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2013-08-15 00:49王艳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院校

王艳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其“育人”功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005年,由中宣部、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明确了学科定位及发展方向。而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成为不被重视的主要学科,尤其在高职高专院校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程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

国家非常重视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在办学方针上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倡导“能力本位”,并且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密切。一般情况下,实践课程要占到全部课程的30%——50%,甚至有些课程会将实践课时增加至更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通过课程实践提高和训练了职业能力。有些学生可能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略显无趣,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因其参与其中必将有所得。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却毫无兴趣,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就读的是职业院校,掌握一技之长是根本,而思政课的内容与就业没有直接的关系和影响,开设思政课程完全没有必要。

(二)思政课程缺乏高职特色,内容陈旧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一般都是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来设置的,学科内容设置与本科院校无异,未突出高职特色。而且有些内容重复、陈旧,未能与时俱进,时代感不强,缺乏吸引力。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加之,学校思政课程往往不比专业课受学校重视,在教学环境上一般是普通教室、大班授课等,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一言堂”现象严重,师生互动差

很多思政课堂呈现“一言堂”。教师可能因为课时少,内容多,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而且,有很多老师可能因为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被课程的条条框框束缚,没有“跳出来”,不能灵活地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生硬无趣、刻板教条地教学,而学生也感觉上思政课像是听天书,毫无兴趣。

(四)实践教学随意性强,落实不到位,考核不规范

按照思政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该而且必须有实践部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性地制定完整、统一的实践教学任务或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是将其当成例行公事“走过场”,演变为由代课教师自己随意地安排一些实践环节,而实践教学的考核更是形同虚设。

(五)教学队伍良莠不齐,教学水平有参差

思政课程的教师相比专业课需要有更全面的素质和要求。而现实中,人们认为讲授思政课程很容易,因此,有不少老师半路出家,专业性不强,知识储备和理论深度无法达及,教学经验明显不足。而且,很多学校的思政教师没有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知识陈旧,不关心时政,不善于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原地踏步,成为教学复读机。

二、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认知

思政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而思政教师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政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认知,更新教学理念,将“育人”放在首位,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学会做人,明白“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积极延伸课程的教育空间,不应死抠教材,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的主动性,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而且,要努力地创新教育理念,充分运用“社会”大课堂,主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逐渐使学生转变对思政课程的传统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

(二)提升教师素质,注重情商教育

要成为一名好的思政教师,既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广博的社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巧,更要有饱满的感情。首先,思政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而时下学生的关注点又比较多样,教师必须有全面的知识,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融汇现实社会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触类旁通。同时,学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帮助思政教师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和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使培训学习经常化和制度化。而且,要经常组织教研活动,或者设置课题进行研究,或者将教材进行科学化处理,编制精品教案,或者进行教学水平互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教师要有很高的情商能力,并励志培养具有高情商能力的学生。美国心理学博士德尔·戈尔曼曾经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思政课堂应该是最具“人情味”,而现实中更多的是“灌输”,有不少思政老师与学生缺乏交流,“满堂灌”后走人。教师固然要讲解理论知识,但更要结合学生特点,用富有变化、超强感染力的方式,生动、有趣地因材施教,让课堂“活”起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且,思政老师要努力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增进交流,当学生对老师的信服和喜爱程度增加,“亲其师,信其道”,自然对课程的信服程度也将增强。

(三)构建教学新模式,增强师生互动

思政课程要达到“育人”目的,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感受,要增强师生互动,颠覆传统的教学关系,由“老师讲,学生听”单向传播转变为以学生主导的“双边活动”。通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例如,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式课堂,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自发学习;编排“自学学案”,划分学习小组,由组长组织组员学习,并且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研究成果;开展案例课堂;开展讲座;开展模拟会议、新闻播报、辩论会、演讲等多种活动;播放录像的影像课堂等,逐渐提高学生参与互动意识和探究意识,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展现思政课程魅力

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本身的事情,还应当取得学校和社会的支持。首先,要全面利用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堂实践力度。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涉及到很多社会现实问题——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区域经济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问卷调查或撰写论文等;其次,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团委、学生会及学生社团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另外,还要积极走出校园,寻求社会支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如定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或见习实习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关注素质培养,改革考评体系

一般情况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程的考核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三七开或四六开的模式,这样的考核导向不利于思政课程“育人”目标的达成。高职高专院校应当丰富考评体系,不仅是考查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学生个体身心成长变化,从课堂表现或集体活动中全面地考评学生素质和个性特征。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就应当着重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队合作、志愿精神、社会实践、环境适应、语言表达、协调组织、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优良品格和个人素质。这样,通过考核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以便于让思政课程成为激发学生潜能、锻炼综合素质的平台,使其“真信、真懂、真用”,从而“入耳、入心、入行动”,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程教改任重道远,需要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提升各门课程的教学理念,形成新的教学目标,并且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同时,还应该建立齐抓共管的综合机制。总之,我们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教学改革实践,相信思政课程一定会绽放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领地。

[1]王雪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王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