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文序研究

2013-08-15 00:47
焦作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诗序序文诗文

周 辉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古代的散文很早就有了文体分类,但是又因为它数量多,描写内容繁杂,使得文体分类比较困难。序是古代文体之一,相比于其他文体它出现的时间晚,文体形式成熟被明确地归入文体分类的时间也晚。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序”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关于序的缘起,众说不一。近来研究倾向于“序的正式出现大约始于汉代”的说法,被纳入了应用文的范畴。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称其作用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即按次第叙说事或理,故《文心雕龙·论说》云:“序者,次事。”最初的序文,就是对书、文等著述进行说明的文字,即所谓序跋之文。如《毛诗序》,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中的《叙传》等。

魏晋南北朝是序文创作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序文由著述的附庸渐成独立的文章。文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诗赋序创作,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念、审美追求,一些优秀序文,渐由某部著作或某一诗文短小的说明性文字发展为具备了相当艺术性的文学作品。虽然这一时期序文写作数量并不繁盛,但是序的写作形式明显趋向成熟:序内容的丰富,他序、自序、诗集序。表现手法也多样化,功能与意义逐渐变得扩大化等等。还出现了不少长篇的诗文序,形式优美,堪称散文中的精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诗人中独树一帜的奇葩。陶诗文序也是少见的精品。其序长则二三百字,漫漫洋洋却深情流露,如《游斜川》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臯,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纪其时日。”短则数十字,短小精悍、自然直白,如《读史述九章并序》:“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赠羊长史并序》:“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其诗文序的思想与内容,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打开陶渊明研究的新思路。

据统计,其诗文序有《读史述九章并序》《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与殷晋安别并序》《赠长沙公并序》《形影神并序》《赠羊长史并序》《饮酒二十首并序》《九日闲居并序》《游斜川并序》《答庞参军并序》(两篇)《有会而作并序》。逯钦立先生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收陶渊明诗序12篇,除了上述统计的重复篇章,还有《桃花源诗记》《归去来兮辞并序》被先生归入诗类。还有学者将《扇上画赞》题下标明“荷蓧丈人”等古代隐士的姓名,也归入陶诗序(笔者认为,这样的形式也具备了序导读、说明的作用,故归为诗序),加上两篇《闲情赋》《感士不遇赋》赋文序,共计19篇,是魏晋时期诗文序写作较多的作家。

他的诗文序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酬唱赠答。有《赠长沙公并序》《答庞参军并序》(两篇)《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这种序文依附于赠诗,往往以赠人为标题,序文承担着交代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奠定诗歌情感基调的任务。这种序文延至唐代形成赠序之体,篇幅出现了能够脱离诗作的长篇大论。陶渊明的赠诗序,不仅提供了陶渊明的生活背景、社交情况,我们还看到了他与朋友深厚的情谊,这些对陶渊明研究起着辅助作用。这一类诗序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以对方迁官、徙职、征调上任之因而赠诗作序,如《答庞参军(一)》序文:“庞为卫军参军,从江陵使上都,过浔阳见赠。”《与殷晋安别并序》:“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赠羊长史并序》:“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二是于赠别之际,多诉安慰、奉劝之怀,以表相思怀念之款,暗示双方情谊之深,亦作为对诗歌主旨的补足。如《赠长沙公》序:“余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答庞参军(二)》序:“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有学者这样评价陶渊明的赠诗序:“送行赠诗,吐款之入怀入微;殷殷属望,仍依依不舍,一片忠厚笃实相思之情溢于言表。陶渊明交情之和善,心怀之坦诚,人格之高尚,令人起敬矣。”①温汝能在《陶诗汇评》中深情地称道:“序中起数语,何等缠绵,令人神往。至其与人款接,往往于赠答之什,自有一种深挚不可忘处,此古人所以不可企及也。”②

第二类,抒情咏怀。这一类序文是陶诗序的主要类型,如《停云》《九日闲居》《形影神》《有会而作》《饮酒》等序文,其中《饮酒二十篇并序》是惟一的组诗序。无论是单篇还是组诗序,呈现诗序合一的趋势。它们已然成为陶渊明诗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形式上,表现自由、短小清隽。如《九日闲居并序》:“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内容上,与诗文内容紧密相连,是解读诗歌的“诗眼”,多是魏晋时期的内心的忧患之情抒发。再如《饮酒二十首并序》:“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叶嘉莹先生认为:“这个序文对以后诗歌的了解有很重要的关系。我们可以窥见陶渊明写这组诗的思想背景与真正动机。”文人与酒、酒与言志寄怀历来又有密切关系。萧统曾说《饮酒》组诗属“寄酒为迹”,从序文来看,不仅吐露出了赋诗时寂寞寥落的心境,而且也说明为什么这二十首诗统称命题为《饮酒》。到了陶渊明,他把酒和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酒诗情化了,所以命题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饮酒》组诗是同一时期之作,但非一时一地完成,所以去考证组诗的写作时间为诗作排列顺序是没有意义的。

魏晋诗多悲歌,诗歌常常充斥着哀叹之音,是一个生命色彩强烈的时代。其序文一开始就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如陆机《叹逝赋序》云:“昔每闻长老追计乎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余年方四十,面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或所曾共游一涂,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以是思哀,哀可知矣!乃作。”陶诗序文也有许多生命忧患之感,即使是哀叹,也是“哀而不伤”。如《答庞参军》序云:“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感士不遇赋》序曰:“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这些序文有着忧愁与不平之气,但是因为陶渊明平和的内心世界,使得这些诗文呈现一种自然宁静,“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魏晋人非常敏感,他们在诗赋序中不时流露出对时光荏苒、生命消逝的永恒感伤。其三首模仿《诗经》之作:《停云》《时运》《荣木》,用四言体,以诗首句前两字为题(也有学者认为“序”才是诗的题目)。其序文也是很有特色的,雅致短小,数语点明全篇的宗旨,《停云》序曰:“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围列初荣,怨言不从,叹息弥襟。”《时运》序曰:“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荣木》序曰:“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第三类,有所感而发。一是山水自然,会心有感。山水已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成为晋代诗人远离尘嚣、寄情高远的内心世界的栖居之所。《游斜川并序》“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臯,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纪其时日”,寓目山水,会心诗情,在自然中获得生命的感悟——自然与人就这样被联系起来,而且成为文学永恒的主题。《桃花源记》更是虚构了一个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乌托邦”,寄托着诗人的理想世界。这些序文,形式自由文笔优美温婉,它们既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趋势,山水文学的兴起为南北朝山水小品文的发展打开了有益的局面。这对于探讨陶渊明诗文及其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又展示了一个新的审美视角。

二是人事之感。《闲情赋》序曰:“初张衡作《定情赋》……检逸辞而宗淡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感士不遇赋》序曰:“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感于事而发,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诗人表露心怀的真实之情,可以帮我们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观念、文学主张以及当时的文学思潮。如《闲情赋》序传达了诗人“检逸辞而宗淡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的文学主张。再如《形影神并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辩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考证其写作缘由,是针对当时僧人慧远提出的“形尽神不灭”论而发,分形赠影、影答神、神逝三篇,表达了诗人唯物的生命观。

另一方面有助于解读正文,佐证及校勘诗文的价值。如《归去来兮辞》:“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许多研究者认为陶渊明辞任彭泽县令是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但是序文中说的很清楚:“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从中可知,陶渊明为官是比较顺利的,并没有和上级发生矛盾冲突,陶渊明的形象贵在不矫饰,他的诗作《乞食》,毫不掩饰地讲述自己生活困顿的窘境。苏东坡曾这样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如果为了提升陶渊明的人格魅力,而把他强制地依附于道德故事,显然违背了诗人的形象。

陶渊明的诗赋序呈现的是他已经定型了的文学风格,冲淡自然,很少对文学形式的美感追求,也迥异于当时“尚丽”的文学思潮。鲁迅先生在关于陶渊明的研究中这样说道:“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所以,陶渊明的序文研究不能忽视。

注:

①陈春平.陶渊明诗文“序”综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第五期。

②温汝能.陶诗汇评(卷二).龚斌.陶渊明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P106.

[1]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叶嘉莹.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诗序序文诗文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论梁肃的诗序
刘禹锡诗序研究
论唐代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
王夫之、朱熹《诗经》经文评论比较
魏晋南北朝序文刍议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萧伯纳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