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审美背景下的古代文学教学①

2013-08-15 00:51韩再峰邹文贵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古代文学品格

韩再峰,邹文贵

(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一、亚审美的文化背景

随着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兴起,亚审美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这种包含着审美因素的观照活动,冲击着传统的审美观念,对古代文学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审美的泛化,亚审美观念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即视觉形象的冲击、经典艺术的解构、价值判断的缺失。

1.视觉形象的冲击

随着审美的泛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视觉效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视觉形象的冲击无处不在:电影、电视作品中视觉形象的包装,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视频的异军突起,把视觉形象的冲击,推向一个新高潮;传统文学阅读,也进入了读图时代,大量的经典由文字转为图画。这种对视觉形象、视觉效果的过度关注,对传统文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文学经典的阅读与接受,呈现出与过去迥异的方式。在视觉形象的包装与冲击下,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作品;文学名著以连环画、漫画的形式,被改编出版,进入了读图时代。与这种过度关注视觉效果相联系的是读者的欣赏水平的弱化,只关注视觉形象的冲击,改编作品动辄耗费巨资,追求大场面,却改变不了形式上的类型化、内容上的浅层化。只在视觉效果寻求突破点,有的名著翻拍,不再关注内在的精神意蕴与价值取向,从而导致欣赏者审美水平的降低。

2.经典艺术的解构

亚审美文化表现出来的特征,除了具有视觉形象冲击之外,对艺术经典的颠覆与解构是他另外一个特征。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众文化娱乐化倾向的冲击下,传统经典、文学艺术逐渐失去了原有崇高的地位。文学艺术界也曾经出现了躲避崇高、消解崇高的现象。对于传统的经典文学来说,大量戏说经典的影视作品出现了,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它的影响是负面的。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大量无厘头的情节、娱乐化的倾向成为其戏说改变的主要内容。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是后现代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这部作品对《西游记》无论是主题,还是思想内容都做了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他新近的影片《西游记降魔篇》对西游记的情节也有巨大的变动,继续秉承着他的无厘头的风格。与此相类似的,大量的戏说作品纷纷出现在国内的电视剧荧屏之上,大量的清宫戏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经典的风格。无论是诗歌、神话还是戏剧小说都被改造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这些充斥于荧屏之上的作品,被那些少不更事、缺少阅读经验的年轻人当作文学经典来理解与接受。这些读图时代长大的年轻人,阅读的大量作品是对经典的解构性作品。

这并不是说所有由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都是无厘头的创作,都是后现代的风格。一些经典改编的影视剧创作当中,还是能够认真履行艺术家的职责,坚持艺术家的良心。在艺术创作中,他们尽量忠实于原著的风格,不作额外的发挥,不对经典进行颠覆。作为亚审美文化冲击重灾区,古典文学的教学需要对于传统文学经典进行认真而富有成效的解读,以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古典文学教学工作者所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需要有一种责任意识,我们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与阐释,要符合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而不是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周氏无厘头的喜剧风格,周星驰影片自有它存在现实土壤、文化土壤。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作为古代文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着不同于周星驰的的责任与使命。

3.价值判断的缺失

亚审美文化除了过于注重视觉形象的包装和对传统文学经典的瓦解,其另一个特征就是价值判断上缺失。在这种文化冲击之下,文学作品不再注重价值的追求意义的探寻。传统文学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有一种价值判断上的追求,而在亚审美文化冲击波影响下,文学创作无论是影视作品的创作还是经典文学的改编都呈现出一种价值判断的缺失。一些影视剧的创作抓住情感纠纷,描写宫廷之中的皇权争斗,暗藏杀机而步步惊心,成为我们一些影视作品常见的创作套路。而经典文学的改编则是加入各种吸引眼球的各种要素,却忽略了经典的教化功能。

二、亚审美背景下古代文学的教学

在亚审美文化的影响下,古代文学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是社会各界应该思考的问题。从媒介传播角度来看,古代文学作品的电子化是一条可行的道路。现代的学生不是不愿意看经典作品,而是传统阅读方式已经发生变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学生捧着移动通讯设备、电子书阅读的场景,可以证明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与之适应的古代经典的电子化、数字化就是出版界、教育界人士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古代文学的教学也面临着挑战,挑战来自于学生更多关注富于形象的冲击力的现代影视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球,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考虑的现实问题。从古代文学教学角度来看,每位从事传统文学教学的教师,都应经把经典作品的传授与鉴赏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在古代文学教学实践的思考,我们认为在亚审美观念的冲击下,我们要在作品的艺术上,使学生对经典作品有一个深入的把握。在精神品格的陶冶上,深入挖掘古代优秀的资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经典作品的涵泳到精神品格的陶冶两方面,做足功夫,做好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授工作。

1.经典作品的涵泳

掌握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仅靠文学史的课堂讲授是不够的,需要潜心静气地对经典的涵泳诵读,把握其内蕴。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我们要领略艺术上的精微之处。

首先,要了解经典作品真正面目。如何了解作品真面目,按照闻一多先生解读《诗经》的说法,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要读懂文字;二要带读者到《诗经》时代;三要用文学的眼光。传统文论中的“知人论事”、“以意逆志”也是我们解读经典、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参考。

其次,应该沉浸于作品之中,体会作品的“味外之旨”。朱熹对此有十分精到的阐释:“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子语类》卷十一)。除了在理论上的阐释外,朱熹还以自己研读《诗经》的切身体会对作品的涵泳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某旧时看诗,数十家之说,一一都从头记得。初间那里敢便判断那说是,那说不是?看熟久之,方见得这说似是,那说似不是。或头边是,尾说不相应。或中间数句是,两头不是。或尾头是,头边不是。然也未敢便判断,疑恐是如此。又看久之,方审得这说是,那说不是。又熟看久之,方敢决定断说这说是,那说不是。这一部诗,并诸家解都包在肚里”(《朱子语类》卷八○)。

通过朱熹的理论阐释以及阅读实践,可以看到作品涵泳功夫的阶段与层次是在逐步提高的。大致经历了不敢判断的疑惑,“方审得这说是,那说不是”的初步把握,以及最后阶段“方敢决定断说这说是,那说不是”的豁然开朗。在这个过程之中,涵泳诵读是贯穿始终的。

2.精神品格的陶冶

古代文学是有助于精神品格培养一门学科。先秦文学按照郭预衡《中国文学史》归纳具有以下优良的文学传统:第一,发愤著书的传统;第二,忧国忧民的传统;第三,放言无惮的传统;第四,深于取象的传统。在这些优良传统当中,前三者都是属于人文精神方面,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古代文学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需要古代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够发掘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如先秦文学当中的君子人格就可以作为学生人格培养的范例。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每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君子人格的研究,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通过君子风范与道德品格的考察,深入探讨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的先秦士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精神,从中挖掘出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及其对当代学生健康人格构建所产生的影响。在《论语》中就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在《左传》中也有完整的论述见于成公九年: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 :“泠人也 。”公曰 :“能乐乎 ?”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

楚囚钟仪以自己的言行征服了晋国的君臣,被誉为君子。这里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君子人格标准,即信、仁、忠、敏,君子已由一个人的身份标志而成为一种道德评价。作为一个士人不但要有从容镇定的外在风范,还要有信、仁、忠、敏的内在气质[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作者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从仁、信、忠、敏四个层面探讨了春秋士人的君子风范与道德品格。他们以自己的渊博学识,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卓越的政治才能,建构了君子人格,泽被后世,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中国传统士人君子风范与道德品格的考察,挖掘出适合当代文化建设的精神品格,探讨其对学生健康人格构建所产生的影响。当代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要吸取人类以往的精神成果,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仍然是我们应该吸纳的。从君子人格建设角度,来探讨君子人格对学生健康人格构建所产生的影响,继承并发扬光大优秀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1]黄儒敏,韩再峰,宋国庆.《左传》士人形象的道德评判[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古代文学品格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