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昭勋公图赖事迹述略①

2013-08-15 00:51刘金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八旗

刘金德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图赖(满文转写为“Tulai”),又作图赉、图来,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卒于顺治三年(1646),苏完瓜尔佳氏,费英东第七子,初隶镶黄旗满洲,后与二兄纳海、九弟苏完颜改拨正黄旗。图赖是继费英东之后瓜尔佳氏家族中第二位配享太庙的重要人物,也是费英东诸子中最为知名者。他主要生活在皇太极及多尔衮统治时期,并对清初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因其屡立战功,官爵也随其功绩的积累而不断提升,这对费英东家族地位的巩固和拓展起到巨大的促进重要。关于图赖的研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①关于图赖其人、其事,史书记载颇多,下面简述之。

一、骁勇善战之图赖

图赖少与纳海分袭三等总兵官世职,后因事革职。天聪初年,“由废员,从征冬夔时,追杀叛逃之察哈尔,多所俘获。初围锦州,击却宁远来援兵。”[1](P32)“所至有功。”[2]天聪三年(1629)十月,图赖再次从大军征明北京,十一月初,后金军队攻占遵化等地,本月中下旬,大军进抵明北京城下,“遇明总兵官满桂兵,”图赖率领正黄旗所部在德胜门一带与其展开激战,图赖“直前陷阵,杀伤甚重。叙功,授牛录章京世职。”[3](P3794)

天聪四年(1630),后金军长围北京未下,皇太极遂下令挥军东进,占领了永平、滦州、迁安等府县,于是命令图赖随阿敏贝勒镇守永平府。继而切断京师与关外的联系,明朝京师受到了严重威胁,引起了恐慌,于是明廷命令华州监军道张春、四川监纪官邱禾嘉、锦州总兵祖大寿、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副将祖大乐、祖可法等率兵进攻滦州。“时阿敏、硕托闻明兵围攻滦州,怯不往援,遣图赖、阿山、吴拜、邦素、伊勒木率护军连日乘夜袭明步兵营而还。又遣大臣巴都礼率兵数百人,往援滦州。巴都礼等突围进击,以三鼓入滦州。既而阿敏尽收迁安县守兵及居民,入永平府。”后因“明兵复发红衣炮击坏滦州城垛,城楼焚。纳穆泰、图尔格、汤古代等力不能支,仓卒不及收众,遂于十二日夜,弃城奔永平。”途中遇明兵截战,损失惨重,及至永平,阿敏、硕托大惊,遂弃永平而去,于是阿敏将永平城内归降汉官及城中百姓“悉戮之”,“收其财帛,乘夜弃永平城而归。”[4]此乃“永平屠戮事件。”在撤退过程中,阿敏命图赖领十六人负责断后,全歼明步卒百人,使得阿敏等得以保全撤出。此事件引起了皇太极的极度不满,“命诸贝勒众臣,不得入城,于十五里外立营,惟令士卒入城。”[4]后皇太极令“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俱系之,命集众官于庭,率之而入。”图赖、阿山、吴拜等人因夜入敌营,击败敌兵,遂被解缚。[4]图赖因在滦州、永平的战役中有功,被授为三等轻车都尉。

天聪五年(1631)七月,皇太极率领部众征明,图赖从之。八月初六,抵达大凌河下,“太宗指授方略,令与护军统领南褚立两旗之间,遇逐我樵采者,邀击之。”[5]然图赖杀敌心切,并未按其部署行事,“明兵出城诱战,图赖即先入,额驸达尔哈率本旗兵继进,四面军士见之,亦各进战,两蓝旗兵径抵城壕,舍骑步战,逼明兵入壕,壕岸明兵与城上兵炮矢齐发,两蓝旗兵乃退。是役也,副将孟坦、原任副将屯布禄、备御多贝、侍卫戈里及士卒十人,殁于阵。我军追杀明兵,堕壕死者百余人,获马三十匹。时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亦率护军冲入。”皇太极知道后,大怒曰:“图赖为敌所诱,冒昧轻进,众军因而争往,诸贝勒有不奋身力战者乎!朕弟墨尔根戴青亦冲锋而入,倘有疏虞,必将尔等加以严刑,断不宽宥。夫朕之兵,朕岂不能用,然进止有节,不可轻举,此城既已被围,敌兵如狐处穴中,更将安往朕之兵乃上天所授,皇考所遗,实欲善用之,勿使劳苦耳。”此役图赖虽受伤,但皇太极命令“尔诸臣毋得往视。”后来“额驸杨古利偕巩阿岱私往图赖所视之。”[4]皇太极得知后大斥之。“九月,明发援兵四万余来战,图赖统右翼兵跃马冲阵,敌兵溃走,遂擒张春。”[6]从而消灭了明朝的援军,降服了大凌河的守军。

天聪六年(1632)四月,“太宗文皇帝统大兵破走察哈尔,遂移师征明。”[3](P3794)“大军次布里渡地方,遣苏达喇、图赖率兵二百人,及蒙古通事二人赍书谕沙河堡各官曰:‘始我意在议和,屡与辽东各官言之。缘辽东各官,从前厚遇察哈尔,与我宿成怨隙,不听我言,我故将此处察哈尔逐去。特与尔等议和,尔得我书,即将逃入蒙古献出,甚善。今我将往大同、阳和、宣府一带议和,道经尔地,不可无一言相慰,故遣人以书相告。’时苏达喇、图赖等至沙河堡,以上谕示之,沙河堡官遣十七人,赍牛羊缎疋,并茶酒来献上。”[4]

天聪七年(1633)图赖的具体事迹,各书记载不一。一些史书恰恰缺载这一年图赖的事迹,而又有一些史书却记载此年的图赖跟随贝勒岳讠乇参加了进攻旅顺口的战争。未载此年图赖随攻旅顺口的文献有:《清太宗实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大清一统志》、《清朝先正事略》、《奉天通志》等;而记载图赖随攻旅顺口的文献有《钦定八旗通志》、《国朝耆献类征初编》、《钦定盛京通志》 、《满汉名臣传》、《清史稿》、《碑传集》等,一些书籍仅简单记述为:“七年,从取旅顺。”[7](P9433)另一些文献却如此记述:“七年,随贝勒岳托等攻取旅顺口,统兵守旅顺口系汉军游击佟图赖。”[8](P25)其目的是突出留守旅顺的图赖并非瓜尔佳氏之图赖,乃佟佳氏之图赖,同时,《清太宗实录》也对佟图赖留守之事有详细记载:“旧汉军以游击图赖主之,统备御二员、兵一百名驻守。”[4]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其一,未记天聪七年图赖事迹的书籍作者不能确定图赖是否参加了此次战役,所以未敢妄作结论;其二,认为图赖于天聪七年参加旅顺口之战的书籍作者可能认为《清太宗实录》中所载的旧汉军游击图赖就是瓜尔佳氏图赖,故得此结论。所以图赖这一年的行踪还有待更多的史料加以佐证。

天聪八年(1634),图赖“从伐明,徇大同,攻朔州,拔灵丘,进世职二等。”[7](P9433)天聪九年(1635),图赖升任护军统领。五月,多铎等奉命率兵入明广宁,遣阿山、石廷柱、图赖、吴拜等诸大臣,率兵四百人,先趋锦州,“阵斩明副将刘应选,尽歼其兵五百人,生擒游击曹得功及守备三员,获马二百一十匹,甲胄无算,距锦州松山城五里 ,收军还 。”[4]

图赖凭其勇猛和谋略,愈加受到重用,并于崇德二年(1637),被授为议政大臣,参议国政。皇太极于崇德二年设置议政大臣的主要目的在于“杜绝各旗往贝勒身边的亲信向他们进献谗言。”[9](P198)而议政大臣的职责主要有三:“启迪主心,办理事务,当以民生休戚为念;遇贫乏穷迫之人,有怀必使上达;及各国新顺之人,应加抚养。此三者,尔等在王贝勒前议事,皆当各为其主言之。朕时切轸念者,亦惟此三事耳。”[4]同时,皇太极还规定了议政大臣在八旗组织内的等级秩序,也可以明确议政大臣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旗内议事及维护本旗之稳定。[4]这与当时八旗制度并不完善,人口渐多是分不开的。至于皇太极为何赋予议政大臣上述权力,姚念慈先生给予充分论证。[9](P200-201)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议政大臣图赖在当时地位及权力之显赫,这在其后来的一些具体事例中亦可显现。

崇德三年(1638)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集众贝勒大臣等商讨再次征明战略,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豪格、阿巴泰副之,统左翼军。岳托为扬武大将军,杜度副之,统右翼军。两路征明。[4]二十七日,岳托同杜度及众大臣,率右翼军征明。[4]图赖率其所部从征。九月二十二日至密云东北墙子岭,由于该岭坚固不可入,“且密云总督率兵来援。惟岭东西两旁高处可以越入。若我兵从一路前进,恐敌兵亦合力一处,未易取胜,故分为四路。”遂“拆毁边墙,四路前进。”并“令护军统领图赖为帅,率右翼每牛录护军一名及外藩喀喇沁兵,每旗护军参领一员,从岭之右侧逾越高峰,又恐图赖兵少,复以贝子篇古一旗及叶臣旗下护军、骑兵等往助之。后兵未至而图赖等已先入边,攻克台十一座。”[4]

继而,两翼军队又南下进征山东,与明军八千余人展开逆战,察哈尔蒙古阿兰泰胆怯,图赖即率闲散辖员相助,大败之。[3](P3794)后来多尔衮和妒度又上疏皇太极,奏明了具体的征战经过及战争所获。[4]此次征明战果甚丰,而图赖正因在此次征明过程中作战勇猛,善于谋略,晋爵“三等男”。[10]

崇德六年(1641)三月,图赖随济尔哈朗率军往“围锦州,明兵自杏山赴援,击败之。先是,蒙古有降明者曰诺木齐,在围中遣人约献东关以降。至是,明兵觉,围诺木齐家。图赖登城力战杀敌,出诺木齐以归。复破松山骑兵,指挥汉军,拔塔山、杏山二城。”[11]因为“松山城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锦、杏之间,为‘宁(远)、锦(州)咽喉’,‘关系最要’。如果松山城一破,‘全局动摇’。因此松山成为双方会战争夺的焦点。”[12]塔山和杏山的攻陷为继续进攻松山城开辟了道路。图赖因功,晋爵一等男。七月,“部议锦州之役,诸贝勒所属三旗护军有退怯不战者,贝勒大臣未经察治,图赖坐附和徇隐论罚赎。得旨宽免。”八年,因“攻拔中后所及前屯卫,晋三等子。”[8](P26)同年八月,皇太极卒于沈阳清宁宫。

顺治元年(1644)四月初九,图赖随多尔衮征明。“明将吴三桂迎师。四月戊寅,师距山海关十里,李自成遣其将唐通率数百骑出关,是夕遇于一片石,图赖督巴牙喇兵与战,通败走。”[7](P9433)次日,清军在吴三桂带领下进入山海关[13],山海关一战,李自成从此一蹶不振,二十六日到达北京,遂于二十九日,仓猝即帝位,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当晚即出阜成门逃向西安,“图赖复从诸军追击,败之于庆都。”[7](P9433)

同年十月,图赖又从“豫亲王多铎帅师下河南,自成走陕西。公至孟津,率精兵先渡河,明守将黄士欣等各遁去,濒河十五寨堡兵民皆望风纳款,睢州总兵许定国等率众降。”[14](P72)“进薄潼关,距关二十里立营。贼渠李自成来援,遣伪汝侯刘宗闵据山列阵以拒。噶喇昂邦章京努山、鄂对等率兵趋拔贼营,贼师抗敌。图赖领骑兵百余人掩杀之,斩获甚众。”[3](P3795)

顺治二年(1645)正月,李自成又命刘方亮率兵千余人,打探军情,图赖同阿济格、尼堪等率军击败之。“自成闻败,集兵固拒。”[14](P73)“图赖复率镶黄、正蓝、正白三旗兵力战,歼其步卒,余骑奔窜。贼纠众又至,连战败之,遂破潼关。贼众大溃遁走,陕西既定。”[15](P8221)“三月,论诸大臣功,以图赖持忠贞之心,不惜身命,戮力王家,克秉忠义,优封三等公。”四月,因图赖随多铎破自成军,平定陕西,安抚河南,又奉命南征,勤劳日久,被特赐绡衣一袭。[3](P3795)

多铎率大军于四月初五日移师江南,十八日,大军即薄扬州城下。二十五日,多铎“令拜尹图、图赖、阿山等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五月初五日,大军进至扬子江,“时伪福王下镇海,伯郑鸿达以水师守瓜州。曹总兵以水师守仪真汛地。初六日,我军陈北岸,相拒三日。初八日晚,令拜尹图、图赖、阿山率舟师由运河潜至南岸,列于江之西,距瓜州十五里。初九日、复令梅勒章京李率泰率舟师五鼓登岸。黎明渡江,官兵陆续引渡,令左翼舟师,留泊北岸,敌至,则以炮夹攻之。初十日,闻福王率马士英及诸太监潜遁。十五日,我军至南京。”[13]“福王登舟欲渡江,图赖遂据江口,截其去路,伪靖国公黄得功逆战,击败之,敌兵皆堕水,尽夺其舟,得功中流矢死。伪总兵田雄、马得功缚福王及其妃来献,并率十总兵部众降。获金银、绸缎、宝玉、貂皮等物无算。”[13]弘光政权至此覆灭。是年十月,因功赏“护军统领公图赖金各一百两,银各五千两,鞍马各一匹。”[13]

顺治三年(1646)二月,“命多罗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同固山额真公图赖率师往征福建、浙江。”[13]五月二十日,大军进抵杭州,明鲁王朱以海命令方国安等,率兵营于钱塘江东岸,绵亘二百里,舣船江上相拒,以阻止清军南下。清廷“遂令固山额真图赖等策马径渡,分兵往击之,伪国公方国安望风胆落,尽弃战舰急趋绍兴,携伪鲁王朱彝垓遁保台州。”[13]“图赖奋力追剿,拔金华、衢州各城。”[16]“屡获全胜,擒伪总兵武景科等,斩获甚众,江东底定。”[13]“是月,叙破流贼及平定河南、江南功,晋三等公图赖为一等公。”[13]

关于图赖被晋爵为一等公的时间,诸书记载不一。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钦定盛京通志》、《钦定八旗通志》 、《清史列传》、《满汉名臣传》 、《吉林通志》、《碑传集》、《国朝先正事略》、《国朝耆献类征初编》等文献,皆将其晋爵一等公的时间记为顺治二年战败黄得功回师之后。但考察《清世祖实录》及《八旗通志初集》、《清朝文献通考》、《清史稿》等书的记载,却不然,图赖晋爵一等公当在顺治三年五月平定浙江之后,而非顺治二年。

顺治三年十一月,“既定全浙,随分兵由衢州、广信两路进师福建。”[13]多铎令图赖与都统汉岱分兵进师福建,“图赖自衢州统所部兵击败明阁部黄鸣骏于仙霞关,攻克浦城。汉岱亦自广信破分水关,入崇安。”[17]后又攻下建宁、延平等府。“明唐王朱聿键遁走汀州,诸将乘胜追击,”[18]擒斩明唐王朱聿键等,抚定汀州。是时,汉岱已经攻克崇安、兴化、漳州、泉州等城。继而福建悉平。此役“获伪玺九颗,马骡辎重无算。”[13]在册封贝勒博洛为多罗郡王的册文中更为明确的指出了征讨福建时所获之战果,“诛伪唐王朱聿钊(原文误,应为朱聿键)等伪亲王、郡王七人、世子一人、将军二人、总督一人、伯一人、巡抚一人,共败敌兵二十四次,收降伪国公郑芝龙等大小官二百九十一员,马步兵十一万三千人,八府一州,五十八县地方,悉皆平定。”[13]

二、审时度势之图赖

“满清由于制度关系,自始即存在着皇权与八旗分权之争;入关后,复因民族成见,满汉冲突始终不断。”[19](P110)可知,八旗制度在当时的皇位继承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制度从努尔哈齐开始就一直贯穿于清朝整个历史之中。比如努尔哈齐生前,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之争,导致大妃乌喇那拉氏殉葬。努尔哈齐去世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的斗争也是八旗制度在起作用。而皇太极去世后再度掀起的皇位继承之争,同样是八旗制度从中作用,顺康时期亦不例外。所以从皇太极开始削弱八旗贝勒大臣的权力,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

皇太极的突然去世,使刚刚统一的政权又处于无人掌舵的局面。因为皇太极去世前并未指定接班人,所以在他逝世后出现皇位之争在所难免。王锺翰先生认为:“清兵入关前夕,顺治皇帝之得立为帝,是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而方达成妥协的。最后两红旗中立,两黄旗舍长(豪格)立幼,两白旗做出让步,顺治才以六龄继位,而由其亲叔多尔衮与堂兄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军政大权仍操于八旗旗主诸王之手。”[19](P111)可以说,当时能够真正影响政局的贝勒中仅有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阿济格、多铎六人。关于此六人的具体情况姚念慈先生已做了详细的分析,兹不赘述。[9](P254-262)下面仅就图赖在当时的一举一动作一分析。

豪格身为皇太极长子,战功卓著,自然成为皇位的主要继承人,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两黄旗大臣及贝勒代善、济尔哈朗的支持,表面上看,豪格的支持者最多,但并没有一派是真心拥立的。图赖身为正黄旗起初是站在豪格一面的。《清世祖实录》载:“当国忧时,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八人,往肃王家中,言欲立肃王为君,以上(指福临)为太子,私相计议。”不久,图赖、索尼、巩阿岱、锡翰、谭泰、鳌拜六人又“共立盟誓,愿生死一处。”[13]许曾重先生认为:“原来,两黄旗大臣拥立豪格是有先决条件的,即豪格一旦登基,必须以福临为太子。他们在坚持立帝之子(即父死子继)原则的同时,却又要求以兄终弟及为补充。不言而喻,这反映出两黄旗大臣中出现了拥立豪格和拥立福临的两种意见,将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这两种继统的方式杂糅在一起,当是双方取得妥协的产物。”[20](P242)所以在八月十四日讨论嗣君的会议上,多尔衮等在权衡了各方力量之后提出拥立幼主福临为君,两黄旗大臣见其拥立皇子之目的已经达到便未提出异议,从而将豪格置之度外,加之两白旗大臣的坚决反对,豪格见大势已去,便主动宣布退出,可以说豪格成为此次争夺皇位的牺牲品。“豪格并非由于八月十四日会议上的临阵退缩而遭到两黄旗大臣图赖、索尼等人的抛弃,乃是图赖等人在会前就已决定甩开豪格,从而迫使他忍痛放弃继承皇位的打算,这就是问题的实质。”[20](P244)二十日,两黄旗大臣、侍卫等盟誓天地,宣布效忠于幼主福临。同时,“诸王、贝勒、公商议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理国政。”崇德八年(1643)八月丙戌,顺治即位[13]

通过上述事实及《清世祖实录》中所载:“巩阿岱、锡翰、冷僧机向睿王云:‘太宗宾天时,我等凡事皆随图赖、索尼而行。’”[13]可以看出在此次放弃豪格,拥立福临的诸臣中,图赖、索尼二人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归根结底,“世祖福临的继位,从根本上说仍是八旗诸王势均力敌的产物 。”[9](P259)

后来在追论拥立豪格的贝勒及大臣的罪行时,列举了图赖两条罪状,“公图赖往肃王家私相计议,欲立肃王为君,以上为太子,罪一;又与谭泰、巩阿岱、索尼、锡翰、鳌拜等共立盟誓,罪一。”最后裁定“图赖应革去公爵,籍没家产 。”[13]

三、刚直不阿、不徇私情之图赖

图赖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武将,亦具有刚直不阿、不徇私情的性格。这在一些具体事例中可以得见。当他随豫亲王多铎征讨江南时,领兵从英亲王阿济格西征的固山额真谭泰遣人对图赖说:“我军道迂险,故后至。请留南京畀我军取之。”图赖“以其语告豫亲王,别作书遣塞尔特报索尼,将使索尼启摄政王。”但是“塞尔特以书示牛录希思翰,希思翰虑书达,谭泰且得罪,令沉诸河。”后来图赖回至京师,“系塞尔特索前书,塞尔特诡言已达索尼。事闻于摄政王。三年正月,下诸大臣审勘,将罪索尼。摄政王亲鞫塞尔特,始自承沉书状。”[7](P9434)谭泰向多尔衮输诚,方被赦免。图赖便厉声对摄政王曰:“尔何将谭泰之罪耽延三日不结?”多尔衮大怒。“诸王执图赖议罪,”多尔衮以其“虽声色过厉,然非退有后言可比,且为我效勤矢忠,无他咎也,解其缚释之。”[13]

顺治前期,摄政王多尔衮权力极大,把持朝政和生杀大权,然图赖并不畏惧,并上书多尔衮:“皇叔父王保辅皇上,效力甚多,难以枚举,图赖向年效力太宗,王之所知。今图赖之心,亦犹效力于太宗,不避诸王、贝勒等嫌怨,见有异心,不为容隐,大臣以下,牛录章京以上,亦不徇隐其过恶,图赖誓之于天,必尽忠效力。图赖少有过失,王若不言,我恐不免于罪戾,我欲改过自新,王幸毋姑息,不加教诫也。”[13]通过这段话,图赖首先强调了自己的功勋及忠心;其次,阐明了自己刚直不阿,不畏强敌的勇气;第三则为自己寻得了明哲保身、安全退出的机会。尽管多尔衮对此番话语极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通过上述分析,亦可看出“图赖、索尼皆不愿党附多尔衮,但是两人不同之处在于图赖接受多尔衮为皇权代理人的现实。”[21](P196-197)顺治三年(1648)正月,侍卫阿里马私语图赖曰:“尔何为庇护索尼耶?吾见其心已变,举动已改常矣。”[13]然而图赖呈报多尔衮,致使阿里马兄弟被杀。从中可以看出图赖和索尼针线相依的密切关系,可见,图赖“惟对索尼的立场则深具信心,自不容许旁人居中挑拨。”[21](P197)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图赖的政治立场和高超的政治才能,亦为其性格的真实写照。

四、图赖之逝世

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图赖在回次金华的途中暴卒,享年四十七岁,二十年的军事征战及仕途生涯至此告终。[3](P3796)图赖暴卒,是否与政治斗争相关,难以稽考,但其卒后二年,“贝子吞齐等诬告图赖党徇肃亲王、郑亲王,又与谭泰等私相盟誓,睿亲王追论之,夺辉塞爵,并没其家。”[22]知其仍为多尔衮之报复对象。而顺治帝在消除多尔衮党羽后,于顺治九年(1652)正月,“复其世爵,追谥昭勋公,配享太庙。”并勒石以旌之,全面总结了图赖赫赫战功。[3](P3795-3796)并“复辉塞一等公,还其资产。”[23]

由于图赖“勇而有谋,以身任事,果断刚决,在军中每以寡克众,所向无敌。”[3](P3795)在雍正九年,又加其号曰:“雄勇”公。图赖凭借其父直义公费英东打下的基础,加之自己的勇而有谋,在太宗及多尔衮统治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其死后又被两次封号,可见他在当时功勋之卓著,地位之显赫,不愧为清初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更是瓜尔佳氏家族的荣耀,正因如此,才进一步推动了其家族势力的向前发展。

[注 释]

①研究成果主要有:清史编委会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一卷(中华书局,1986年)。同时,国内外学者的一些清史、满族史论著中亦有所散论。

[1]弘昼,等编.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 1[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

[2]铁保,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83;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卷 2图赉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5;清国史馆,撰;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图赉[M].北京:中华书局,1987:199.

[3]鄂尔泰,等.八旗通志初集:卷148正黄旗满洲世职大臣三·图赖传[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4]清太宗实录[M].卷 7,天聪四年五月壬辰条,天聪四年五月壬子条,天聪四年五月甲寅条;卷9,天聪五年八月癸丑条;卷12,天聪六年六月丁丑条;卷 15,天聪七年八月戊辰条;卷23,天聪九年五月壬申条;卷34,崇德二年四月癸巳条,崇德二年四月癸巳条;卷43,崇德三年八月癸丑条,崇德三年八月丁巳条;卷44,崇德三年十月丁酉条;卷45,崇德四年三月丙寅.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5]铁保,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84-9585;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卷2图赉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5;清国史馆,撰;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图赉[M].北京:中华书局,1987:199.

[6]铁保,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85,与满汉名臣传:卷2图赉列传第25页,清史列传:卷4图赉第199页所记略同.

[7]赵尔巽,等,清史稿:卷235图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8]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卷2图赉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9]姚念慈.清初政治史探微[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10]钦定八旗通志:卷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87;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卷 2图赉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6;清国史馆,撰;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图赉[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0.

[11]铁保,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 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87-9588;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卷2图赉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6;清国史馆,撰;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图赉[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0.

[12]孙文良,李治亭.清太宗全传[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3.

[13]清世祖实录[M].卷4,顺治元年四月辛巳条;卷15,顺治二年四月己酉条;卷17,顺治二年六月辛酉条;卷21,顺治二年十月戊申条;卷24,顺治三年二月丙午条;卷26,顺治三年六月丁酉条,顺治三年六月丁酉条,顺治三年五月己未条;卷29,顺治三年十一月癸卯条,顺治三年十一月癸卯条;卷32,顺治四年六月己丑条;卷37,顺治五年三月己亥条,顺治五年三月己亥条;卷1,崇德八年八月癸未条,崇德八年八月乙亥条,崇德八年八月丙午条;卷63,顺治九年三月癸巳条;卷37,顺治五年三月己亥条;卷23,顺治三年正月辛酉条;卷21,顺治二年十月戊申条;卷23,顺治三年正月辛酉条.

[14]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 1图昭勋公事略[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十二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15]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261图赖传[M].扬州:广陵书社影印,2007.

[16]铁保,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92;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卷2图赉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7;清国史馆,撰;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图赉[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1.

[17]铁保,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93;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卷2图赉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7;清国史馆,撰;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图赉[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1-202.

[18]铁保,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93;满汉名臣传[M].卷2图赉列传,27;清国史馆,撰;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图赉[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2.

[19]王锺翰.清朝前期的党争问题[C]//清史余考.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20]许曾重.太后下嫁说新探[C].清史论丛:第八辑,北京:中华书局,1991.

[21]叶高树.满洲亲贵与清除政治:都英额地方赫舍里氏家族的个案研究[J],台湾师大历史学报,2010,(43).

[22]铁保,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93;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卷2图赉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7;清国史馆,撰;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图赉[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2.

[23]铁保,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148[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8:9594;吴忠匡,总校订.满汉名臣传:卷2图赉列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7;清国史馆,撰;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图赉[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2.

猜你喜欢
八旗
什么是八旗?八旗盔甲是作战时穿的盔甲吗?
清代武举设科取士探究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朴寿
后金(清)八旗户籍制度探析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包装设计中满族民族色彩的应用
八旗之殇
一指定乾坤
清初达斡尔族编入八旗起始时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