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联合冷冻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

2013-08-15 00:43乔富玉杨东宝丰都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重庆丰都408200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乔富玉,杨东宝,肖 静,侯 杰 (丰都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重庆丰都 408200)

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黏膜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棘手。既往多采用脱敏治疗、抗变态反应性药物治疗,但效果常常不满意。AR容易合并鼻中隔偏曲,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近年来,手术治疗AR合并鼻中隔偏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1-2]。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鼻中隔矫正术的基础上辅助筛前神经区域黏膜冷冻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AR患者48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治疗的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48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4~76岁。同期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16~73岁。所有患者变应性鼻炎的诊断符合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为喷嚏、流涕、鼻塞、鼻甲肿胀等,术前均经鼻内镜检查和CT检查。2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利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做1个稍带弧形的L形切口,起始鼻中隔前端上方,下至底部,完全切开黏膜和软骨膜。暴露白色软骨,沿骨膜上端做上下平行分离,注意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幅度应由小至大,由前向后分离至偏曲部分。于黏膜切口稍后2~3 mm处切开中隔软骨。经软骨切口用同样方法剥离右侧黏膜和软骨膜,用窥鼻器扩张右侧鼻孔,直接观察骨膜下剥离情况。鼻中隔两侧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于中隔固定扶钩两片叶片之间,然后切除中隔软骨,切除弯曲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中隔底部的骨嵴用鱼尾凿凿除。用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并清除伤口中血块及碎骨片,取出中隔固定扶钩,将两侧黏膜及骨膜推向中部使互相贴合。检查偏曲部分是否已矫正。切口用细线缝合,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

治疗组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进行至偏曲矫正后,采用DZ-2型便携式低温治疗仪,以液氮制冷,冷冻温度选择在-30℃,对鼻中隔软骨膜面进行2~3次多点接触冷冻,鼻中隔软骨膜复位对合,再对鼻中隔前上方黏膜及鼻腔外侧黏膜进行多点冷冻,使黏膜变性苍白,此时冷冻黏膜会与冷冻头粘连,复温后自行缓解,取出冷冻头。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术后均门诊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症状评分。症状评分标准:①一次性连续打喷嚏次数大于15次记4分,10~14次记3分,5~9次记2分,1~4次记1分,0次记0分;②每日擤鼻次数大于10次记3分,5~9次记2分,1~4次记1分,0次记0分;③全天鼻塞持续存在而用口呼吸记3分,偶尔鼻塞记1分,介于3分和1分之间记2分,无鼻塞记0分;④下鼻甲紧贴鼻中隔及鼻底部记3分,与鼻中隔或鼻底部尚有缝隙记2分,下鼻甲轻度肿大、鼻中隔及中鼻甲可见记1分,无肿胀记0分。比较术后复发情况。另外记录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术后出血、术腔狭窄、术腔粘连、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术前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至6个月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症状评分降至最低,之后略有回升。2组相比较,术后1个月内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个月及6个月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9.2%,对照组5例,总发生率为16.7%,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内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5.4%,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1例在术后1个月内复发,1例在1~3个月内复发,2例在3~6个月内复发。

3 讨论

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4]。鼻中隔偏曲引起鼻腔机械性阻塞,导致气流改变,刺激鼻腔黏膜,诱发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异常感觉神经反射,产生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因此,鼻中隔偏曲与AR的关系密切,也是诱发AR的一个重要原因[5]。鼻中隔矫正术将偏曲的鼻中隔矫正后,解除了鼻腔机械性阻塞,改善了鼻腔通气功能,祛除了不良刺激,同时阻断了异常神经反射,从而减轻了AR的症状[6-7]。本组资料显示手术治疗后AR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但是,AR的病因复杂,鼻中隔矫正术后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较高。

DZ-2型低温治疗仪靠沸腾蒸发建立的压力使液氮输送到与病灶接触的冷头,使其冷却到-180℃以下的低温,从而达到冷冻治疗的目的。该仪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单位应用。在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后,对筛前神经区域黏膜组织进行冷冻,使黏膜组织蛋白质变性凝固,组织粘连,破坏了该区域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及感觉神经纤维,阻断了异常反射途径,减少了乙酰胆碱及腺体的分泌,从而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8]。本组资料显示,手术联合冷冻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并且维持时间较长,症状反弹时间较单纯手术治疗组延长,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症状评分低于单纯手术患者。

冷冻治疗在鼻中隔矫正术进行至鼻中隔矫正后实施,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并不影响手术的疗效,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本组资料显示2组患者术后出血、鼻腔粘连、狭窄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并且并发症病情较轻,常规对症处理即可控制,冷冻治疗还减少了复发。因此,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AR安全可行的方法。

[1]曹 前,骆文龙.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7):718 -719.

[2]俞海安,毕 致,肖 峰,等.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初步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7):537-538.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5]游新利,张其清.变应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5 -27.

[6]龚士砦.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72 -73.

[7]代 娓,石 林.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8):64 -65.

[8]杨兴奎,李金华.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手术与冷冻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5):308 -309.

猜你喜欢
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鼻中隔骨折1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