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定语的“好好儿”的形式结构刍议

2013-08-15 00:47李小聪
焦作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定语形容词状语

李小聪

(桂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好好儿”是由形容词“好”重叠后形成的,可做状语、定语、补语等,如做状语的句子:“你给他好好儿解释解释。”做定语的句子:“好好儿张桌子,就这样让他弄坏了。”做补语的句子:“他在这里干得好好儿的”。可见,“好好儿”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比较活跃的。对语料的穷尽式检索,发现:“好好儿”充当状语的句子远远多于充当定语等其他成分的句子,“好好儿”作状语时更自由,其研究成果也多,但鲜见“好好儿”充当其他句法成分功能的研究成果,为此,本文主要考察分析作定语时的“好好儿”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好好儿”的词性及量性特征

“‘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基本范畴之一,人们生活的世界中,事物、动作、性状等都含有‘量’的概念。在语言系统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具有量的特征,词性不同所表现出的量性特征也不同,如名词常常具有物量、空间量、时间量的特征;动词具有动量特征;形容词具有定量、非定量的特征等。”[1]可见,要确定“好好儿”的量性特征,首先要明确“好好儿”的词性。

1.1 “好好儿”词性特征

“好好儿”是“好好”的儿化,本文对“好好儿”和“好好”不加以区分。朱德熙对“的”进行分类所举的例句中提到“好好一本书”,认为这里的“好好”是副词性的。但是,“好好”作状语和作定语的语义不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好好”的解释为:①形容情况正常;完好,如“好好儿的一支笔,叫他给弄折了。”②尽力地;尽情地;耐心地,如“大家再好好想一想。”“咱们好好地玩儿几天。”“好好儿”作定语时语义更倾向于第一项,“凡是既可以充当状语,又可以充当谓语和定语,但充当状语时同充当谓语、定语时语义不同的,是同形同音的两个词——形容词和副词”[2],显然,“好好儿”作定语时,词性属于形容词。

张国宪将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和变化形容词三类,“甄别性质形容词的句法槽也就成了过滤状态形容词的形式框架”[3]:

*{最·很·比较·稍}+_____

这个框架的句法功能是用来剔除性质形容词的,将“好好儿”放入这个框架中,发现“好好儿”和其中任何一个词组合都不成立,依此判定“好好儿”不属于性质形容词。根据张国宪对形容词的三大分类,判定“好好儿”不属于性质形容词,其有可能是状态形容词,有可能是变化形容词。状态形容词是某种性质在程度上的体现,其“质”本身难以发生转变,如“雪白”“冰冷”,“白”“冷”性质没有变,只是这种性质在程度上具体表现出来;变化形容词主要是形容词“质”的变化,形容词的“质”在程度上具有规定性的状态,与其他状态有固定的边界,一旦超越这个边界,“质”就发生了变化。对此,张先生提出了变化形容词的两种基本句法槽:

S1:NP+已经+____+了

S2:NP+没+____

“既能够进入S1又能够进入S2的视为典型变化形容词(简称为变化形容词);只能进入S1的视为非典型变化形容词。”[3]

“已经+____+了”说明已经跨越边界,产生了“质”变;“没 +____”说明某一性质仍处于原来的程度,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性质形容词更容易进入上面的句法槽,而状态形容词则难以成为变化形容词。将“好好儿”代入上面句法槽组成句子,如:

*眼镜已经好好儿了。/ *眼镜没好好儿。

*人已经好好儿了。/ *人没好好儿。

*一件事已经好好儿了。/ *一件事没好好儿。

上面的句子是不成立的,进一步说明“好好儿”为状态形容词。

综上所述,“好好儿”归属为状态形容词。

1.2 “好好儿”的量性特征

“状态形容词具有量的规定性特征”[3],这说明状态形容词在程度上所表示的量是定性的,不能任意变化,如“绿油油”“干干净净”“糊里糊涂”这些状态形容词在程度上的量不能随意变化,不能说“十分绿油油”“最干干净净”“有点儿糊里糊涂”,这也充分说明了状态形容词为什么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已经鉴定“好好儿”为状态形容词,通过对状态形容词量性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好好儿”在量性上具有稳定、不易变的特征,即定量特征。

“好好儿”这种定量的量性特征,在解释“好好儿”作定语时,其后附成分“的”的隐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2.作定语的“好好儿”的三种形式结构

2.1 “好好儿的 N”与“好好儿 NP”中“的”的隐现

这里“好好儿的 N”中的“N”不包括名词性短语,“好好儿NP”中的“NP”只指“数·量·名”短语,不包括其他类型的名词性短语。观察下列现象:

(1)办公室的门刚被推开,还没容姜贻新开口,李杰明立即站了起来,一边推着鼻梁上架得好好儿的眼镜,一边伸出手说:“小林,好久不见了!”(谌容《梦中的河》)

(2)不也叫那些“口诛笔伐”的,还活得好好儿的人,提心吊胆吗?(张正隆《血白血红》)

(3)好好一场聚会,被这个少年一阵搅和,众人面上无光,无不咬牙切齿。(爆琦《天下无双》)

(4)娘急得问:“好好儿一个人,咋落下这毛病儿了?”(光明网:石头山孕育石头女 火种洞迸出火种花)

同是“好好儿”作定语修饰名词,例(1、2)中,“好好儿”的后附成分“的”字出现,例(3、4)中,后附成分“的”字隐藏,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的’的作用是可以将无界概念变为有界概念。”[4]“错综复杂的‘的’在语法功能上具有同一性,其基本功能就是:确定某一认知域的成员。”[5]确定成员,也就是将这个成员有界化,和沈家煊的“无界”变为“有界”的观点基本相同。

在人类认知世界当中,“有界”和“无界”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对客观世界中“有界”“无界”的认识,也会反映到语言中,并通过一定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有界”“无界”理论对本文解释“的”的隐现起着重要作用。

名词可以分为“个体名词”和“集合名词”,当名词受到数量词修饰之后,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在量上就受到了限制,也就是说,这个名词所指的事物由“无界”变为“有界”。上述例句中,“眼镜、人”等都是集合名词,它们都是不定指的,没有限制,因此是“无界的”,而“一场聚会、一个人”是专指的,“一场聚会”就专指某次聚会,“一个人”就专指某个人,因而它们都是“有界的”。

“有界”与“无界”的划分,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认知领域,名词有“有界”和“无界”之分,同样形容词也有“有界”和“无界”之分。

状态形容词“好好儿”在量性上具有定量的特征,如果将形容词所表示的程度量看成是一条线段,那么“好好儿”所具有的量性在这条线段上是固定的,是不能任意伸缩变化的,说明“好好儿”所表示的程度是“有界”的。

“语法结构,跟人对客观世界(包括对人自身)的认识有着相当程度的对应或‘象似’关系,或者说,语法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经验结构(人认识客观世界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结构)的模型,我们把这种对应称作语法结构的‘象似原则’”[6]。客观世界中“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反映正体现了这种“象似原则”。因此,例(1、2)中如果将“的”字隐去,这些句子将不成立,因为“好好儿”在程度上是有界的,而“眼镜、人”等都是无界的,在程度上有界的形容词和无界的名词不匹配,通过加“的”,使之匹配。“一场聚会、一个人”等是有界的,因此,他们与程度上有界的形容词“好好儿”是匹配的,可以没有“的”,所以,例(3、4)中将“的“字隐去,句子依然成立。

总之,作定语的“好好儿”的形式结构的影响体现在“的”字的隐现,而且“的”字的隐现是有规律的,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集体名词时,“的”字不可缺少,格式为:“好好儿”+的 +集体名词,这是因为状态形容词“好好儿”在量上是有界的,集体名词在量上是无界的,所以通过“的”将这两个范畴联系起来;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非集体名词,“的”字则可隐可现,格式为“好好儿”+(的)+非集体名词。非集体名词是有界的,所以“好好儿”和非集体名词这两个范畴可以直接联系。

2.2 “好好儿的 NP”与“好好儿 NP”的比较

文中“好好儿的 NP”与“好好儿 NP”中的“NP”都指的是“数·量·名”结构的短语,不包括其他类型的名词性短语。

根据“有界”“无界”的理论,我们解释了“好好儿眼镜、好好儿人”等说法不成立,而“好好儿一顿饭、好好儿一个人”等可以成立。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句子:

(5)她一边低了头往外走,一边嘟哝:“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好好儿的一件事……”(梁晓声《感觉日本》)

(6)……又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好好儿的一个小伙子说没就没了?(叶莫《小城旧事之一:怪谭》)

(7)我们几个转学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好好儿的一班人,从此天各一方…… (黑马《孽缘千里》)

(8)可小雷说现在市面上根本没钢琴了,好好儿的一个国,折腾成这样,世界上竟还有轮到咱们这些倒霉鬼去发洋财的地方。(黑马《混在北京》)

上面例句中的格式都是“好好儿 +的 +NP(数量名)”结构,与前面所论述的“好好儿 +NP”现象不相符,这该如何解释?

形容词重叠式含有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因此,在没有“的”字的情况下,“好好儿+NP”结构本身就带有某种感情,如“好好儿一件事、好好儿一个小伙子、好好儿一班人、好好儿一个国”等,都是说话者对 NP的状态、情况等方面进行描述,含有说话者对NP的肯定和赞同感,与此同时还隐含着NP的性状、情况等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说话者不希望发生和出现的,从而表现出说话者的“不如意、不称心”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句法上往往会通过词语、小句等形式显示出来。如:上面例(1)中“好好儿一件事儿”,“好好儿”不仅是对“一件事儿”的描述,同时暗指这件“好好儿的事”发生了变化,其后“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就表明了事情已经发生了转变,因为这种转变是说话者不愿意发生的,所以“好好儿 +NP”也就体现出说话者那种“不愉快、不称心”的感情。其他例句也是如此。

既然没有“的”已经表达了说话人对已存在事物或事件的情感、态度,那“的”的出现又起什么作用?若将例(5)-(8)中“的”字隐去,上面例句则变为:

(9)她一边低了头往外走,一边嘟哝:“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好好儿一件事……”

(10)……又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好好儿一个小伙子说没就没了?

(11)我们几个转学的心理也不是个滋味儿,好好儿一班人,从此天各一方……

(12)可小雷说现在市面上根本没钢琴了,好好儿一个国,折腾成这样,世界上竟还有轮到咱们这些倒霉鬼去发洋财的地方。

通过例(5-8)与(9-12)这两组句子的比较,发现:加“的”后,更加体现出说话人对 NP所具有的“好好儿”特性的强调,“的”的出现,增强了说话人的主观性强度。有人认为,通过重读“好好儿”也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这种主观情感,但书面形式与口语形式不同之一就是:口语中可以通过说话者自我对音高、音强、音调的调节来表达话语的焦点,从而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态度、评价等等;而书面语中则缺少这种自我调节性,但是它可以通过添加词语、改变句式等形式手段来达到体现说话者情感态度的目的。

因此,“好好儿+的+NP”结构正是通过助词“的”来凸显“好好儿”在整个句子中的地位,从而达到增强说话者主观性的目的。例(5-8)与例(9-12)主要是语用表达上的差别,是说话人主观情感差异的表现,这种微妙的主观情感差异通过添加词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3.结论与讨论

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语料的穷尽式检索和研究作定语的“好好儿”词性和量性特征,探讨“好好儿”的形式结构特征,得出以下三点认识。

(1)确定作定语的“好好儿”为状态形容词,其定量特征体现在“的”字的规律性隐现: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集体名词时,“的”字不可缺少,格式为:“好好儿”+的+集体名词;当“好好儿”修饰的名词为非集体名词,“的”字则可隐可现,格式为“好好儿”+(的)+非集体名词。

(2)在“好好儿 +的 +NP”结构中,助词“的”则是较常使用的一种提高主观性强度“的”的标记之一;在没有“的”字的情况下,“好好儿+NP”结构本身就带有某种感情,既含有说话者对 NP的肯定和赞同感,又隐含说话者那种“不愉快、不称心”的感情。

(3)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基于作定语的“好好儿”有三种形式结构,其教学难点在于“的”字,而“的”的隐现取决于其后的名词,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抓住名词这个关键,让学员区分集体名词和非集体名词,以便掌握作定语的“好好儿”的结构用法。当然,要真正掌握一个词的用法,除了结构特征之外,还要掌握它的语义和语用特征。

[1]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1-3.

[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1.

[3]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9-100.

[4]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367.

[5]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中国语文,1995,(5):367.

[6]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0.

猜你喜欢
定语形容词状语
认识形容词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状语从句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