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娟,李聪明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文献[1]从创刊于唐山的第一份报纸和第一份期刊始,择要梳理了截至1986年以前,唐山报刊出版的基本脉络,包括一些较有影响的报刊之出版起止时间及宗旨、性质和内容等。本文将经进一步研究所得成果对文献[1]进行补充。
《震兴白话报》是唐山最早出版的报纸,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由私人创办,出版地在唐山镇的财神庙街(今唐山市路南区东购商场西侧),由田博亭担任总经理兼主笔。该报为石印,缮写工整,排版活泼,印刷清晰,很受读者欢迎。宣统三年(1911)正月(一说宣统二年十二月),该报更名为《公言报》。[2]之后的出版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文献[1]述及“五四”运动影响下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报纸共24种。其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五四”运动时期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学生创办的《救国报》,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共产党领导机关主办的《救国报》《冀热辽日报》《长城日报》《冀东日报》以及解放后中共唐山地、市委主办的《唐山农民报》《唐山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等。其他相关材料以时间为序补充如下。
(1)《唐山潮声》报。1921年下半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大学的学生许元启在上海,与校友钟升荣等人以“唐山潮声”为题,在《民国日报》副刊上出版专栏。文稿主要由唐山交大学生提供,茅以新、钮泽金、王羽仪、周树梧、钟升荣、许元启、周桢等人参与撰稿和编辑。邵力子先生曾亲自撰文支持“唐山潮声”的出版。之后不久,专门成立了唐山潮声社,创办了《唐山潮声》报。地址在唐山新立街仁字4条8号(今路南区解放路)。《唐山潮声》报为铅印,4开4版,不定期(一说为周报)出版,由王恩普任社长,沈信民任主任编辑。栏目有:学潮纪略、罢工纪略、评论、露布、援助声、随感录及杂评。该报由唐山通讯社编辑,上海民国日报馆发行,先后出版6期,发稿81篇,于1922年12月18日终刊。[2]
(2)《罢工日报》。1922年8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唐山制造厂和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相继开始。北方书记部负责人罗章龙于10月19日领导成立了“五矿工人俱乐部”,即罢工行动总指挥部,其成员有20余人。为了扩大罢工运动的影响,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同情,开滦五矿大罢工委员会创办了《罢工日报》(油印)。该报连续报道了唐山罢工事件,成为当时报道罢工消息最多、内容最详细的一份报纸。月余后停刊。
(3)《工人小报》。1933年8月,中共唐山市委创办了一份《工人小报》(手抄),约10天出版1期,每期抄3~5张。主要报道内容为政治宣传、红军捷报、苏区捷报、苏区通讯和本地工人生活等。截至是年年底共出版7期。
(4)《青工生活》报。1934年5月1日,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创办了《青工生活》周报。
(5)《救国日报》。1938年7月,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丰润县女过庄村人鲍子菁受党的影响参加了暴动,并在丰润五支队任参谋长,由他所在部队创办了《救国日报》。
(6)《铁球》。1938年,古冶火车站成立铁路抗日救国会。该会在杨士英主持下创办了《铁球》小报,油印。
(7)《战斗报》。该报1938年在唐山创办,五日刊。
(8)《奋斗报》。1938年,该报由遵化抗日政府创办。该报创刊后,积极宣传抗日消息和模范事迹,曾载文表彰在夜攻平安城(镇),击溃伪蒙古骑兵队、日伪军,保卫县政府的战斗中立下战功的平安城高小校长李维廉。
(9)《文艺轻骑队》报。1941年初,在中共冀东区党分委的领导下,在遵化县鲁家峪成立了抗敌文化社,并创办了《文艺轻骑队》报。油印,8开4版,是报纸型文艺期刊,不定期出版,由高尔其任主编,雷烨任编辑。该报是冀东区第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革命文艺报。是年10月抗敌文化社解体,《文艺轻骑队》随即停刊。
(10)《老百姓》报。1941年9月,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广大群众对抗日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救国报》[1][3]的发行量不断增加,然而,还是满足不了需要。为此,救国报社于9月出版了一种独立编辑、发行的时事性通俗小报《老百姓》,刻版油印,8开2版。内容涉及时事解说、形势评论、政策解释、抗日英雄事迹等。该报虽不是文艺刊物,但也刊登歌词、散文、歌曲、漫画以及通俗文艺作品,很受群众欢迎。第一任编辑是李海平(化名林岩),他调离后,由布于(原名傅惠轩)继任。地址在北塔村。1942年4月13日,敌人包围了鲁家峪,报社遣散,报纸停刊将近一个半月。直到6月初,冀东地区开展反扫荡斗争后,才由崔林到《救国报》发祥地遵化卢各寨,重新集合起7名同志,将《老百姓》报复刊。《老百姓》报于各地出版《救国报》地方版时停刊。
(11)《尖兵报》——《冀热辽子弟兵》——《冀东子弟兵》。1942年4月,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政治部创办了《尖兵报》。刻版油印,对开2版,周报,每月平均出4期,每期400张,赠阅。张大雨任主编,何畏、舒江、刘大为任编辑。社址在遵化县鲁家峪。后邹奋继任主编。1944年9月中旬,《尖兵报》更名为《冀热辽子弟兵》,并成为中共冀热辽军区党委机关报。1945年11月19日,冀热辽军区改称冀东军区,《冀热辽子弟兵》遂更名为《冀东子弟兵》。《冀东子弟兵》初为油印,后改为铅印,4开4版,5日刊。1947年10月4日,改为4开2版,3日刊。11月11日,又改为5日刊。管桦任记者。同年5月16日,编发“前线版”。1949年8月1日,冀东军区撤销,《冀东子弟兵》终刊。
(12)《老百姓》报——《群众报》——《大众报》——《救国报·路南版》——《路南人民报》。1942年11月初,中共路南工委创办《老百姓》报作为机关报,由杨远任负责人,社址在赵家沟村。该报以抄发延安新华社刊发的时事新闻为主要内容。刻版油印,3日刊。是年11月中旬自第2期起更名为《群众报》,出版1期之后,于11月末再次更名为《大众报》,并改为32开刊物型,不定期出版,每期用蝇头小楷刻3张蜡纸,印刷200~300张,零售定价每册5分,实际不收费。1943年6月,中共冀东第四(后改十七)地委在路南建立。7月,《大众报》更名为《救国报·路南版》。刻版油印,8开2版,3日刊,期号接《大众报》序号,由赵振中任社长,编辑有刘开明、史广来、罗楠、王瑞伍和郗珍等人。
1944年5月,杨远任报社社长。同年秋天,陆彬到报社工作,负责编辑副刊,半月1期,编发2期后副刊停办。10月17日之后安玉民等人调入报社工作,全社已达60余人,郗珍始任总编,报纸改为石印。12月,程立群任社长。1946年春节之后,报社随地委机关迁入倴城。5月,地委决定将《救国报·路南版》更名为《路南人民报》。自此,《路南人民报》成为中共冀东第十三地委机关报,铅印,4开4版,3日刊,每期2000张。赵振中任社长,刘开明任编辑。
1948年初,报社开始整党,中共乐亭县委宣传部长李光华到报社工作,由赵振中、李光华、郗珍组成领导班子,郗珍任副社长。12月14日,中共唐山市委抽调路南人民报社大部分有经验的同志去创办《新唐山日报》。《路南人民报》遂于12月13日出版到522期后宣布终刊。
(13)《大生产画报》。于1943年5月,由冀热边特委宣传部创办,油印,对开,每期500张,不定期出版,赠阅,王扶轮任主编,地址在迁西县黄槐峪村。《大生产画报》只出版2期,是年8月,因王扶轮调到部队任政治指导员而停刊。
(14)《尖兵画报》。1943年7月,由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创办,油印,对开,周报,每期2000张,赠阅。尤飞虹为首任编辑,后调唐炎到报社工作。
(15)《救国报·滦东版》。1943年7月,中共冀东第三(后改十六)地委根据冀热边特委的决定,成立救国报社滦东分社,出版《救国报·栾东版》,油印,8开2版,周报,每期200~300张。郝仁(又名陆光)担任领导职务。报社共20余人,多数为青年。1945年11月1日终刊。
(16)《救国报·燕南版》。1943年7月,中共冀东第五(后改十八)地委根据冀热边特委指示出版《救国报·燕南版》。1944年初,顾宁任主编。4月间,丰润县白官屯村被敌人包围,顾宁在突围中牺牲。1945年11月1日该报终刊。
(17)《救国报·滦中版》。1943年7月,中共冀东第二(后改十五)地委根据冀热边特委指示出版《救国报·滦中版》。因与冀热边特委同驻一地,一切编辑、出版工作均由救国报社代办。该报于1945年11月1日终刊。
(18)《大众画报》。1943年底,王舒带领几位同志到迁(安)滦(县)丰(润)联合县政府工作。在政府支持下创办了《大众画报》,油印,对开,主要为版画,每期500张,不定期出版,赠阅,卜雨任主编。《大众画报》出版后,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版3期后,于1944年2月停刊。
(19)《救国报·滦西版》——《群众报》。1944年2月,中共冀东第一(后改十四)地委成立救国报滦西分社,出版《救国报·滦西版》,油印,8开2版,每周2~3期,高昌任主编,为中共冀东第一地委机关报。9月中旬,由高元任主编。1945年9月20日该报更名为《群众报》。是年底,丰原任主编。救国报滦西分社改称新华支社。1946年2月底《群众报》终刊。
唐山期刊出版始自“五四”运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师生首开唐山期刊出版之先河,并在唐山期刊出版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在此关于唐山期刊出版对文献[1]补充如下。
(1)《壬戌杂志》。1919年创办,由朱泰信任总编辑,月刊,栏目有:论说、学艺、文苑、杂俎、班会纪事、校闻、通讯、小说。编辑有:石福霖、施学诗(中文)、汪德侃、冯鸣河(英文)、翁之益、梁绰余(科学)。
(2)《癸玄周报》。1919年4月19日,由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学生黎杰材、阮庆浩、陈登皞、邱志道等创办,每周四出版英、汉文各1张。
(3)《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1919年6月,经英籍教师麦克里提议,为激发学生多方面研究兴趣,促进学术交流,由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校友会创办此学术性刊物,办刊宗旨为“研求科学、工程,提倡工业,记录校闻”,设有“论著”“工程”“科学”“文艺”“杂俎”“记录”等6个专栏,每年出版1期。[4]该刊侧重于科学工程新知识、新理想之刊布及校内外同学新闻之记载。编辑有:程本经、金绍祖(中文)、施嘉干、汪岐成(英文)。该刊的创办对于推动该校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意义重大,在中国学术期刊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4)《科学的唐山》。1920年3月1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生许元启、李中襄等14人组建“人社”,并出版《科学的唐山》。该刊属学报性质,半月刊,铅印,每月1日和16日在天津出版,零售定价每册铜元3枚,初为自办发行,后由上海群益书社代销。“人社”把《科学的唐山》作为宣传科学救国的阵地,其主要任务是普及科学知识。在创刊号的《宣言》中提出“要将非科学的中国化为科学的中国”。同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期,曾以《〈科学的唐山〉出刊第五期》为题介绍。《科学的唐山》作为科学刊物,曾遭政府查封。后经多方交涉准予复刊,终因推销中断且经费困难而被迫停刊。该刊共出刊不到10期。《科学的唐山》作为科普读物,对于宣传科学救国思想,推广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传播新思潮做出了一定贡献。
(5)《唐大学报》。1923年6月1日,由交通部唐山大学学生会创办。铅印,16开本。栏目有:工程(50页)、言论(24页)、科学(22页)、纪载(20页)、同学录(15页)。创刊号共计131页,每册定价大洋2角,属中华邮局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该刊装帧为黑、蓝、红套色封面,并有黑白照片插页,交通部唐山大学学生会编辑、发行,北京和济印刷局印刷。
(6)《唐大月刊》——《唐院月刊》——《唐院季刊》。1923年12月10日(一说1924年1月10日),交通部唐山大学学生会创办了《唐大月刊(每年6至9月停刊),铅印,16开本,创刊号42页(余不等),每册大洋1角,全年大洋6角。栏目有:论著、工程、科学、杂俎、文艺、记载、校闻、国画和编辑室话。由交通部唐山大学学生会编辑股编辑,发行股发行,北京公记印刷局印刷。该刊1946年10月1日改为《唐院月刊》,无封面,首页为英文,每期12页左右,改由国立唐山工学院主办。1948年1月,又更名为《唐院季刊》,顾宜孙题写刊名,由该院季刊编辑室编印。是年5月15日出版院庆专刊。该刊于1949年5月终刊。
(7)《唐山》。1925年12月10日,由唐山大学学生会成立的唐山旬刊社创办,铅印,16开本,横向装订,旬刊,为中华邮局特许挂号认为新闻纸类。在创刊号上,唐山大学学生会出版股发了一则特别启事,其中写到创办《唐山》的内容。
(8)《唐大月报》。1926年6月,由交通部唐山大学学生会创办。
(9)《唐山土木》。1928年夏,交通部唐山大学(俗称唐山交大)更名为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是年9月,又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7月,该校成立了土木工程学会,该学会创办了《唐山土木》杂志,铅印,不定期。主要内容是报道本院土木工程学术研究方面的情况。
(10)《交大唐院季刊》。1930年9月,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创办。栏目有:工程、科学论文、评述、专门调查报告、工程科学新闻、新书介绍及评论等。该刊是唐山交大历史上发行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学术性刊物。1936年1月,因日军进攻华北,该刊出版到第5卷第1期后停刊。
(11)《交大周刊》。1933年,由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创办。
(12)《唐大学生》。1937年5月1日,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学生自治会创办,铅印,16开本,半月刊,每月1日和15日出版,每期25页左右。栏目有:春游特辑、论坛、文艺、院闻。在创刊号上载有发刊词和编后话。
[1]白丽娟,李聪明.唐山报刊出版史述略[J].唐山学院学报,2011,(24)2:12-15.
[2]马建国.冀东书报刊史料[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0.
[3]靳宝峰,孟祥林.唐山市志:第五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3093.
[4]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编辑室.西南交通大学校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