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区晚秋蚕僵病发生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2013-08-15 00:50王啟苗
江苏蚕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蚕区蚕座蚕期

王啟苗

(安徽省宁国市种植业局 242300)

僵病是蚕茧生产中最常见的蚕病,特别在晚秋蚕期发病较为普遍,发病面广,危害严重,蚕农每年晚秋蚕因僵病造成的损失近10~20%,少数农户甚至颗粒无收。2008年皖南山区晚秋蚕僵病偏重发生,少数蚕区几乎全军覆没。为此,笔者对2008年晚秋蚕僵病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技术措施。

1 晚秋僵病发生基本情况调查

宁国市2008年9月3日发放晚秋蚕种(品种:苏菊×明虎)并到户,4日见苗,5日盛孵化,孵化率达98%以上。宁墩镇吉宁村是宁国市养蚕的重点村,9月9~10日深入吉宁村前沙园组养蚕户指导发现,章徽、胡长寿、章荣俭、胡迎春、程寅生、刘同民等养蚕户蚕儿僵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程度各有不同,发病率轻则5%,重则20%,特别是胡迎春户饲养的2.5盒蚕种发病率达50%以上。针对如此情况要求养蚕户,首先要增加除沙次数淘汰、隔离病死蚕,并正确处理好蚕沙和病死蚕;其次,要坚持每天使用防僵药剂至少2次以上,并坚持使用干燥材料,降低蚕座湿度,控制僵病蔓延,直到病情控制后才能改为1~2天用药1次,决不能丝毫疏忽。

对晚秋蚕僵病发生情况调查发现:一是蚕儿发病早且连绵不断。部分农户在蚕儿一龄期就发生僵病,一眠开口后一天死一层。通过防治,各龄僵病虽有所控制,但到四、五龄及上蔟前后僵病又出现反弹,多数熟蚕虽能勉强吐丝结茧,也只能营薄皮茧僵死在茧中。二是发病面广且量大。无论是宣城的绩溪、宁国、广德等地,还是黄山的歙县、黟县、祁门、徽州和池州的东至、青阳等地;无论是发种早的早晚秋,还是发种迟的晚晚秋;无论是蚕茧主产区,还是零星产区,几乎都有僵病发生,发病养蚕户平均张种产茧仅15kg左右,有30%左右的养蚕户连最低的养蚕成本都无法收回,少数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严重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三是老蚕区发病率高于新蚕区。据各地调查统计分析,新发展的蚕区僵病发生率在30%以下,老蚕区僵病发生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

2 僵病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蚕农消毒防病意识不强

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及近年来茧价频繁波动的影响,蚕农对养蚕的投入减少,在思想上放松了常规性的养蚕消毒,对环境消毒有所忽视。多数蚕农对蚕室、具只是简单地打扫,洗洗晒晒,根本不用药物消毒,“重养轻防”,蚕前消毒不彻底;有些蚕农虽然消了毒,也只是简单地走过场,不重视蚕期消毒,而且忽视了蚕后回山消毒,用过的草笼等蔟具舍不得烧掉,又不用药剂消毒,留作晚秋蚕用,僵菌残留,导致僵病特别是老区僵病普遍发生。

2.2 气候、环境条件适宜僵病发生

僵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发生流行与气候、环境条件有相当大的关系,多湿的气候环境宜于白僵菌生长。2008年晚秋蚕期受13、14、15号台风的影响,皖南山区秋雨连绵;同时皖南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区小气候,9~10月晚秋蚕期,早晚气温骤降,相对湿度增大,接近饱和状态;加之目前生产上小蚕采用防干少回育,蚕座内湿度偏大,蚕农又没有加温排湿的习惯,这给僵菌分生孢子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据调查,黄山的歙县、黟县、祁门、徽州和池州的东至、青阳等县市,家蚕白僵病的发生也同样十分严重,损失惨重。

2.3 桑叶害虫的病害与家蚕的交叉感染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害虫天敌减少,桑树害虫发生越来越多。2008年8~9月份低温阴雨,空气湿度大,适宜野外昆虫发生、繁殖、流行,野外昆虫僵病发生率高,其分生孢子随之污染桑叶、环境,并被带进蚕室,造成交叉感染。据调查,部分蚕区桑园无完好桑叶,其中,还有大量的野蚕、桑尺蠖等害虫僵死在桑叶上。茧价的低迷,也使蚕农放松了桑园治虫,导致僵菌传播机率增大。

2.4 僵病发生后防治措施不当

调查中发现,一旦发生僵病,部分蚕农不能对症下药,或不能根据天气状况用药,在用药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部分蚕农在蚕儿发生僵病后,不及时拣出僵蚕,进行除沙,隔离病原;僵蚕乱扔,蚕沙乱倒,病原到处扩散,造成环境污染,增加了感染机会;更有甚者,把僵蚕收集起来,不是深埋或烧毁以绝后患,而是拿去出售图眼前利益,污染了养蚕环境。

2.5 养蚕基础设施薄弱,饲育技术不规范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养蚕户存在养蚕条件的欠缺,没有专用蚕室,人蚕共室,导致室内空气污浊,湿度大;蚕室没有对开窗,通风不良;没有顶棚,不能很好消毒,无法控制温湿度;养蚕用具不足,造成蚕室拥挤,蚕头过密。正常的除沙、消毒、提青分批、给桑没能及时开展;迟眠蚕、弱小蚕不能及时分开饲养或淘汰,导致蚕儿混育引发僵病。

2.6 没能坚持蚕儿易感期僵病预防

蚁蚕、起蚕、熟蚕是蚕儿僵病的易感期,此期蚕儿体皮较嫩,体壁多皱,真菌的分生孢子容易附于体表,发芽侵入,蚕农往往忽视防僵,待僵病发生时才开始防治;僵病发生期间虽能及时用漂白粉防僵粉、防病一号、防僵粉、敌僵粉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防病,待僵病控制住后,又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僵病防治,从而导致僵病的新一轮爆发。

3 晚秋僵病的防治技术措施

3.1 强化消毒防病意识

3.1.1蚕前消毒

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要进行全面打扫、清洗,减少附着在蚕室内和蚕具上的病原数量,并使病原充分裸露,以提高药剂的消毒效果。先用水剂药物进行消毒,消毒时,药液浓度要配得准,喷洒均匀,面面俱到。再用熏烟剂进行密闭熏烟消毒,同时,要加强消毒后的管理工作,防止病原再污染蚕室、蚕具。

3.1.2蚕期消毒防病

使用防僵药剂,控制僵病蔓延。坚持定期用含0.5%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蚕室内外和蚕具消毒。蚕期不管有病无病,都要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在收蚁、各龄起蚕及熟蚕时各使用一次防僵粉。根据天气适时使用402防僵剂浸网或体喷。必要时,在桑叶食尽后,用优氯净1.5g/m3,或硫磺3~5g/m3,或半干半湿的无毒艾草、松毛、黄荆条、柏枝等10~15g/m3,关闭门窗熏烟30min,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排烟,每天一次,既利排湿,又有消毒作用,效果很好。

3.1.3彻底的回山消毒

养蚕结束后彻底进行蚕室、具的全面消毒,彻底处理桑渣、蚕粪,彻底烧毁草笼,尽最大可能减少病原存活机会。

3.2 调节好蚕室温、湿度,改善蚕期多湿环境

低温时,加温排湿;高温时,通风排湿,降低蚕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能有效控制真菌孢子发芽、发育与传播。易感期除使用防僵药剂外,要多用新鲜石灰粉、焦糠等干燥材料,特别要注意防止眠座阴冷潮湿。一旦发生僵病,则每天需撒防僵药粉2次(早、晚各一次),直至病情控制后,改为1~2天一次。遇阴雨天气,更要注意多用干燥材料,尽量少吃水叶,不添食水剂蚕药,千方百计地降低蚕座湿度。

3.3 防治桑园害虫,减少交叉传染

野外昆虫是家蚕发生僵病的重要传染源,要及时认真做好桑园害虫的防治工作。夏伐后用50%的乙酰甲胺磷1 500倍液或用80%敌敌畏和50%辛硫磷各1 000倍混合液喷雾,进行白拳杀虫;新梢长出后,要进行土壤撒药和顶梢喷药,采用农药防治和人工捕捉相结合的方法,有效降低桑园虫口密度,减少交叉传染。在蚕期尽量不喂虫口和虫粪污染叶,不得已时可用含0.3%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叶面消毒,晾干后喂蚕。

3.4 增加除沙次数,减少病原扩散

一旦发生僵病,要及时拣出病蚕尸体,增加除沙次数,隔离病源;检出的病蚕尸体,要集中深埋或烧毁;除出的蚕沙要送至远离蚕室和桑园的地方挖坑沤制发酵后才能做肥料使用;杜绝收集、摊晒、出售僵蚕的行为,以免污染养蚕环境。

3.5 改善饲养条件,提高饲育技术

养蚕要建立专用蚕室,蚕室要有天花板、水泥地平和对开窗及纱门纱窗,备足养蚕用具。养蚕要严格按照饲育技术要求操作,首先,要做好补催青和收蚁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严格淘汰苗末蚁。其次,加强蚕儿的眠起处理,严格提青分批,及时淘汰迟眠蚕、弱小蚕,防止蚕儿混育感染。第三要做好蚕儿的良桑饱食工作,增强蚕儿体质,提高蚕体抗病能力。

猜你喜欢
蚕区蚕座蚕期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夏秋养蚕有三早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
晚秋蚕饲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