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莹
(天津市红桥区教育中心,天津 300130)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和希望,是教育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青年教师特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清醒地认识青年教师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举措,促使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担负起继往开来的重任。
教师队伍年轻化,是当今教育界的现状与结构性特征,但是这个队伍的状况及特点却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在此以西青区2012年招聘教师情况为蓝本,进行解剖,从中总结出其规律性,作为研究的素材和基础。
2012年,西青区拟招聘78人,实际招聘77人。学历情况:15人为研究生,62人为本科生;年龄情况:71人为“80后”,6人为“90后”;性别情况:9名男性,68名女性;毕业院校情况:23人为非师范类,其中5人为体院毕业,54人为师范类。从西青区招聘情况中,可以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如下特点:
近年来,“80后”教师逐渐成了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主力军,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在一些中小学校,“80后”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2012年,西青区招聘77名教师,无一例外都是“80后”,最小的为1993年生人。这和天津市教师队伍的情况基本是相吻合的。比如,2011年,天津市初中专任教师25860人,其中25岁及以下为961人,26~30岁为4 287人,31~35岁为54 94人。35岁以下教师占4 1.54%。[1]
西青区招聘情况可以看出,女性占88.31%。天津市2011年小学专任教师共3594 1人,女教师为25653人,占71.38%。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象:女性教师占绝大多数,而且青年教师中女性越来越多。
西青区招聘的77名教师中,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为54人,占70.13%。2011年天津市小学共录用毕业生968人,其中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为692人,占71.4 9%。两者完全吻合。
还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随着老教师的大批退休、小班化普及,教师缺编严重,除了招聘教师之外,往往需要聘任兼职教师顶岗,为了省钱,学校除了毕业班聘请有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其他年级常常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更使年轻化问题突出。西青区招聘的77名教师中,其中有10人就是报考前在各类学校兼课的。
“80后”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的照顾与关注,家庭更是以他们为中心,应试教育陪伴着他们的学习生涯,社会教育基本上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基本没有碰到过挫折和艰苦的环境,他们的观点和行为常常超出上一代人的想像。“80后”的成长背景注定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工作态度、处事风格等都具有鲜明的特征。[2]
“80后”在社会上习惯了受到关注和尊重,生活中家庭也往往以他们为中心,他们的做法、看法即使不对也常常被父母等认同。过多的关注与优裕的条件使他们很少遇到过挫折与磨难。这一切助长了自我的膨大,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必然会影响到和别人的沟通与协作,影响到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领导。
现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互联网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受其影响最大的应该是“80后”,他们离不开网络,他们崇尚自由,喜爱冒险,张扬个性,充满创意。由于“80后”自我意识强烈,造就了他们藐视权威、思想高度自由化之特性。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他们不受传统束缚,乐意接受新鲜事物,不受传统的约束,不受规矩的禁锢。他们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形成思想的多元化。“80后”接受流行、时尚的理念能力极强,而且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关注、评价、参与。
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往往学生时代不应该接触到的现象、问题,对于现今的学生不再陌生,由于他们更熟悉、依赖网络,他们比年长的一代更为关注社会问题与现象。他们关注分配不公、廉政、下岗、就业难问题,他们希望国家更强大,对国家发展的认可度很高,无论是在2009年“5.12”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中,还是在刚刚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中,“80后”青年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感、责任感,令社会各界人士刮目相看。
由于生活的经历不同,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80后”大学生更情绪化、更容易自卑,由于急于求成,因而缺乏耐心,尤为突出的是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极差。从心理学上看,在稳定性、独立性、聪慧性、怀疑性、兴奋性五个因素上存在明显差距。
安排工作应从长期和培养人才角度考虑。首先,在安排工作时要考虑到女性比例大问题,在注意男女比例合理分配的同时,更应考虑年龄因素,不但老中青搭配,更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到谈恋爱、结婚、怀孕、哺乳期等问题,切忌一个学科或者一个年级安排过多同龄年轻女教师。其次,应安排好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教师工作问题。对于非师范类教师,应安排与比较有经验的老教师一起工作,使其在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等方面受到指导和影响。对于师范类毕业教师较多的地方,应有意安排非师范类毕业的青年教师,使之带来学科中更深的知识与理论,带来新的思维和模式,使其互相启发相互影响。
对于青年教师,学校领导班子应该高度重视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入校伊始就应该选拔一批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做他们的师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应该帮助他们积极要求进步,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以从事教育为荣,树立主人翁精神。领导班子成员应该分工负责,经常和他们谈心,用他们习惯的、“时髦”的语言,抹平职务、年龄的代沟。用身边的事例、校内事例教育他们,切忌空洞的理论说教。对于“80后”还要帮助他们改掉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用老教师的榜样作用,使他们接受、尊重权威,使他们学会谦虚、尊重、沟通、协作,使他们愉快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领导。
青年教师他们离不开网络,他们崇尚自由,喜爱冒险,张扬个性,充满创意,具备学历高、知识面广、头脑灵活、思想活跃、有上进心的特点。各级领导和老教师(师傅)应该发挥他们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因势利导,量体裁衣,为每个人确立“最近发展区”,也就是确立一个具体、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首先是促使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都应坚持自学、虚心请教,学习教学与教法,发挥熟悉网络的优势,了解、把握、运用最新的教法与理念。应该不断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理论和科研成果,用渊博的知识与完美的人格魅力,折服、影响、教育学生。其次是养成初步的科研、教研能力。对于年轻人应该给他们创造机会,接触名师与名人,去高层次学校、市内外名校,听名师讲课,参加各类教研,开阔眼界。鼓励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展开教学、教法探索与研究。再有,应该注重多种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够在更多领域胜任工作。在本学科的业务水平提高、扩展的前提下,作到一专多能。最后,还应该看准苗子,破格培养,大胆使用,创造成名成家的机会,形成示范效应。他们的成功,会促使成功者本人和身边的同龄人增加自信,更愿意、积极投身工作中,证明自身价值。
工作中,青年教师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领导者千万不要严厉指责,切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循循诱导,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要冷嘲热讽,而是鼓励其改正缺点与错误。领导者更要对年轻人进行观察、分析、指导,挖掘他们的潜能,做到短期培养与长期规划相结合,举措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
“80后”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国感,具有极强的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他们乐于为所在的集体发挥作用。由于张扬的个性,他们乐于表现自己;由于城府不深,他们很少忌讳;由于藐视权威,他们发表意见和见解从不犹豫。各级领导应该顺势而为,调动其热情,鼓励他们对学校事情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处理好提意见和尊重他人的关系,虚心接受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使他们能够感到他们的意见会被重视,他们也是学校的主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工作,参与学校事务与决策。
[1]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教育年鉴[Z].2012.
[2]刘小玉.“80后”教师的特点及其培养初探[J].江西教育,2008(2).