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靖
(佳木斯大学 公共外语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在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这样一种现象普遍存在:语言输入过大。由于考试以及班级人数等因素,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语言信息输入上,英语课堂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结果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要好于写作和口语。《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每个环节的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关系,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保证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平衡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纵观二语习得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但这两种假说都只片面强调输入与输出的作用。而Jeremy V Hamer认为,课堂教学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学生接受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输入部分)和学生运用语言(输出部分)。Hamer进一步细分输入与输出,语言输入分为精细输入(finelytuned input)和粗犷输入(roughly-tuned input);语言输出则为实践性输出(practice output)和交流性输出(communication output)。大量的语言输入后,学生操练习得的语言材料以便教师进行检验,这就是所谓的实践性输出。交流性输出意味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已知信息来完成交际任务,这时才真正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基于以上理论,针对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语言输入与输出不平衡的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建立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体系,积极的语言信息输出系统,加大输入与输出的交互作用。
语言的输出以输入为前提,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信息输入质和量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最终影响语言的学习效果。笔者通过教学的实践研究,对具体的教学设计提出一些设想。
真实的语言材料可以取材于新闻广播、说明书、通知、外文书籍、影像资料等。它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自然的语言,可以在课堂语言学习和真实的社会交际中建立联系避免学生学习一些枯燥的脱离实际的死知识,在未来的实际社会交往中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答。很多学生反映,大学英语的学习、考试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节,不是学以致用,而是学而无用。除语料之外,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也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输入语言信息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语言习得是语言获取的最好方式,在中国的语境下,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真实的语料放置于模拟真实的语言运用的情景中,所输入的信息应和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才会对此感兴趣,语言的输入才具有效果。
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i+1理论,i是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1是新输入的语言信息。教师授课时,应注意在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基础上,适当增加新的语言知识和信息,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致更好地接受语言信息的输入,并为语言输出打好基础。
粗犷输入在外语语言学习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它可以使学生更多地学习语言规则、交际方式和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不断地冲击已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最终达到输入信息质的飞跃。然而,目前高校外语教课堂教学时数一周仅4学时,难以保证学生粗犷语言输入的数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何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输入体系?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可借鉴以下几点:
首先,强化英语学习中的预习环节,教师把课堂要讲授的内容事先设计成具体任务,让学生课后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多媒体、网络等平台查找相关材料,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验收学生的自学效果,同时解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问题。
其次,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教师可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目前大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两篇内容相关的文章,教师可精讲test A,test B留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让学生写读书报告等形式,予以监督。
第三,听力训练也是语言信息输入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可鼓励学生收听VOA、BBC等节目,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知识和语言环境。还可以选择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和学唱英文歌曲,但频率应有所控制。
这些方法可有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压缩精细输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语言输出时间,达到英语交际的目的。
语言学习过程由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信息输出三部分组成的,信息输出决定语言交际能否成功,因此建立积极的语言信息输出体系非常重要。
学生是语言信息输出的主动者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直接关系到信息输出的质量,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被赋予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他们主宰课堂,操纵、指挥学生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消极地接受教师精选的信息,枯燥的课堂、缺乏个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必将影响学习效果。学生课堂内积极参与、讨论与课堂外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保证语言信息输出的最大化,课堂成为语言输出和互动的平台。
在一定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基础上,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复述;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教师选择一些不太难,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提前按角色或段落让学生课前准备,在课堂中,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用英语给全班同学讲解语法知识和文章结构,这部分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针对课后练习,教师让学生运用口语完成其中的填空或改写;也可以在课前抽出10分钟,每次安排2-3名同学做个report。总之,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学习平台,运用不同的训练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信息输出。这种课堂输出对学生来说是语言实践过程,对于整体班级来说,输出形成语言互动,互动是解码手段,有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
在实践性语言输出的同时,积极开展交流性语言输出,组织开展热点话题讨论或围绕关注的焦点进行辩论等。让学生把课外阅读的内容或收听BBC、VOA的内容,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出来和全班同学共享,教师在最后给以评点,这种互动式的课堂,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并且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将实践性输出和交流性输出相结合,使原本学时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以写作教学为例,写作的过程包括:查找、积累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信息的输入),构思即对观点和材料作合理安排(加工处理),写草稿、修改、最终定稿(信息输出)。这一过程融合了接受信息、解码信息、重组信息和输出信息。写作者在接受文字符号等信息后,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输入的信息分析、归纳、整合,实现语义的重构,使用头脑中已储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将重构后的信息用文字输出。实践证明,成功的写作过程需要语言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平衡、交互作用才能完成。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只重视输入而忽视输出,必然带来费时低效的结果;反之,一味地加强口语和写作的训练,语言的输出终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语言输入与输出的作用,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
[1]宁惠萍.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平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1).
[2]尤其达.浅淡“输入”与“输出”的平衡[J].外语界,1997,(4).
[3]罗立胜.杨叶丹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语言输入及语言理解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8,(1).
[4]全建强.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J].国外外语教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