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2013-08-15 00:49邓美德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命幼儿教育

邓美德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缘起及内涵

生命教育源于死亡教育。直到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生命教育才逐步发展壮大。生命教育起源于外国,直到20世纪末才引入中国。我国生命教育发展缓慢,首先兴起于台湾和香港地区,大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生命危机和学校教育对人性的压抑而提出的。随着辽宁、上海、北京、天津、湖北等省市有关生命教育的方案与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大陆地区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目前我国生命教育主要侧重于中小学阶段,幼儿阶段相对缺失。

生存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学者在生命教育的内涵上未能达成统一意见。笔者倾向于冯建军的观点,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1]

幼儿生命教育,指通过教育来达成幼儿对生命具备恰当态度及行为。具体来说,幼儿的认知就是在尊重幼儿发展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以及灵性教育的途径,让幼儿不但能够认识自己的身心,能够认识到人与环境、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时空的关系,最终让幼儿能够学会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达成全人健康发展的目标。[2]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

随着“以人为本”的日益突显,生命关怀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幼儿生命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客观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束缚着幼儿生命教育的继续发展。

1.教学目的:教育功利化过度,幼儿生命教育边缘化

在教育政策法规的具体实施中,由于人们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倾斜,为教育的工具性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温床。应试教育的迅速崛起,在升学高压下,整个教育成了加工工厂,个性多元、活泼可爱、想像力丰富的学生经过学校这一深层加工,几乎都变成了规格统一、质量一致、功能单一的标准制成品。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的多元化注定了经学校培养教育的单一标准化产品——“人才”打入市场的失败。教育的功利化越来越严重,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幼儿园大势扩建校舍,扩招生源,收取高额学费,造成了入园难的状况,幼儿的生存发展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幼儿生命教育边缘化。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升学的压力已延伸到幼儿园。珠心算、加减乘除法口诀、识汉字成了幼儿园活动的主导。在家长的攀比心理作用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下,英语、舞蹈、武术、滑冰、绘画等各种强化培训班成了幼儿“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本应以游戏为中心、以乐为主的幼儿过早地承担着各种升学重担,重复不间断地学习,使幼儿厌学情绪严重,脾气暴躁,对生活丧失信心和热情,消极悲观的生命观导致幼儿漠视生命,不能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不懂得欣赏生命,更不会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美国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对超前教育对幼儿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此项研究揭示,在某种行为上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并且在接受不当的催早熟刺激的那个领域产生较为低下的发展水平。费歇尔等人还提出,当成长速度过于高涨时,可能导致系统成长的紊乱无序。[3]

2.教学方式:幼儿主动性缺乏,自我价值感不强

在充满诗意和童话的幼儿园乐土上,令人痛心的一幕仍在上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在吞噬着幼儿乐土。处于精力旺盛、记忆牢固、想像力丰富、模仿能力强、好动时期的幼儿,需要自己的发展空间,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与他人沟通与发展。然而教师的统一指挥让这一切化为乌有,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则随之统一做出反应。主动权掌握在教师的手里,孩子只能顺从。由于习惯了听从教师的安排,导致很多幼儿主动性缺乏,做事犹犹豫豫,缺乏主见,自我价值感不强,不能有效地实现角色认同。正确认识自我的缺乏,导致幼儿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更不能欣赏和珍惜生命。

3.教育评价:注重幼儿自然生命,忽视精神生命

人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完整统一,当两者割裂,人就成为有缺陷的人,无法达到身心的统一。注重幼儿自然生命、忽视精神生命是当今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大多还仅仅停留在对幼儿的自然生命的关心,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包括身体健康状态、饮食习惯、营养补充等。对幼儿的精神需求、情绪发展、心理成长、伦理道德的积淀等还处于摸索状态。繁琐枯燥的算术口诀、诗词背诵取代了幼儿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为了赢得老师和家长的赞赏和物质奖励,死记硬背,并没将这些字符的深层含义内化为自身行动,获得的只是知识的皮毛。这不仅将孩子的天赋抹杀了,而且容易导致幼儿的畸形发展。

幼儿情绪是否稳定,每天是否过得开心,是否有道德感、责任感,是否能正确自我认同,这些精神生命层面的东西都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往往以孩子能记多少英语、汉字、诗词等物质层面的东西来衡量一个孩子的聪明度。教学评价维度的不清晰、不明确淹没了许多幼儿的禀赋和兴趣,将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扼杀在摇篮中,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泯灭了生命的灵性和创造,使幼儿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不能统一和谐发展,严重阻碍了幼儿健康完整地发展。

4.教学效果:形式化,家校之间存在冲突

在现实生活快节奏的催促下,家长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占大部分,幼儿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教师的语言、动作、习惯对幼儿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幼儿心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教师的评判标准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冲突。教师认为可以谈论死亡,而由于传统风俗的忌讳,家长认为不能随便谈论死亡,两者价值观的冲突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价值观念模糊,缺乏安全感,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在数字科技时代,传媒几乎遍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幼儿与传媒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电视电影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毒品、自杀等不健康的内容对幼儿生命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价值观不清晰的幼儿由于好奇,盲目模仿,不仅给自己生命带来危害,同时也给他人生命财产带来威胁,给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三、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对策

幼儿的生命既美好又脆弱,现在幼儿的生存环境已存在不少污染源,幼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消除污染源,净化幼儿生存环境,提升幼儿生命质量已迫在眉睫。

1.明确教学目的:紧抓幼儿生命教育,促进教育生活化

教育的对象是人,生命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引导个体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提升生命质量和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使个体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善待自己,与人为善。

幼儿时期所获得的知识和伦理道德是保存最深最久的,对人的一生都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从娃娃抓起,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从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人的一生都将受益匪浅。

教育的过度功利化,导致人文教育的失落,缺失了生命的另一半,教育与生活的割裂,丧失了生命的意义。在实施幼儿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功利化,坚持教育生活化的原则。幼儿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顺利地实现社会化,在社会中和谐生活,顺利发展。基于此,幼儿首先必须认识自我,理解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尊重别人的生命,在生活中与老师、家长及同伴沟通交流,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2.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价值

卢梭曾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4]

幼儿还处于身体未发展健全,思想还未成熟,语言、行为、理解能力有限阶段,对幼儿一味地说教,不仅不能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孩子,反而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烦躁不满和学习兴趣的丧失。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顺应幼儿的生命发展阶段,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诱思的教学方式,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认识自我,欣赏自我,增强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价值,珍惜自我,珍惜和保护他人。

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一个全人教育的概念,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孩子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并能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的。[5]

实现幼儿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知、情、意、行的统一整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教学方式进行幼儿生命教育:(1)通过讲故事,让幼儿在文学的陶冶下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在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中明白生命的真谛。(2)唱童谣。随着有韵律的节奏,幼儿在音乐的优美意境中挖掘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韵味。(3)看动漫。精致的画面,可爱调皮的语调,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视、听、动的有效统一中感悟生命的美妙和高贵。(4)绘画与手工制作。幼儿将对生命的领悟通过笔尖抒写出来,在收集材料,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明白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所遭受巨大破坏,保护生存环境的迫切需要,珍惜生命的紧迫性。(5)模仿与亲身体验。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要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模仿妈妈怀孕时弯腰捡东西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孕育生命的艰辛,生命的珍贵。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观察记录它们的成长变化,亲身体验生命诞生的伟大,生命成长的欢欣,生命病变的痛苦,生命消亡的悲伤,实现生命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3.多元教学评价:注重幼儿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和谐统一,促进幼儿整体发展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6]自然生命是精神生命的物质基础,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升华和灵魂,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因而生命构成了教育的基础性价值。[7]

对幼儿生命教育应进行多元教学评价,既要进行量的衡量,又要进行质的界定。词汇量的多少,特长的多少,表达能力的强弱不再是幼儿成长的惟一衡量标准,而是不仅肯定幼儿显性的外在的身体、语言、动作等的成长,而且注重幼儿隐性的内在的精神、情绪、灵性等的发展。既要关注幼儿自然生命的客观发展,又要悉心呵护幼儿精神生命的成长,开发幼儿生命潜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促进幼儿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统一,实现幼儿整体全面发展。

4.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家校友好合作

打破“5+2=0”即五天的学校教育抵挡不住两天的家庭教育,最终导致教育无效化的僵局,实现“5+2=7”的理想状态,即家校友好合作,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巩固强化教学效果,实现教育高效优质化。

学校与家长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沟通与交流,统一协调生命观、价值观、道德观,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完成亲子活动。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传媒的影响力已覆盖了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避免幼儿受到不健康内容的侵蚀,幼儿应在家长与教师的引导和陪同下观看经过他们筛选的电影电视。教师与家长友好合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提高表现技能和能力;鼓励幼儿用身边的物品美化自己的生活;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让幼儿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生命的绚烂,亲情的可贵,从而让幼儿明白自己对父母的重要性,进而更加珍惜生命,促进外在的生命教育内化为自身品格,并见之于行动,实现幼儿生命教育的完整过程。

同时,社区应为幼儿营造优美的环境,张贴有关生命教育的海报及漫画,健全社区健康服务设施,社区博物馆、灾害遗址、敬老院、孤儿院、产房、献血车等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开放,定期举行有关了解生命、珍惜生命的集体活动,为幼儿提供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使其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无形中形成生命意识,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1]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2]林梅梅.幼儿生命教育的现实考察及策略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邹小婷.让生命敞亮——幼儿生命教育的三个维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

[4][法]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刘乃华.幼儿生命教育教程编制和实施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6][德]雅斯贝尔斯,邹进.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7]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6).

猜你喜欢
生命幼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