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方
(台州学院 党委组织部,浙江 临海 317000)
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的组织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完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全面地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为预备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设置一个教育培养计划,使预备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了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保持党员质量和队伍的纯洁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有些党组织由于缺乏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实施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和体系,导致一些党员预备期作用明显削弱,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一)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许多高校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没有坚强有力、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程序规范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组织机制。[1]据统计,大部分高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党支部的党内组织生活都用于党员组织发展工作,基本上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体系。主要表现在教育方式的简单化:首先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没有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基本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其次是表现在考察机制的形式化:有的学生党支部正式党员偏少,一个正式党员需要考察多个预备党员,造成了解欠深入、考察欠细致,有些党支部把预备党员的转正作为“走过场”的规定动作,预备党员的考察机制流于形式。
(二)教育管理队伍比较薄弱。随着大学生数量和学生入党人数的迅猛增长,学生党建工作和党员组织发展工作也不断加大,但是组织员队伍力量相对不足,基本上都是辅导员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员。由于工作原因,近几年辅导员(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还有一定的流动性,常常因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无法把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更谈不上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出点子、谋路子及注入创新元素。繁忙的工作限制了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影响了对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自身存在的问题。部分大学生预备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存在功利化倾向,入党前后表现反差较大,把入党当作一种投资,为今后的就业增加政治砝码。有些预备党员接受党组织培养教育时间不长,党性意识不够坚定,组织观念、群众意识和团队精神比较淡薄,工作中比较追求实惠,行动上比较突出自我,参加活动常常追问能否在综合考评和评奖评优时加分、或者完成工作后有没有经济报酬等,面对社会形势的复杂变化缺少必要的生活理性和政治敏锐性。一些大学生预备党员认为自己已经入了党,就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出现入党前“鼓足劲”、入党后“松口气”的现象,造成预备党员集体观念淡化,在思想上、组织上处于半游离状态。
大学生预备党员的考察期是一个大学生从预备党员走向一个成熟的正式党员的过渡期,这个时期对一个党员的党性教育、组织观念的形成非常关键。因此,高校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本,积极创新教育管理载体,选择切实有效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让大学生预备党员有荣誉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危机感。
(一)发挥党校功能,让预备党员有荣誉感。
高校党校的一切工作始终贯穿党性锻炼、党性修养这个永恒的主题,始终把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课。[2]高等学校党校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许多高校的二级学院基本都设有分党校。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高校逐步形成了党校和分党校统一讲师团、统一考试、统一教材、统一改卷、统一课时等五个统一的培训教育格局。党校不仅是教育党员干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业余学校,也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3]作为大学生预备党员,应继续在党校学习,进一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深刻理解党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本色。首先,学习是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党性修养的需要。党员的先进性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经验总结凝炼而成的,所以大学生预备党员应将理论学习放在重要的地位,用科学的知识、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修养。其次,学习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要求。大学生预备党员应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都过硬的时代青年,成为普通同学学习的榜样。党校是加强党性教育与锻炼的火炉,是先进性教育的染缸,没有对所有学生开放,只有通过一定形式的选拔考核,择优一部分先进分子去学习的业余学校。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安排大学生预备党员在业余党校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增长知识、坚定信念,进一步锤炼党性,让他们区别于普通学生而言有荣誉感,使学习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大力实施党员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安排大学生预备党员进业余党校培训学习,近三年来参加培训的学生党员8886人次,其中预备党员占60%以上。
(二)发挥“党员之家”功能,让预备党员有归属感。高校学生“党员之家”是由学校党委组织部指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4]依托“党员之家”这一平台,党支部应该在此召开党支部大会吸收大学生预备党员,并进行集体宣誓,还可以针对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提高预备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素质和分析能力。利用“党员之家”这一窗口,应让大学生预备党员以主人翁角色为广大师生党员办实事、办好事。利用红色纪念日,应该积极开展红色读书日活动、有困难找党员活动、党员教育一帮一活动等,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本领和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针对“党员之家”这一载体,应该加强自身建设,让大学生预备党员参与“党员之家”的理论学习工作、党内实践工作、维护管理工作等,进一步培养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责任感。今年我校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十佳成才先锋”优秀党员的评选中,10名学生“党员之家”管委会成员就有3名榜上有名。高校党委应该充分发挥“党员之家”的功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预备党员的“三自”能力。“党员之家”应该实实在在地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利阵地,让大学生预备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更有归属感。
(三)进行“红歌”赏析,让预备党员有自豪感。音乐能让人转移情感、淡忘挫折,也能让人消除疲劳、奋勇前行。“红歌”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入真情实感,并且在社会上广泛传唱的群众歌曲,这些歌曲的歌词以抒发爱国和革命情感为主。[5]“红歌”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是中国红色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敏锐的时代性和独特的民族性。它生动地展现了新中国的革命史、建设史与发展史,很好地阐释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尽管“红歌”远离了其诞生的原始环境,但依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赏析“红歌”犹如在聆听革命者、建设者不断创造奇迹的感人故事,似乎在品味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首首红歌犹如一个个再现的革命故事:《游击队歌》仿佛把我们带到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毕业歌》犹如再次激发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歌唱祖国》又一次唤起我们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心愿;《学习雷锋好榜样》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听着这些歌曲,会让人一下子追忆起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强大和社会发展奉献了青春乃至生命的英雄们。赏析“红歌”应该能让大学生预备党员有无比的自豪感,会深深地触动他们的心灵,能够激发他们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不竭的前进动力,更有利于他们高尚道德的形成,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教育应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震撼效果。
(四)实行学习成绩末段淘汰制,让预备党员有危机感。顾名思义,“学生”以学习为主。大学生党员是千千万万普通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在各个方面都应快人一步,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赢得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尊重,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分子,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践证明,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一个专业成绩落后的大学生党员,往往都无法赢得同学们内心的真正赞同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从另一方面讲,目前衡量一个人道德的好坏和能力的高低往往都是定性的分析和评估,而被当今绝大多数人已经认同了的“考试”,往往是被认为定量地评定一个大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在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视对大学生预备党员在专业成绩上的要求,应将学习成绩作为预备党员能否如期转正的重要因素。如果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里,学习成绩排名倒数30%,应将延长预备期;学习成绩排名倒数10%,应直接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我校一名2007级学生,曾担任二级学院主要学生干部,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出色,但在成为预备党员后,专业文化成绩下降到最后几名,经组织研究决定延长该党员预备期半年。只有这样,大学生预备党员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去不断地学习,也让他们明白预备党员转正并不是简单地认为是时间上的程序问题,而是一个大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后继续学习、连续完善、持续提升的过程。
高校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生产地”,对党员发展的质量,培养我党的优秀接班人有着无比光荣的责任。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全省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总体保持在学生数的12%左右,其中本科生党员比例为14%左右,高职高专和社会力量举办院校学生党员比例为6%左右。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意志顽强、知识丰富、开拓进取的党员,是当今各个高校党委共同讨论的问题,也必然涉及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问题。因此,我们期待着各高校党委能推出更多更好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来共享。
[1]曾剑峰.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9-80.
[2]孙德江.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校建设的基本经验[J].广西教育,2011(1):54-56.
[3]陈果,林逸冰.略谈高校党校师资队伍建设[J].琼州学院学报,2007(3):32-33.
[4]刘兰兰,胡铭,林奇凯.创新高校“党员之家”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0(8):41.
[5]杨娜.“红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党史文苑,2011(1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