础设施有较人的改善.”2001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也明确提出:“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利用银行贷款,继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这些政策为高校贷款打开了“缺口”,从此开始了广泛泛的“校银结合”[3].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向好,加上以上相关法律文件构成了高等学校利用贷款发展的政策支撑.有些地方政府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为高校贷款开辟了“绿色通道”,这也极大地激励高校贷款的热情和信心,各高校纷纷争取把握这种贷款的最佳时机.

3 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策略

高校贷款问题的形成涉及到政府、高校、银行三方面因素.因此,要解决目前高校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止由此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必须依靠政府、高校自身和银行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既关注当前高校面临的迫切需要,又着眼于解决未来高校融资问题的体制建设.

3.1 高校贷款风险的自我防范

首先,统一指导思想.各高校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出发;从扎扎实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发.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要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不能搞短期行为,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大搞形象工程,坚决反对一切追求奢华、超标准的浪费行为.

其次,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贷款高校应成立以校(院)长为组长、主管财务副校(院)长为副组长,财务、基建、审计、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贷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贷款项目的论证、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以确保贷款资金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贷款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最后,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高校应多渠道筹集资金,不能仅依赖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应广开财源,争取社会资金,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将科研成果商业化,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加强对学生欠费工作的清理工作,建立学费收缴的奖惩机制,组织学生勤工俭学,解决贫困生欠费问题.

3.2 政府的外部监控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和监管者,也必须对高校贷款进行监管.明确校长及党委经济责任制,我国高校现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长作为法定代表人,负责掌管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全面工作.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实落实贷款责任人,加强领导层的经济责任和风险意识.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高校银行贷款的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高校要认真研究国家有关贷款政策及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建立风险评价模型与风险预警制度,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和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风险.

3.3 银行的外部监控

金融机构应严格根据《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应充分评估各学校学生生源、财务收支、声誉、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贷款发放的方式与规模,防止过度发放贷.尽量减少信誉贷款,多做抵押贷款.同时,应加强贷款管理,不能因为高校客户的优良性而放松警惕,确保专款专用.此外,银行应加强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及时沟通交流,并定期分析贷款高校的财务状况,这对防范风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管理,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答部门的重要职责.高校教育资源的更优化配置,是防范与控制高校贷款风险的治本之策.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高校财务安全监控,完善信贷资金贷后管理,以及学校本身的内部审计控制,是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基本途径.

[1]郭国庆,汪晓凡,赵 军.中国高校贷款问题、成因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1):72-76.

[2]程金辉.高等学校贷款风险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3]窦 静.高校贷款政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7(36):21-23.

猜你喜欢
贷款资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